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101(miR-101)、micro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低分化、病理分期Ⅲ期、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中高分化、病理分期Ⅱ期、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结果则相反(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R^R =7.294(95% CI:3.001,17.726)、分化程度[R^R =5.150(95% CI:2.119,12.516)]、miR-101[R^R =4.477(95% CI:1.842,10.881)]、miR-182[R^R =4.495(95% CI:1.850,10.92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 <0.05);miR-10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 <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miR-101低表达、miR-182高表达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2.
徐逸昕  王一波  丁蔚  谭玉林 《安徽医学》2017,38(11):1448-145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7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普通组(65~74岁)146例,高龄组(≥ 75岁)1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应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普通组相比,高龄组的麻醉风险评分(ASA)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更高,输血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更多。术前合并症中,高龄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贫血和消化性溃疡更多、营养情况更差。高龄组的术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和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ASA评分、CCI评分、贫血、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高血压和COPD可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评分(OR=8.140,P=0.000)和贫血(OR=2.424,P=0.013)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R=0.225,P=0.00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随着年龄上升,直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增加、营养状况变差,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CCI评分和贫血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MST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的表达,评价其对CRC预后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MST3在CRC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ST3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MST3表达对CRC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结果 75例CRC患者中,肿瘤组织MST3表达阴性的为39例,阳性的36例,而癌旁组织中MST3阳性的为52例,阴性的为23例,MST3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0)。肿瘤组织中MST3阳性的患者DFS为74.9±7.4个月(95%CI:60.5~87.3个月),阴性患者DFS为43.2±5.3个月(95%CI:32.9~53.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MST3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RC患者肿瘤组织MST3阳性的DFS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联合化学治疗在乳腺癌肝转移中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耗时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0,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7.011,P<0.05)。术后1年内,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活力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72%(43/44)、54.54%(24/44)和20.45%(9/44)。对照组在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35/45)、44.4%(20/45)和0。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化学治疗乳腺癌肝转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头颈部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关系,以及对判断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确诊的79例Ⅰ~Ⅳ期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分析CTCs及FIB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病理类型,T、N分期,部位,TNM分期,是否手术,辅助治疗方式的关系;分析CTCs及FIB表达对患者预后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分析CTCs及FI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患者中CTCs阳性24例,阳性率30.37%。CTCs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病理类型,T、N分期,部位,TNM分期,是否手术无关(P>0.05),与辅助治疗方式有关(P<0.05);FIB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部位、病理类型、是否手术、辅助治疗、肿瘤分期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放疗及FIB水平是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术后64例头颈肿瘤患者中CTCs阴性组DFS(31±2.8)个月,CTCs阳性组DFS(27±4.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IB组DFS(35±2.4)个月,高FIB组DFS(28±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例Ⅰ~Ⅱ期患者中,CTCs阴性组DFS(34±2.7)个月,CTCs阳性组(31±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IB组DFS(39±2.7)个月,高FIB组DFS(19±6.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例Ⅲ~Ⅳ期患者中,CTCs阳性组DFS(32±4.3)个月,CTCs阴性组DFS(30±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FIB组DFS(30±4.7)个月,低FIB组DFS(29±3.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中,CTCs阳性组DFS(32±4.3)个月,CTCs阴性组DFS(31±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IB组DFS(34±3.0)个月,高FIB组DFS(27±4.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计数与FIB水平无相关性(r=-0.145,P>0.05)。结论 放疗及FIB水平是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CTCs在评估头颈部肿瘤患者预后价值方面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III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的生活质量、化疗的临床获益。 方法:回顾分析102例III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情况,包括高龄老年组(≥75岁)45例和老年组(65-74岁)57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病情进展、1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经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3.3%和29.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化疗不良反应高龄年老年人未见明显增加;两组化疗病情进展、1年生存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老年人III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未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耐受化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 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ROC曲线提示 mtDNA 含量为 500.699 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 含量低于 500.699(HR=4.285,95%CI:1.938~ 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章桂  潘虹  方勇  周小芸  李世岩  潘宏铭 《安徽医学》2016,37(12):1491-149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30例经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结肠癌患者18例,直肠癌患者12例。治疗后射频病灶复发1例(3.3%),肝内复发12例(40.0%),肝外复发11例(36.7%)。术后接受化疗2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6个月,总生存(OS)为25.5个月;未接受化疗10例(33.3%),中位PFS为3.7个月,OS为22.5个月。不同转移时机、病灶大小及术后化疗与否患者PFS、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病灶<3 cm、异时性转移及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PFS和OS。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浆游离DNA(cf-DNA)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β-acti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ddPCR检测cf-DNA绝对定量方法,根据不同浓度标准品验证该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线性以及重复性。该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33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cf-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EA、CA19-9水平,分析血浆cf-D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血清CEA、CA19-9水平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本实验所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检测低至10pg/μl的微量DNA模板,检测敏感度为0.29copies/μl;且在模板浓度为10pg/μl~10ng/μ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Y=-2.34+33.17X,R2=0.999);批内CV为9.85%,批间CV为11.04%。该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cf-DNA水平分别为6700(3800~9925)、3100(2300~4000)、2500(1775~4000)copies/ml,结直肠癌组血浆cf-DNA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肿瘤组(P=0.000)和健康对照组(P=0.000),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与CEA (r=0.210,P=0.099)和CA19-9(r=0.125,P =0.233)无相关性。ROC曲线结果显示,以5300copies/ml为cut off值,cf-DNA诊断结直肠癌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31、73.3%和98.3%,高于CEA(0.762、51.7%、95.6%)和CA19-9(0.548、45.0%、82.0%)。结论 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的ddPCR定量检测血浆cf-DNA的方法,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张红雁 《安徽医学》2018,39(12):1502-1504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2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化疗时间将患者分为术前放化疗组(67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5例),所有患者均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原则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4~6周期FOLFOX4方案化疗。术后随访10~69个月,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急性不良反应(消化道、血液系统及泌尿系统反应)的差异。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术后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8%、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2%、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术前放化疗组5.9%,低于术后放化疗组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后放化疗组的3级血液系统反应分别为3.0%、8.2%,3级消化道反应分别为5.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差异,但术前放化疗在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且急性不良反应低于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11.
陈梦坤 《医学综述》2014,(16):3068-306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有效方法,水平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用推拿配合膏摩,辨症加减治疗小儿原发症遗尿症52例,其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19%,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以来,教务处汇总处理学生学期考试成绩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学期末,各学科成绩上报到教务处后,所有成绩的处理都是手工操作。近年来,计算机也只是代替了很少部分的人力,成绩的录入、校对、计算、统计汇总,以及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错的几率还非常高,工作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在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比较. 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 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 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了医疗投诉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医疗投诉能发现医院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潜在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医院必须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诉体系及机制,充分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bilateral phaeochromocytoma with catecholamine-induced myocarditis is described. The two operations needed allowed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lone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adrenergic block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drugs was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the relief of symptoms and reduction of catecholamine metabolism as monitored by 4-hydroxy-3-methoxymandelic acid (HMMA) excretion. As myocarditis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ined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nd adrenergic blocking drugs is suggested in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haeochromocy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方法:采用QOL(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NRS(疼痛数字分级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A组:抗抑郁药物选择盐酸文拉法莘,B组: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4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观察联合用药对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及抗抑郁药物的毒副反映情况。结果:A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口干、多语、嗜睡、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非常有必要。阿米替林副反应较大不宣作为推广和首选,盐酸文拉法莘抗抑郁效果好,毒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尤其适合体弱的晚期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