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李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82-2984
关键词近年来,随着严重创伤,呼吸衰竭性疾病的增多,促进机械通气的发展,目前,有创机械通气是ICU中呼吸衰竭患者采取辅助性治疗的主要措施,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长期采取机械通气,也会引发许多并发症,因撤机与拔管时间不适合,可能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康复。本文主要探讨ICU机械通气中对撤机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后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腹部术后转入ICU监护50例患者。按在ICU监护时间分2组(P〈0.05),进行对比分析。需要分析的指标包括:既往史、营养指标、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原因与营养状况、麻醉、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肺功能等密切相关,特别是术后并发症为主要因素。结论: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原因分析对提高ICU监护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呼吸功 (WOB)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的患者 14例 ,应用BI CORE -CP10 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WOB和常规撤机指标 [潮气量 (VT)、呼吸频率 (RR)、每分钟通气量 (VE)、最大吸气压 (MIP) ],氧合指数 (PaO2 /FiO2 ) ,及APACHⅡ评分 ,观察撤机成功与失败组呼吸功值和常规撤机指标、PaO2 /FiO2 、APACHⅡ评分相互比较。结果  12例撤机成功 ,其中 4例WOB正常 (<0 .75J/L) ,8例WOB升高 (0 .93~ 1.37J/L)。 2例撤机失败(>1.92~ 2 .4 7J/L) ,WOB、RR、MEP、VE、PaO2 /FiO2 、APACHⅡ评分 ,均明显高于成功组 (P <0 .0 5 ) ,VT 明显低于成功组 (P<0 .0 5 )。结论 WOB对撤机有指导作用 ,但并非敏感指标 ,应考虑肺部基础疾病 ,结合临床综合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原发病得到控制,自主呼吸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及时撤离呼吸机非常重要。方法32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包括12例呼吸机依赖患者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30例患者均逐步撤离了呼吸机。结果32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原发病严重就医时间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外,其他30例患者均安全撤离了呼吸机,其中包括12例呼吸机依赖患者。30例患者中,有21例初次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鼻导管吸氧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有9例重复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了无创序贯治疗,5天后逐渐脱离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值维持在理想水平。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及时撤机,护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通气达到满意效果后,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呼吸功(WOB)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的患者15例,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WOB及常规撤机指标,观察撤机成功与失败组的呼吸功值,并与常规撤机指标相比较。结果13例撤机成功,7例WOB正常(<0.75J/L),6例WOB升高,撤机失败病人WOB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的病人(P<0.05),撤机失败组常规撤机指标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力(MIP)、每分通气量(VE)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潮气量(VT)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结论WOB对撤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非敏感指标,对短期通气者常规指标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能改善肺功能,改善缺氧状态,为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将患者从呼吸机上撤离是ICU进行呼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撤机是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条件并用自主呼吸替代[1]。我院ICU病房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198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181例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后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腹部术后转入ICU监护50例患者。按在ICU监护时间分2组(P<0.05),进行对比分析。需要分析的指标包括:既往史、营养指标、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原因与营养状况、麻醉、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肺功能等密切相关,特别是术后并发症为主要因素。结论: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原因分析对提高ICU监护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进行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撤机标准的62例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NAVA组和PSV组各31例。NAVA组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进行撤机,PSV组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及有创通气时间。结果:NAVA组成功撤机28例(90.3%),3例(9.7%)再插管继续有创通气;PSV组成功撤机21例(67.7%),9例(29%)再插管继续有创通气;NAVA组有创通气时间4.42±1.03d,PSV组8.21±2.43d。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及有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进行撤机,可以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撤机成功率、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体会。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的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精细化护理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统计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依从率。 结果 护理4周后,精细化护理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APACHE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精细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89±1.02)d,短于常规组的(10.52±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0,P<0.001);精细化护理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78.26%(36/46),高于常规组的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43);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依从率为95.65%(44/46)高于常规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 结论 在机械通气撤机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慢阻肺机械通气治疗的撤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报道,高达68%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施行机械通气。该疗法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合并严重Ⅱ型呼衰时最为有效的改善通气的措施,常能使许多濒于死亡患者绝处逢生,有显著的近期效果。然而慢阻肺患者不可逆的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和长期超负荷做功导致的呼吸肌疲劳,再加上长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滨 《医学综述》2008,14(12):1858-1860
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命支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为原发疾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和争取了时间。但当病因消除或得到控制时,自主呼吸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及时撤离机械通气,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医师经验采用的传统撤机方法常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增加,应用机械通气撤离方案指导ICU患者撤机可以减少上述后果。现就呼吸机的撤离及其相关技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ASV和SIMV+PSV模式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研究,为临床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纳入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规转入ICU,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人工操作次数、生命体征等指标。结果:共31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其中ASV组16例,SIMV+PSV组15例。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223.9±22.1)min VS(302.9±30.2)min]、呼吸机报警次数[(2.0±1.3)bpmVS(4.0±1.8)bpm]人工操作次数[(4.8±1.4)bpm VS(8.2±3.4)bpm],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力学指标: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气道峰值压力[(15.8±1.4)cmH2O VS(20.4±1.3)cmH2O],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简化操作,ASV模式作为一个脱机模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王兵  朱晓杰 《河北医学》2005,11(9):776-778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原因,提高脱机成功率。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间,我院ICU收住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69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9例次脱机失败中,生理学指标变化41例次(59.4%),原发病恶化17例次(24.6%),通气策略不当11例次(15.9%)。结论:机械通气失败的原因依次为生理学指标变化、原发病恶化和通气策略不当。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应掌握适宜的脱机时间和脱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苏学会  赵萍  胡江涛  杨明  刘桂荣 《医学综述》2012,(24):4281-4282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在撤离有创通气中的可行性,寻找最佳的撤机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撤机的患者100例,在排除无创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情况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试验中的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2 h)直接撤机;试验组采用低水平PSV(30 min)法,撤机后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再插管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主呼吸试验低水平PSV(30 min)联合无创机械通气能尽早撤机,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邰春  鲁厚清  汪洋 《医学综述》2014,(8):1515-1516,1525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急诊ICU于2012年612月收治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观察撤机结果,根据治疗后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血钾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26例(65.0%),撤机失败14例(35.0%)。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氧合指数上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失败组在白细胞数、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上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努力寻找撤机失败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上腹部手术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分别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吸入、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的拔管、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三组患者的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d,A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B、C两组仍与A组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病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指征。方法:对27例患者机械通气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机械通气27例,治愈15例,死亡12例,死亡患者均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或临终期。结论:术后肺功能改变是引起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前有呼吸道疾病以及创伤、休克、胸部及颅脑外伤、严重感染等,急诊手术应视为已有呼吸功能不全,对这类高危患者应加强预防性通气治疗,方能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EN)+肠内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N+EN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与TPN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并发症、病死率均较TP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支持能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和时机选择。方法 :随机将 38例ARDS患者分成有创 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 (A组 )和常规有创通气治疗组 (B组 )。A组由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撤机拔管 ,而B组则有创通气直至撤机拔管 ,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病死率、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VAP发生率分别为 10 5 %和 78 9%例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2 1 1%和 5 7 9% (P <0 0 5 ) ;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2± 5 )天和 (2 2± 11)天 (P <0 0 5 ) ;住ICU时间分别为 (15± 7)天和 (2 7± 12 )天 (P <0 0 5 )。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当出现ARDS控制窗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