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因冠状动脉微血管不能被冠脉造影等检查直接观察到,因此一般是通过冠状动脉血流量来间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状态。任何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都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对血管扩张刺激的反应受损,其特征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受损。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有改善作用,而中医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  孙睦 《中草药》2004,35(6):712-71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大血管病变一样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常见的损害器官和组织有肾、眼视网膜、神经、心肌和皮肤等,但危害多见的是肾和视网膜病变,即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具有显著效果,机制可能与保护微血管损伤有关。针对脑缺血微血管损伤的效果深入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脑缺血微血管损伤与中医药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肛周湿疹是一种在肛肠科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复发性,其表现为局部瘙痒明显,严重时甚至伴随皮肤苔藓样变、渗出等。该病发病原因相对复杂,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例如所处环境、气候、物品、精神疾病等[1],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肛周皮肤、臀部甚至会阴等处,好发于任何年龄段,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2-3]。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视网膜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其机制研究进展明显。中药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均从多个途径如减轻高糖对视网膜周细胞的损害、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周细胞的损伤、抑制视网膜微血管的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对防治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有着自身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在保护视网膜周细胞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的中药研究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周细胞凋亡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冠脉微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3方面入手探讨冠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指出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型复杂,诊断技术受限,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而中医药对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探究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冠脉微血管疾病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细胞自噬在COPD中具有双重作用,与COPD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可以双向调节细胞自噬相关靶点。本文对中医药影响细胞自噬干预COPD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自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医药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促进作用,加速对炎性蛋白聚集体的清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中医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9.
应用MTT比色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观察药物对AGE形成的影响以及药物对AGE引起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及大黄素与BSA共孵后形成的糖基化产物对周细胞的损伤较不给药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终浓度为10mM效应最大,提示药物可能在孵育时抑制了AGE的形成;细胞培养基中直接加入葛根素(1,10mM)能对AGE引起的周细胞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冰  李璇  朱荃 《北京中医》2004,23(5):292-293
目的 观察葛根等中药对高糖培养下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葛根等对损伤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葛根 (1mg/mL)、胡黄连 (0 .1mg/mL)、知母(1mg/mL)及生地黄 (0 .1mg/mL)组MTT测定A值均较模型组增高。结论 葛根等中药能有效保护周细胞免受高糖所致的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MD的发生和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MD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选择合适的CM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是开展CMD实验研究首先面临的问题。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在CMD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如何进一步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寻求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将是中医药干预CMD的研究重点。该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方法及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实验及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4个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将检索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进行除重后,阅读文题与摘要,必要全文阅读进行筛选,最后使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计纳入301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作者合作图谱共纳入823名作者,其中核心作者32名,发文138篇,占总发文量45.8%,未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以毛静远、王贤良、王恒和、葛永彬、张运、王强为核心成员的研究团队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团队,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毛静远14篇、王贤良9篇、王恒和7篇;机构合作图谱中共纳入271家机构,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机构间有一定的合作,西医机构相对较少,发文量前3的机构分别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9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纳入405个关键词,词频≥5次的关键词有35个,高中心性的关键词8个,形成13个聚类及20个突现词。[结论]目前中医药治...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述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概况。方法 将转化医学在中西医领域里的研究性、报道性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等。结果 转化医学已经被成功地引入到中医药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结论 转化医学的兴起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给医疗卫生行业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负担,且抗感染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改变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耐药性、预防多重感染的发生、应对炎症反应和免疫损害、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问题上,中医药的思路方法逐渐发挥其优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关于中医药方法治疗脓毒症,尤其是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关于中成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低炎性指标、凝血指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明确、病情进展迅速、耐药菌耐药的问题,我们的任务仍然艰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也期待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med during the long-term medical practic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and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 in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The unique meaning carried by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makes it an insepar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with different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The pieces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2020 on th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analyzed the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and mechanisms of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Tibetan,Mongolian,Zhuang,Dai,and Uyghur medicines,among others.This study found that some projects were stalled or delayed due to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break in 2020 compared with 2019,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 certain fields.However,studied on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have shown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this year with the Tibetan,Mongolian,and Dai medicines as the top three.In addition,the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application under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epidemic situation background was also summarized.Consequently,this study found that among the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related publications in 2020,publications using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ccount for a certain percentage.Thu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published in 2020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future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眼病,症状明显,但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中医眼科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