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液临床上使用的类过敏风险。另外通过改变部分工艺,制作出高浓度的醒脑静注射液并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豚鼠未见明显Ⅰ型过敏样反应发生,而小鼠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故认为对于敏感或特异质人群(代谢异常),可能会造成醒脑静注射液进入体内后其中某些化学组分浓度增加,从而会导致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加大。而由于检测模型的限制,目前暂不能排除醒脑静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后,该研究又通过加大醒脑静注射液中冰片和辅料聚山梨酯(吐温)和(或)氯化钠的含量并再进行类过敏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微量致敏物质并诱发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液临床上使用的类过敏风险。另外通过改变部分工艺,制作出高浓度的醒脑静注射液并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豚鼠未见明显Ⅰ型过敏样反应发生,而小鼠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故认为对于敏感或特异质人群(代谢异常),可能会造成醒脑静注射液进入体内后其中某些化学组分浓度增加,从而会导致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加大。而由于检测模型的限制,目前暂不能排除醒脑静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后,该研究又通过加大醒脑静注射液中冰片和辅料聚山梨酯(吐温)和(或)氯化钠的含量并再进行类过敏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微量致敏物质并诱发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鼠类过敏实验模型,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ingkailing injection,QKLI)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及影响其类过敏反应的因素,并对其致敏物质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不同品系的小鼠(ICR,昆明,BALB/c,C57)在静脉注射QKLI后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有所不同,其中ICR和昆明小鼠的类过敏反应较BALB/c,C57强。用生理盐水配制的QKLI较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QKLI诱导ICR小鼠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更强。当其剂量为临床2倍剂量时,部分批号QKLI可诱发明显或可疑类过敏反应,当剂量降低至临床等倍剂量时,所有批号QKLI均不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不同批号的QKLI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因此QKLI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机体不同体质有一定联系。不同溶媒可能影响QKLI的安全性。QKIL诱发类过敏反应具有批间差异性。另外临床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剂量。最后通过比较QKLI中不同成分和中间体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初步认为致类过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中间体板蓝根提取物和栀子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依托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类型、发生比例及发生特征。监测的品种包括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共监测15余万病例;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组,采集过敏患者血样14例,匹配患者血样5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3,C4,IgE,IgG,MCT-β共5项免疫毒理学指标,根据结果分析其过敏反应类型为:疏血通注射液过敏2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3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同时发生,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芪扶正注射液过敏4例,3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麦注射液过敏1例,判定为类过敏反应;刺五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各1例,无法判定类型。结果提示纳入监测的上述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类过敏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的类型可能与中药注射剂品种关系密切,同一品种的过敏反应类型相同;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的同一患者可以同时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以双黄连注射液(SHLI)为例,对双黄连注射液的中间体提取物、中间体的逐级萃取组分或成分进行类过敏反应筛选,确定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致类过敏物质。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的3个中间体(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中,连翘提取物致类过敏反应的作用较强;连翘提取物的致类过敏反应主要与其中极性较大的组分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此部分极性物质成分中所包含的连翘酯苷A和牛蒡苷可导致明显的类过敏反应。采用液质联用化学成分靶向切除技术剔除双黄连注射液中的连翘酯苷A后,与未剔除连翘酯苷A的双黄连注射液相比,前者诱发类过敏反应大大降低,安全性明显提高。该研究采用化学分离与体内类过敏检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筛选双黄连注射液致类过敏物质的技术,并找出了SHLI的主要致类过敏成分,不仅为SHLI的工艺改进和优化提供了科学基础,也为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复方制剂类过敏物质筛选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类过敏反应在首次用药后发生,与过敏反应需要抗原致敏后再次激发2个阶段的致病机制不同。该研究探讨2种中药注射剂诱导不同品系和性别小鼠发生的类过敏反应,为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在动物品系和性别上的选择提供依据。用ICR,昆明,BALB/C,C57小鼠进行2种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比较4种小鼠的敏感性,并比较雌雄性动物的差异。各小鼠均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8%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EB渗出量作为类过敏反应评价指标。在ICR和昆明小鼠上,2种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均在一定剂量下诱导出类过敏反应,在同种注射剂同剂量下ICR的类过敏反应更明显,说明ICR小鼠更敏感。只有1种注射剂在BALB/C小鼠上呈现出了类过敏反应,且反应程度较ICR和昆明小鼠明显减弱;2种注射剂在C57小鼠上均未诱导出类过敏反应。雌雄动物比较结果显示,1种注射剂雌雄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而另一种注射剂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敏感。因此,进行中药注射剂小鼠类过敏试验,ICR小鼠是较为理想的试验品系,应该作为首选动物;其次可选用昆明小鼠。BALB/C和C57小鼠敏感性较低,不建议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对小鼠类过敏反应显示有一定雌雄性别差异,雄性小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IgE抗体和组织胺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Ⅰ型过敏反应试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3种中药注射剂进行PCA,ASA试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OVA-sIgE、血清总IgE、组织胺水平检测.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的PCA试验结果为阴性,血清总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3种中药注射剂+OVA(不引起过敏反应的剂量)的研究中双黄连注射液(SHL)、鱼腥草注射液(YXC)的PCA试验均为阳性,OVA-sIgE水平明显增加,清开灵注射液(QKL)的PCA试验为阴性,OVAsIgE水平增加不明显,各组血清总IgE水平增加不明显;3种中药注射剂的ASA试验结果为阳性,3种中药注射剂(临床剂量和临床等效剂量)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且反应强弱呈现剂量和注射速度依赖性,各给药组血清组织胺水平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SHL和YXC具有增加豚鼠对卵蛋白敏感性的作用,SHL,YXC,QKL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3种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特异性IgE抗体和组织胺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煜彬  窦德强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765-2773
中药注射剂由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近年来随着其临床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急性过敏反应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急性过敏包括I型过敏和类过敏,其中后者占77%以上,为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注射剂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等导致严重的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是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均未建立评价中药致敏原的类过敏标准动物模型,有关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技术指导原则尚未制定,相关机制及类过敏成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该文主要从类过敏反应机制、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3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进行综述。类过敏反应机制主要包括直接刺激途径、补体途径、凝血途径、激肽释放酶-激肽途径和急性过敏途径共5条途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整体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综述评价指标主要分析了类过敏发生途径的特征指标及类过敏发生后效应物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类过敏及过敏实验方法,观察CA对Beagle犬及豚鼠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判断CA的致敏性.结果 CA没有引起Beagle犬及豚鼠产生典型的行为学变化,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亦没有变化.结论 CA未引起犬及豚鼠发生明显的类过敏及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的类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组胺含量,探讨其与类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组,选用双黄连注射液按不同注射速度、不同剂量进行给药,观察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同时用ELISA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组胺含量检测。结果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症状;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血清组胺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速度相关性。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能引起豚鼠产生类过敏反应,豚鼠血清组胺含量的变化与双黄连注射液的给予剂量、速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药物过敏和类过敏反应是主要的不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一般由药物、药物代谢产物或药物添加剂的免疫原性引起;类过敏反应可能是由药物刺激或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引起的。药物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属于免疫毒性评价的范畴。由于不同类型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不同,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体内或体外方法可以预测所有类型的反应。近年来FDA,SFDA,OECD,ICH,WHO等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药物免疫毒性临床前评价的指导原则,但目前关于新药临床前过敏和类过敏反应评价的要求和方法尚未完全统一。该文主要就药物过敏和类过敏的临床前评价要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BJJ)不良反应是否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挖掘其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分别选取XBJJ临床最高浓度的0.5,1,2倍进行类过敏反应研究,以判断不同浓度XBJJ是否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比较配制后存放不同时间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具体为配制XBJJ到不同浓度后,分别存放10 min,2.5 h,6 h,24 h后再给小鼠尾静脉注射;最后取选3 s,45 s,90 s 3个推注时间进行XBJJ注射,再对不同注射速度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结果:XBJJ在药物浓度高于临床推荐浓度时会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与配制后存放10 min比较,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的程度加重;另外,当XBJJ以3 s注射完时(注射速度达0.083 mL·s-1),其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最强。结论:XBJJ诱发的不良反应以类过敏反应为主。XBJJ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和注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其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加重。XBJJ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配制浓度、滴注速度,并现用现配,合理用药,对于提高XBJJ的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刺山柑果实抗炎活性部位与致敏部位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艳  蒋雯雯  马淼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348-1350
目的从刺山柑果实的5个化学部位中分离出抗炎活性部位以及致敏部位。方法采用蛋清法所致的小鼠关节炎模型以及局部皮肤过敏模型2个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刺山柑果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及水部位对小鼠踝关节肿胀抑制有显著的抗炎作用(P<0.01),而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水部位对小鼠皮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致敏性。结论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和中度致敏性,甲醇部位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且无致敏性。  相似文献   

14.
Immunological and allergenic responses against the latex of Calotropis procera were investigated in mice by oral and subcutaneous routes. The latex was fractionated according to water solubility and molecular size of its components. The fractions were named as non-dialyzable latex (NDL) corresponding to the major latex proteins, dialyzable latex (DL) corresponding to low molecular size substances and rubber latex (RL) which was highly insoluble in water. Anti-sera against these fractions were assayed for total IgG and IgA titration by ELISA and IgE and IgG(1) were quantified by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A) in rats and mice, respectively. None of the fractions induced antibodies level increases when mice received latex fractions by oral route and thus, did not develop allergy. Nonetheless, anti-sera of mice sensitized with NDL and RL by subcutaneous route displayed considerable immunological response while DL did not. IgG level augmented consistently against NDL and RL while IgA response was detected only to NDL. NDL and RL induced very strong PCA reactions suggesting that both fractions would contain latex substances involved in allergy. Furthermore, protein analysis of NDL and RL suggests that RL still retain residual proteins abundantly found in NDL that could explain its similar allergenic effect. No IgG(1) reaction was detected in any of the anti-sera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proteins of latex of Calotropis procera can provoke allergy by subcutaneous route. The NDL has previously shown to display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t should be relev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NDL could induce such activities when assayed by oral route since it was ineffective to induce allergy by this wa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荨麻疹、皮疹、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尿、过敏性休克以及过敏性紫癜等等,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肾脏毒性、血液系统损坏和肠道反应等。结论:明确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对应的解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处方序列分析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扶正)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按照开始至停止使用参芪扶正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将人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个观察病例选择4个匹配对照,2组年龄与性别均匹配良好。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与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用药剂量(P=0.000 2),合并使用苦参碱注射液(P<0.000 1,OR=14.312,置信区间[8.184,25.029])对疑似过敏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筛选疑似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参芪扶正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也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在临床上预防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寻找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方法:对国内2008~2011年应用参麦注射液出现ADR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近年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其次有皮疹、发热、腹痛腹胀,腰痛,及失眠、猝死。结论:应加强参麦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的监测,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发生率等安全性信息,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的设计方法,在全国54家医疗机构中,以使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进行用药周期的全程监测。监测内容为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等。共纳入32 546例病例,发生不良反应6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7%,发生特征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感冒状、呼吸困难、心悸、头痛、胸闷等过敏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用药特征基本符合说明书。以上结果说明,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