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前肢太阴经五腧穴的局部解剖具有下列特点:(1)穴位浅层即皮肤,皮下组织主要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分布。(2)穴位处皮肤、皮下组织主要有桡动脉、桡静脉的分支分布,上部穴位的深层动脉、静脉更为丰富,如尺返动脉、正中静脉、尺返静脉、贵要静脉等。  相似文献   

2.
<正> 内关穴(XB_6)出自《灵枢·经脉》,系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属八脉交会穴之一。近年来,各有关单位曾就内关穴开展多方面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就这方面的资料,作一综述。穴位的结构与针感一、大体解剖:该穴与郤门、间使、大陵同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区的深浅两层分别有前臂掌侧骨动、静脉和前臂正中动、静脉通过。支配神经均起自脊髓颈6至胸1节段,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外侧皮神经分支以及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横贯着正中神经本干,最深层为正中神经分支与前臂掌侧神经,后者并藉其分支与自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区别出的同名背侧神经吻合,从而为该两经的表里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二、针感与针感感受器:据人体实验表明,以美兰标记的针感点可分布于该穴自皮下至骨膜间的各层组织中,但以深层组织为主;有人测其深度,具体为20.5±4.61mm。形态学观察发现,针感点处可分别见有肌肉、神经干、神经分支、神经束、游离末稍、肌梭、包囊感受器、血管及其壁上神经装置,提示这些结构都可能参与针感  相似文献   

3.
徐玮祯  王锐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4-135
<正>1支沟穴的定位支沟穴最早出自《灵枢·本输》篇:"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现行中医院校《经络腧穴学》教材[1]将支沟穴确定为: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在解剖上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经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2支沟穴的刺灸法《针灸甲乙经》:"支沟者,火也。在腕后三寸……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经络腧穴学》中取直刺,刺入深度为0.5~1寸。然临  相似文献   

4.
<正> 间使(手阴厥心包经) 文献依据: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者中(《甲乙经》)。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大陵)直上三寸,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针法:直刺八分。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1) 前臂内侧皮神经是臂丛内侧索分  相似文献   

5.
<正> 神门(手少阴心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 [体表定位]在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深度]直刺5分。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掌支双重分布,其纤维均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针的尺侧有尺神经掌支。 3.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该肌由尺神经支配,其纤维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兔前肢少阴经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的定位及穴区形态结构。方法:家兔16只,雌雄各半。参考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及家兔腧穴定位文献,运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明确家兔前肢少阴经五输穴的定位、针刺操作;然后针刺腧穴并进行穴区CT三维重建;再处死家兔行血管灌注,将针灸针分别刺入家兔前肢少阴经五输穴,解剖后观测针灸针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果:“少冲”定位在前肢小指内侧,爪甲根角侧旁1 mm处;毗邻结构为指浅屈肌腱,第5指掌侧固有动、静脉背支,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支末梢。“少府”定位在前肢掌侧,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间;毗邻结构为蚓状肌,第4、5指骨间肌,指掌侧总动、静脉和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神门”定位在尺侧腕伸肌腱的内侧缘,当尺骨远端与尺腕骨之间;毗邻结构为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尺动脉、尺静脉、尺神经。“灵道”定位在前肢掌侧,尺侧腕伸肌腱的内侧缘,“神门”上1.5寸;毗邻结构为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尺动脉、尺静脉、尺神经。“少海”定位在肘关节内侧,曲肘90°,臂骨内侧髁前方凹陷中;毗邻结构为旋前圆肌、臂二头肌、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十二经特定穴之现代神经解剖、生理学机理。方法:基于传统中医针灸学腧穴理论和现代医学神经解剖、生理知识,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与结论:传统中医针灸学关于十二经特定穴的理论是古代医家医疗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神经科学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丽  徐照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8-541
目的研究内关透外关透刺针局部的毗邻结构。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上肢标本26例,对内关、外关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局部断层解剖。结果与透刺针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结论透刺针的长度以40 mm或50 mm为宜。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  相似文献   

9.
<正> 孔最(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去腕七寸。【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当太渊上七寸处。【深度】直刺0.8~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它是肌皮神经的直接连续,其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头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3.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4.桡侧腕屈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太阴经五腧穴:少商、鱼际、经渠、太渊和尺泽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腧穴定位标识,逐一对腧穴层次解剖。结果五腧穴浅层穴树多以头静脉、桡神经浅支为基础,深层穴树以桡动脉及分支和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家兔前肢太阴经五腧穴与头静脉、桡动脉及分支、桡神经、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也许是针刺五腧穴治病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郤门"穴别名"四白"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特定穴之郤穴).在《新针灸学》则属于上肢部前正中线(掌面正中线).考《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云:"手厥阴郤去腕五寸",此与《针灸甲乙经》以及后世的《针灸大成》甚同.又《医学入门》结合该穴之定义述其取穴曰:"在大陵后五寸".然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是穴宜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取之较合适.其下解剖内含正中  相似文献   

12.
十二经脉四肢远端穴位的神经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针刺“远肢优势规律”的可能传入途径。方法:拟观察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循经分布与浅层和深层神经分布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规律。结论:十二经四肢远端穴位神经浅层分布规律为:手太阴经以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厥阴经和手少阴经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为主。手阳明经以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为主,手少阳经以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太阳经以尺神经手背支为主。足三阴经均有隐神经分布。足阳明经以足背内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少刚经以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太阳经以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股后皮神经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太阳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穴区的层次解剖结构。方法:先对15只雄性家兔、15只雌性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针刺各穴,并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五输穴定位准确性,然后麻醉家兔,分别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灌注动脉填充剂和静脉填充剂,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手术显微镜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浅层穴区以贵要静脉及属支、尺神经浅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和尺神经为基础。结论:"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和贵要静脉及属支、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尺神经及其浅支有密切的关系,这可能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合谷穴(Dch_4),出自《灵枢·本输》,系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属于四总穴和马丹阳十二穴之一,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年来各地曾就合谷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不仅验证了传统主治范围,而且阐明了新作用,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本文拟就这方面资料,作一概述。穴位与针感一、穴位结构 1.大体解剖:穴区尺侧有第1骨间背侧肌,桡侧为拇收肌,桡动脉从手背穿过穴区抵手掌,区内满市指背静脉网。穴区浅层有桡冲经浅支,深层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指掌测固有神经分  相似文献   

15.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世红 《河北中医》2012,34(8):1200-1200,1214
大椎穴,又名百劳、上杼,系督脉之要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始见于《素问·气府论》.因其穴在第7颈椎棘突隆起最高之下,故名.其定位: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解剖: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2].  相似文献   

17.
腕管综合征 ( CT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升高所致正中神经受到挤压 ,为最常见的嵌压性神经病变。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腕掌部的疼痛 ,时有逆向放射至前臂 ,神经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中指→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 SCV)减慢 ,一般为 40~ 45m/s,而尺神经小指→腕段及桡神经拇指→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 SCV)正常 (一般大于 50 m/s) ,且环指→腕尺侧及拇指→腕桡侧段感觉传导信号波型呈典型双峰 (见图 1 )。对于早期腕管综合征 ,近年我院采用穴位注射结合 TDP照射疗法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 1 5例 ,其中男 4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大 52岁 ,…  相似文献   

18.
“间使”灾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间使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针灸学简编中认为在腕上三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突然心痛,心悬如饥”,此外对中风、癫狂及小儿惊厥、精神病等亦可治疗。王雪苔著的针灸学手册认为除治心区痛等病证外尚可治疗急性心包炎、小儿夜啼、神经性呕吐及慢性低热等症。由于间使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穴,又具有可以主治心痛及心  相似文献   

19.
肖佳欢  杜艳军 《河南中医》2016,(9):1639-1641
合谷是人体常用腧穴之一,对于治疗面瘫更有着显著疗效,古人总结为"面口合谷收"。合谷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背侧骨间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分布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红外热像研究表明,面部温度的升高是针刺合谷后出现的客观反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大脑的神经活动与合谷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自古至今,针灸医家一直认为内关是临床常用要穴之一。它往往与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穴相提并论,因而近代常将《四总穴歌》中加云“胸胁若有病,速与内关谋。”变成五总穴了。鲁之俊氏在《新编针灸学》中将它列为全身十三重要刺激点之一。笔者阅读一些与本穴有关的书刊,摘要综述,再结合个人临床体会,一并笔述如次:一、部位、取穴及针灸法1、部位《灵枢·经脉篇》:“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二筋之间。”《甲乙经》:“掌后去腕二寸。”“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按此穴在掌后二寸,尺、桡骨之间,其深部有正中神经通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