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增加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10):517-520
1980—1998年间,作者对甘肃省不同地理景观中的虻科Tabanidae种类分布与分类作了程度不同地凋查研究,本文仅报告了虻属Tabanus的种类分布与分学研究,记述了虻属Ta-banus29种的地理分布,编列出虻属Tabanus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吉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获虻,收集相关文献。结果:吉林省的吸血虻已知有5属68种类,其中斑虻属12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3种,黄虻属9种,虻属17种。记述了吉林省已知虻种的县市区分布。结论:为吉林省虻科昆虫的区系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永生  苏龙 《医学动物防制》1992,8(2):103-106,102
本文报告了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的虻类103种,分属于虻科的3个亚科11个属,其中斑虻属17种、林虻属1种、直虻属1种、黄虻属12种、麻虻属8种、瘤虻属35种和原虻属29种。  相似文献   

4.
赵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325+328-325,328
目的调查海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种类组成。方法采用人工捕捉法和牛帐法进行虻类采集,以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三亚市为基础,建立调查网络,确定种类后进行专家鉴定。结果共采集调查到海南省虻类4属31种。其中斑虻属4种,麻虻属4种,指虻属1种,虻属22种。优势种为断纹虻和长鞭虻。结论记述其市县区分布,为海南省吸血虻类区系研究和吸血虻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明市区吸血红类资料空缺,为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市区进行吸血虻类调查,发现有4属33种,定点观察一周年,虻类以中华斑虻、范氏斑虻、江苏原虻、华广原虻和骚扰黄虻为优势种;虻类活动自3月上旬出现、11月下旬消失,活动期长达26旬,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活动高峰期;虻类日活动有2个高峰即清晨的6~8时和黄昏的16~18时;不同种虻喜叮牛体的部位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虻种与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甘肃省虻科2亚科5属76种,即斑虻属11种,黄虻属5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4种和原虻属29种。并阐述了甘肃省虻类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河北省的虻类,已往调查研究不多,资料有限,过去记载的仅十余种,远不能反映河北虻类的面貌。我们对张家口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组织了河北省驻军进行标本采集,经过鉴定整理,共收集到虻类30种,其中斑虻属6种,黄虻属5种,瘤虻属4种,麻虻属5种,原虻属10种。现列名录如下: 一、斑虻亚科 Chrysopinae (一)斑虻属Chrysops Meigen,1803。 1、端小斑斑虻C.mlokosiewiczi Bigot,1880。分布:乐亭、兴隆、怀安、承德。  相似文献   

8.
凤城虻科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1989年,并于1990年报道了凤城虻类为5属30种,近年来(1991、1992)我们又对部分边远地区、根据不同地理景观对虻类的季节发生和种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获标本801只,新增虻类4种,其中瘤虻属的黑尾瘤虻为辽宁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虻科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整理研究了我国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收藏的虻科标本,并综合国内外自1934年以来有关甘肃省虻科的研究资料,作了甘肃省虻科区系研究与地理区划。记述了虻科5属80种,即斑虻属11种、麻虻属7种、黄虻属6种、瘤虻属27种和虻属29种。阐述了甘肃省虻科的区系属性,属古北界成分54种,占全省已知虻数的67.50%,东洋界成分8种,占10%,广布种成分18种,占23.50%。  相似文献   

10.
邵武市吸血虻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6年在闽北邵武市林区开展吸血虻类调查,共查获各种虻类4属50种。范氏斑虻和浙江虻是当地优势虻种。夏季虻类白昼吸血活动以清晨和傍晚为高峰,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的虻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的虻种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虻。结果:黑龙江的虻科已知有5属60种,其中斑虻属11种,麻虻属4种.瘤虻属25种,黄虻属9种,虻属11种。记述了该省已知虻60种的县区分布。结论:为黑龙江省虻科昆虫的区系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珲春边境地区蚊类的调查结果。采获蚊虫2993只,计4属19种;刺扰伊蚊(88.8%)为优势蚊种。刺扰伊蚊的活动季节为10旬,高峰期在8月下旬。刺扰伊蚊在昼夜24小时均有刺叮活动,一日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时。  相似文献   

13.
甘肃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广东省的吸血蠓种类及其分布,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吸血蠓的献。结果与结论:广东省的吸血蠓已知2属45种,其中库蠓属包括6个亚属38种,尚未列入亚属2种;蠛蠓属5种;记述了种类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区皿蛛科一新种—纵带瘤胸蛛,并对该种雌雄蛛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将它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 微蛛科(Micryphantidae Bertkau 1872=Erigonidae)蜘蛛是小型蜘蛛,体长1~3毫米。这类蜘蛛无筛器和栉器,有舌状体。头部隆起或不隆起。下唇边缘增厚,不与胸板愈合。螯肢无侧结节,有发声器,齿堤有齿。雌蛛触肢无爪,雄蛛触肢胫节有突起。颚叶向内倾斜。步足3爪,跗节端位并有副爪;步足无刺、少刺或刺细,第四步足胫节有1根背刺,全部后跗节无刺;听毛少,刺和听毛的数目及位置在分类上有一定意义。 微蛛科和皿网蛛科(Linyphiidae)是两个最接近的科,它们原来是皿网蛛科中的两个亚科。这两个亚科的区别,洛基特和米利奇(1953)在“英国蜘蛛”一书的第二卷中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