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患者130例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组内HR、SBP及DBP诱导后与麻醉前比较;插管后与诱导后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和切皮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但是,瑞芬太尼组的术后VAS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o.05)。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为瑞芬太尼复合舒芬太尼诱导和维持,对照组单纯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对比两组拔管后的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可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和防止拔管后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ASA I~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间使用镇痛药和躁动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均在诱导后下降,插管后lmin芬太尼组升高,瑞芬太尼组在拔管时升高。麻醉恢复情况:瑞芬太尼组早于芬太尼组;镇痛药使用瑞芬太尼组多于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患者躁动少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有利于早期拔管。由于药物代谢快,疼痛出现早,需及时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靶控输注(TCI)全麻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的非孕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2μg/kg TCI泵入,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2.5μg/kg TCI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麻醉诱导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SBP、DBP、HR值及诱导后DBP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诱导后、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SBP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HR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芬太尼组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具有安全、高效、苏醒迅速、不蓄积等特点,比芬太尼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心率,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的高血压反应,故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及芬太尼组(F组),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分钟(T3)、插管后3分钟(T4)、插管后5分钟(T5)HR、MAP值,监测 T0、T3、T4、T5点血糖、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值.结果 两组HR、MAP、E值诱导后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MAP、NE、Cor在插管后RF组低于F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抑制应激反应方面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临床应用。方法将收治的186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62例,分别为:舒芬太尼组(SS),瑞芬太尼组(RR),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SR)。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3min(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麻醉苏醒睁眼时间、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例数。结果 RR组麻醉诱导的MAP和HR下降较SS组与SR组更显著(P<0.05);S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较RR组与SR组显著延长(P<0.05)、SS组在麻醉维持期间MAP和HR较RR组及SR组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SS组与SR组显著增多(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苏醒快速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学超  杨义  安静 《中外医疗》2013,(28):135-135,146
目的探究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时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儿的苏醒时间、小儿的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ASA I~Ⅲ级2~8岁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100例,将以上100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50例和对照组(芬太尼组)50例,观察组进行麻醉诱导时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而对照组进行麻醇诱导时维持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观察两组患儿进行麻醉时的SBP(收缩压)、HR(心率)、DBP(舒张压)、血糖以及血清皮质醇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苏醒拔管时间和患儿手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结果进行麻醉期间观察组(瑞芬太尼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芬太尼组)稳定性高,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同时观察组患儿手术后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很多,两组进行气管插管后患儿的血糖都有一定的升高,但是插管后的一段时间内观察组血糖明显比对照组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两组各个时间段统计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皮质醇的变化较对照组来说不明显(P〉0.05)。结论与对照组(芬太尼组)相比较,观察组(瑞芬太尼组)进行麻醉诱导时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更有效、更安全,麻醉的全过程比较平稳,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由于应激而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和一些代谢反应症状,而且患儿手术后苏醒时间短,恢复快、质量高,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低,将瑞芬太尼应用与小儿手术麻醉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延波 《中外医疗》2009,28(26):88-88
目的通过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对比试验,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9例。者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静脉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指标VAS评分、血压,心率值;术毕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h及24h患者疼痛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VAS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术后苏醒过程中,HR,SBP,DBP变化不明显,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西部医学》2009,21(5):738-740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2~6岁择期行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第九六四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诱导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两组各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术后苏醒期躁动、疼痛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后10 min,研究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插管后1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后10 min HR、MAP水平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术后躁动、疼痛。  相似文献   

11.
杨红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6-147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58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各29例,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各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F组血压、心率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较基础值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R组则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维持阶段循环血流动力学稳定,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用于乳腺手术全麻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TT)组和喉罩(LMA)组,每组30例。入室后开放下肢静脉,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以力月西0.1mg/kg、芬太尼6μg/kg、阿曲库铵0.6mg/kg、丙泊酚1mg/kg,麻醉维持以丙泊酚4~6mg/(kg.h)、阿曲库铵8μg/(kg.min)、瑞芬太尼0.2μg/(kg.min)微量泵泵注。观察气管插管及置入喉罩前、即刻和苏醒拔管及拔罩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值(PETCO2),记录拔管拔罩期及术后24h并发症。结果: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置管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LMA组置罩及拔罩即刻的MAP、HR略高于置罩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LMA组置罩及拔罩即刻的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PO2、PETCO2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拔罩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声嘶发生率比较,LMA组明显低于T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咳嗽、咳痰、咽痛、咽干情况比较,LMA组明显低于T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oseal喉罩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下乳腺手术,能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通气效果,并且喉罩能有效地减少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手术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各20例;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手术开始(T4)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在这几个时点抽取肘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浓度。结果F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在T2~T4各时点明显高于S组(P〈0.05);F组患者血浆Cor和Glu浓度在T2~T4各时点较S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能提高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抑制了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GA)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择期行LC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实验组患者采用GEA麻醉;在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5个时间节点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Glu、Co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BP、DBP和MA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EA与GA相比,对老年患者LC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更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杜秋 《四川医学》2014,(9):1147-114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n=50例)及对照组(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 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Ⅲ组(单纯全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胸探查时(T3)、关胸时(T4)分别监测患者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与T1相比,T2-T4时Ⅲ组在MAP、HR及Co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2时间点开始,Ⅰ、Ⅱ组与Ⅲ组相比,Co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间点Ⅰ组Cor水平相对Ⅱ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和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各34例。对照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氯化琥珀胆碱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异氟醚作麻醉维持;观察组以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诱导,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作麻醉维持,其余用药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室后、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前、术毕各时间点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后心率低于对照组、术毕心率高于对照组,诱导后、插管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LC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前诱导更平稳,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地氟醚麻醉期间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每组30例.戊乙奎醚组术前予以戊乙奎醚0.01 mg/kg静注,阿托品组术前予以阿托品0.01 mg/kg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后,两组均以地氟醚挥发罐设定浓度2%开始,以每间隔30 s递增1%的方法吸入地氟醚-氧,直至达到满足手术要求并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前(T0)、吸入地氟醚30 min后(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及关腹膜后即刻(T3)观察心率(HR)增快、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情况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与T0比较,两组T1、T2及T3 HR增快,MAP升高(P<0.05);与戊乙奎醚组比较,阿托品组在T1、T2及T3 HR增快,MAP升高(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地氟醚麻醉期间的HR和血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在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15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的呛咳和体动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置入气管导管(罩)前的MAP、HR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患者MAP、HR均显著下降(P<0.01)。L组在喉罩插入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MAP、HR均轻度上升,但无显著变化(P>0.05);T组在气管导管插入前后和苏醒拔管前后MAP、HR显著升高(P<0.01)。T组与L组呛咳(P<0.01)、体动(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喉罩全麻对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比气管插管全麻更平稳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