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的消毒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2008年5~11月住院病人用静脉滴注液体400瓶分为A、B组,每组各200瓶.A组2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输液瓶口贴消毒,B组2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碘附棉球行瓶口消毒,分别在使用后10、30和60 min于瓶口开启处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计算比较两种消毒方法耗材和护士操作耗时.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与B组比较,A组耗材明显降低,护士操作耗时大大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3.24、7.64,P<0.05).结论 输液瓶口贴应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耗材少,节省护理操作时间,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医用输液瓶口贴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30瓶待接液体,分别用两种方法 封存输液瓶口,将获取的两组时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差异有无显著性,同时对实验组封存瓶口后30 min、2 h、24 h分别做细菌培养.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用输液瓶口贴能明显节约时间,实验组细菌培养符合标准.结论 在各种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安全可靠,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输液瓶口贴用于加药后输液瓶口消毒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制剂室配置液体60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观察贴输液瓶口贴、传统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对照组消毒前污染率为33.33%,传统消毒后污染率13.33%,贴瓶口贴后污染率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瓶口贴消毒效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能有效地防止输液瓶口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加药时使用瓶口贴,减少错加、漏加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多个患者、多组液体加药时,每组药物配制完毕后,即时盖上瓶口贴,再加另一患者或另一组药物.选取一定时间段对静脉输液加药时使用瓶口贴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静脉输液加药时错加、漏加药的发生率较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明显下降.结论:在静脉输液加药时,瓶口贴的使用能提高患者用药的准确率,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安全的认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的主要感染菌群,并观察医用输液瓶口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骨科重症监护室病房(ICU)定期需要吸痰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后,直接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接口处,对照组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放入离子水中.7 d后,观察研究对象的连接管处菌群分布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结果 1)本研究采样份数80份,阳性份数31份;2)观察组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菌群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采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处可以降低感染率,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书写纸质输液瓶签贴在输液瓶体上与直接用记号笔书写瓶签内容在输液瓶上,两种方法临床应用比较,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方法 取输液瓶100瓶,分为A组、B组,A组书写纸质输液瓶签张贴在输液瓶上,B组直接用记号笔书写在输液瓶上.针对两种方法操作步骤,护理工时,核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操作比A组操作步骤少3步,A组护理工时58min,B组护理工时30min,B组便于病人家属核对.结论 直接用记号笔在输液瓶上写瓶签优于书写纸质输液瓶签,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用瓶口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试验组使用医用瓶口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情况及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医用瓶口贴固定留置针保留时间(3.31±0.96)d长于3M透明敷贴的保留时间(2.96±0.99)d,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医用瓶口贴代替3M透明敷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具有科学、节约、安全、便捷和防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有效实现骨科植入性耗材配送—验收—院内消毒—患者使用—计费—耗材追溯一体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3—10月使用骨科植入性耗材的手术51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SPD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并实施制度流程修改、“四离断”“四连接”改善关键环节、强化验收管理及技能管理等改善方案;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使用骨科植入性耗材的手术51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改善管理、未应用SPD医用耗材管理系统。比较两组骨科植入性耗材临时补货例数和数量、耗材管理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耗材计费用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补货例数、补货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耗材管理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为1.36%,对照组耗材管理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耗材管理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需要的骨科植入性耗材的计费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骨科植入性耗材管理过程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PD系统的骨科植入性耗材闭环管理过程符合国...  相似文献   

9.
不溶性微粒是输液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输液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港媒、溶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输液瓶已成为输液带入微粒的主要途径。目前,一类高效无毒的含氯消毒清洗剂已逐步替代浓硫酸清洁液,广泛用于输液瓶的清洗。为此,本文就常选用的两种消毒清洗剂与传统清洁液清洗输液瓶的效果作一比较。1材料与方法准备旧输液瓶300个,并备好下列药品:l)浓硫酸清洁液:2)活消精(苏州吴县化工二厂.批号%0引9);3)强力消毒净(广州市庆丰药械厂,批号95O9O6)。准备KI’一4型微粒计数器(湖南天平仪器厂)。取旧输液瓶(露天堆放8个月以…  相似文献   

10.
我院大输液制备中存在着大量输液瓶悬挂水珠的问题,经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基本克服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 输液瓶的初洗 输液瓶经挑选(剔除脏瓶、破口瓶、异形瓶)去盖后,要仔细清洗其内外壁。我们将制水系统的排水管道加以改造,回收利用其废弃热水(蒸馏冷却水)来浸泡输液瓶,清洗时打开进热水阀门和池底部排水阀门,进行“动态”清洗,使初洗瓶的效果大大提高。2 浸泡三效灭活剂 初洗后的输液瓶经1%~2%的三效热原灭活剂荡洗,保湿,静置半小时,使其充分消毒、去污、灭活热原,然后上机刷洗。3 上机剧洗 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送检消毒供应中心氧气湿化瓶30件为实验组,另取科室自行消毒处理氧气湿化瓶30件为对照组.采用目测法、采样检测法进行效果评价,比较2组消毒结果.结果:对照组目测法合格率33.3%,细菌培养合格率43.3%;实验组目测法和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100.0%.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效果确切可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方法:采用全封闭内加压原理,以克服现有输液器具必须悬挂在支架上才能使用的缺陷,同时将输液器的莫菲管作了相应的改进。结果:本设计能适合无需支架的院前抢救、战时伤病员转运或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时大批量输液时使用,也可在医院内配合普通的需垂直悬挂的输液器垂直悬挂方式使用。结论: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作为输液瓶(袋)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自体血回收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例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对照组应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回收效果及成本效益.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体血回输分别为(1227.78±336.44)ml(n=9)与(1337.5±293.68)ml (n=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因腹腔污染而弃去自体血分别为(1275±353.75)ml (n=10)与(1222.73±297.79)ml (n=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回收的平均成本分别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自体血回输,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并可节约医疗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有126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34例)和对照组(634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所有患儿与护士的合作率达9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所有患儿一次性进针成功率为9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门诊输液的患儿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与护士之间的合作率,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这样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给患儿减少了不少痛苦。同时也大大的增进了医患之间友好关系,大大的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引流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并加压包扎;对照组(60例)应用贝朗公司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16.6%(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92d)短于对照组(6.08d)。结论应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满意,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减轻阿奇霉素刺激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输液疼痛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顺利完成治疗。方法:310例阿奇霉素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55例和对照组155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斜面向下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斜面向上输液,比较两组输液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阿奇霉素输液疼痛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斜面向下输液能有效减轻阿奇霉素刺激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莲  李美萍  陈建明 《吉林医学》2010,31(19):3148-315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72例支气管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支气管动脉介入输注化疗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介入治疗认知程度的及格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介入治疗认知程度的及格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臭氧与紫外线对普外科换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  谢乐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27-128
目的观察臭氧与紫外线对普外科换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换药室120日的消毒时间,分为观察组(60d)与对照组(60d),观察组应用臭氧进行消毒,对照组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于消毒前、后对空气中的菌落进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别。结果臭氧与紫外线均能对普外科换药室的空气进行消毒,但是臭氧消毒后菌落数更少。结论臭氧与紫外线对普外科换药室均有明显的消毒作用,但是臭氧的消毒效果更明显,临床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危重症院前急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危重症院前急救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以骨髓穿刺针建立骨内通道输液给药和对照组(B组)23例以头皮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液给药,其他救治措施两组均不受限制。观察比较两组建立输液通道耗时、输液速度、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结果建立输液通道耗时A组(2.4±0.9)min,B组(8.6±2.1)min,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输液速度A组(12.7±3.6)mL/min,B组(4.5±2.3)mL/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A组(13.5±3.8)min,B组(23.3±3.9)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骨内输液是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迅速、安全、有效、输液速度快符合急救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