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标本实验前处理方法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方法分别从病人因素、采血人员因素、血标本的贮存和运送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与结论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质量,在实验前应在多方面考虑血标本的采集、贮存和运送。检验科的各工作人员应有效配合医务科从多个环节抓好分析前的质量,规范各项操作,从而确保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东港市中医院检验科所接收的115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共计350例,对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布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痰液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探讨该方法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作用。结果与呼吸科沟通前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为5.6%,而沟通后的不合格率降至了3.2%,将与呼吸科沟通前后的痰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P0.05,沟通后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与临床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做好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5.
窦佩娥 《吉林医学》2013,34(7):1362-1363
目的: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标本质量管理,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临床护士采血现状,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2.2%下降到0.9%;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4%上升到98%。结论: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规范血标本质量,降低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了护士对血标本环节质量控制的意识,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生化室出现不合格标本原因:患者配合程度不够、开单医师告知欠详、护士采集标本不规范、标本运送护工培训不够、生化室操作程序不够标准.针对上述情况成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开单医师的告知意识、规范护士采集标本、加强对运送护工的培训、建立生化室标准操作程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后,比较2011年1月至6月的不合格标本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前)和2011年7月至12月的不合格标本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后),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7.
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科人员素质水平及血细胞分析仪工作状态,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生理学因素影响,患者在采集样本前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运送至检验科及在检验科内部的传递,检验师预处理等过程[1].近几年来,临床实验室普遍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这些质量控制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影响因素,据统计,分析前误差约占46%~63%,因此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
检验科所提供的各种检验报告都将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虽然随着检验设备的不断完善,检验科人员技能水平的日益提高,检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正式进行样本检验操作前,采集、转运等环节中的疏漏也有可能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如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采集时间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等。为了进一步确保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报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本文围绕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对分析前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萍 《吉林医学》2014,(1):153-154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降低妇科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血标本的采集,比较2011年1~6月(实施CQI前)和2011年7~12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580份和1 680份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O.5%上升到99.5%,技术满意度由88.5%上升到98.5%。结论:实施CQI提高了妇科护士的综合能力,能有效降低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验室检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自愿加入研究的人员250例,对250例人员采集血液作为标本,观察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的影响。结果: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均有影响。结论:对采集血液标本严格执行,可以提高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何素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01-3402
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410份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立即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结果:尿潜血(OB)阴性镜检有红细胞(RBC)的有14例;尿OB阳性镜检有RBC的有141例,镜检无RBC的有59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出现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分析仪潜血检测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进行,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4.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 《中外医疗》2011,30(2):7-8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 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 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住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结论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设计门诊临床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及患者检验流程优化,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依据行业相关标准,学习国内外临床实验室设计先进经验,按照门诊实验室的功能需求,从改善患者就诊舒适度的角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沟通无障碍平等式服务的设计理念对门诊实验室的平面布局与流程进行设计。结果改变过去平面布局不合理、窗口设置不科学、流程不顺畅、患者拥挤和满意度低的局面,规划设计了布局科学、流程顺畅、宽敞舒适、人性化的门诊实验室;并且通过科学分区、安全有效的空间隔离和相关生物安全设施的应用,达到控制生物安全之目标。结论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窗口,门诊临床实验室平面布局与流程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其服务能力和患者的就诊感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交互式教学法,改进口腔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教学,对学生的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观察学生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结果实验班脉管性疾病内容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两者在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交互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口腔外科学习工作能力和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3年我实验室参加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验证实验室检测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能力,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将实验室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与目标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2013年实验室参加CITIC室间质评3次,检测CITIC室间质评标本75个,其中第1次室间质评的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有2个,总符合率为98%。结论HBsAg ELISA(生物梅里埃)方法检测标本M乙肝表面抗原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标本在发放过程中快递出现故障,标本长时间存放于室温导致结果不准确;抗-HCV ELISA(索林)方法检测标本C丙肝抗体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试剂批间差异造成的假反应性,其他结果均与目标结果符合。2013年我实验室参加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8.
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 ,检测 2 5例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 GL U、UREA、CREA、TP、AL B、AL T、AST、TBIL的值。结果 :GL U、CREA、TP、AL B、AL T、AST、TBIL 在溶血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UREA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标本溶血对干化学法生化一些常用检测项目有明显干扰作用 ,提示临床护士及生化检验工作者均应十分注意血液标本溶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山市综合医院性病哨点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综合医院门诊哨点就诊者性病发生情况和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中山市性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山市性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皮肤科、妇科、泌尿科(含男性科)门诊就诊者进行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监测,实验室检测分别采集血、尿道/生殖道拭子样本进行梅毒及生殖器疱疹血清学、淋球菌细菌及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监测哨点门诊性病1年共发现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919例,检出率为2.9‰,未发现同患两种以上性病者。结论:综合医院监测哨点门诊就诊者性病检出率较高,存在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潜在因素,全市加强性病监测,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参加美国病理学会(CAP)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后,染色体检测水平的变化。方法分析2011~2014参加CAPPT的结果,并根据CAP评审结果,得出该实验室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质控测试的准确率,并通过分析该实验室参加CAP前后的染色体条带水平、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检测失败率,评估CAP室间质评项目对提高该实验室染色体检测水平的作用。结果2011~2014年该实验室参加CAPPT测试10次,共分析病例59例,判断染色体核型正确率为100%,核型描述正确率为95.1%。该实验室临床病例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18.9%,骨髓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25.9%,初诊白血病异常率为66.8%;外周血染色体及骨髓染色体检测的失败率分别为0.5%、5.0%;参加CAP后,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测失败率均下降,染色体条带平均水平均提高,与参加CAP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高水平的室间质评项目可以提高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测的临床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