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优质护理服务前的400例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对照组,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4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护理服务,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服务安全,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规范化输液巡视的实施和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患儿中抽取1100例,随机分成两组:550例常规输液管理对照组,550例规范化输液巡视观察组,评定管理结果。结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上,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1.6%、33.3%,统计有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2%、90.9%,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规范化输液巡视,能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时采取积极护理干预的12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门诊输液治疗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12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分析影响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影响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因素主要包括输液疑问处理、患者等候时间、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过程巡视以及健康宣教等;干预组患者对输液疑问处理、患者等候时间、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过程巡视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门诊输液室护理满意度下降的因素较多,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毛素飞  毛小丹 《浙江医学》2017,39(4):312-3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改进门诊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从而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方法以门诊输液室24位为研究对象,按技术职称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士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士手卫生合格率较干预前增加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护士手卫生合格率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PDCA循环后,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为输液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输液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在门诊注射室就诊的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等候时间、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技术业务水平、诊室环境、输液巡视情况、健康讲解情况等护理满意度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128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观察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分区健康教育在门急诊输液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急诊输液室126个座位分为4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护士负责该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输液等,由护士长进行监督,比较分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结果:门急诊输液室实施分区健康教育后,患者满意度98.61%,显著高于实施分区健康教育前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为100%,显著高于分区健康教育前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急诊输液室患者进行分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金 《广西医学》2010,32(2):245-246
目的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2008年6月和2009年4月各月连续15天输液的前100例次(各1 500例次)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选派7名输液室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来完成。传统组在配药室前设接待窗口连续接单,病人交单后自己找空位坐好等候注射护士前往输液,由2名护士负责接单和配药;4名护士负责推车至病人座位前输液,其间或协助巡视班接瓶、拔针等;1名护士负责巡视等。改进组则尝试应用电脑排队系统,病人在门口自动取号排队,接待班在门口根据配药进度分批接单,接单后病人即可进入"静脉穿刺区"等候输液,输上液体的病人由巡视护士护送到座位上继续输液;接待、配药、注射和巡视各班人员配置是1∶2∶2∶2。比较两组每天各完成100例次静脉输液(输上液体为准)所用的平均时间、差错失误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组完成100例次所用平均时间(78.2±7.5)min,少于传统组的(108.2±8.6)min(P〈0.05);总差错失误率0.4%,低于传统组的3.2%(P〈0.01);患者满意度95.6%,高于传统组的91.3%(P〈0.01)。结论改进门诊输液室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输液等候时间及差错失误,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及医疗纠纷情况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在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输液室输液的学龄期患儿192例为智能监护组,同期在普通输液室输液的180例学龄期患儿为普通输液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输液室,每个输液室设立10个监控点,对静脉输液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分析两组的投诉因素,比较两组的投诉及纠纷情况、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护士工作效率。结果智能监护组的投诉率为7.81%,普通输液组的投诉率为25.56%,智能监护组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2.60%、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2.22%,智能监护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智能监护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25±1.25)分,普通输液组的满意度评分为(6.74±1.83)分,智能监护组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监护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5.6±2.1)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2.4±1.3)h,护士进出次数为(24.0±0.2)次/d;普通输液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8.5±2.4)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6.5±1.8)h,护士进出次数为(74.0±0.1)次/d,智能监护组显著少于普通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可显著减少患者投诉,改善医疗纠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小武  梁莉  王爱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4-145,147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根据医嘱实施对症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静脉输液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38%)(P〈0.05)。干预组静脉穿刺例次及巡视中发现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预组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在输液室环境及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方面评分也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优化流程的实施成效.方法 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学理论,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现况分析,全面重设及优化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收集实施流程重组前后1年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表扬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获患者表扬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P<0.05).结论 实施输液室流程重组,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2.
黄小琴 《中外医疗》2014,(12):160-162
目的:探讨实施PDCA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该院注射室进行注射治疗的18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字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构建PDCA循环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知识掌握度。结果①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热情接待、护士接药后仔细核对、护士进行用药指导、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护士热情帮助解决困难、护士“三查七对”到位、护士主动巡视、护士输液前解释以及输液环境满意方面的满意率分别为90.00%、83.33%、78.89%、77.78%、83.33%、80.00%、75.56%、80.00%及77.78%,观察组分别为92.22%、100.00%、93.33%、97.78%、96.67%、100.00%、98.89%、96.67%及100.00%,两组除了在“护士热情接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知识掌握达标率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下对注射室患者提供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增加了其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应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 将本院急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10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0例,观察两组护患纠纷的原因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6类计22例,占4.40%,常规护理组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危险原因共七类计61例,占12.2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4.847,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96%,常规护理组为87.27%,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x2=5.633,P<0.05),提示护理干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可能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血质量监控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需输血病人248例为观察组,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需输血病人2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由输血科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按照标准输血流程操作;对照组按照常规输血流程操作。比较2组输血过程中差错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比较护士对输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输血过程差错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观察组病人输血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输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输血护理中进行质量监控,可强化对输血过程和关键环节的控制,有助于保障输血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及其培训效果。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护理培训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影响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原因,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每月科会讨论实施情况,每季小结一次,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结果比较输液室在实施PDCA循环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及护理部对输液室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是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呼敏  马超慧  郝桂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50-151,154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人性化护理的15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50例手术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术前的生理、心理应激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的焦虑、抑郁评分、心率、血压、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各项护理项目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00-10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100例手术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在围术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干预前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d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防范不良事件发生,使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淑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13-14,3609
目的分析术前访视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安全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变化及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彭淑平  李世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8-139,142
目的探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87例患者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而B组98例患者则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A组和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标准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