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6例用竞争免疫分析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UALB)、尿免疫球蛋白(UIGG),并与40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UIGG增高显著(p〈0.05),Uα1-MG、Uβ2-MG、UALB增高非常显著(P〈0.01);与高血压1级患者比较,高血压2—3级患者的Uα1-MG、Uβ2-MG、UALB增高非常显著(P〈0.01);与高血压1级患者比较,高血压2~3级患者Uα1-MG、Uβ2-MG、UALB检测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帮助,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其中以Uα1-MG、Uβ2-MG、UALB最敏感,定期检测对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α1—MG、TRF、MA,比较2组差异。结果高血压Ⅰ期患者尿MA、α1-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TR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Ⅲ期患者尿MA、α1-MG、T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MA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α1—MG、TRF、MA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卿 《淮海医药》2010,28(4):352-35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各种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每组均加服替米沙坦,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降低血、尿β2-MG、尿α1-MG和尿mALB(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对阻碍高血压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陈红  钟爱民  刘燕鸣 《江西医药》2010,45(8):772-774
目的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尿Cystatin C、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白蛋白,以及血Cystatin 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通过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Cystatin C和血肌酐水平、尿的Cystatin C和尿α1微球蛋白的水平、尿的Cystatin C和尿白蛋白的水平均呈正相关。蛋白尿阳性组的血、尿Cystatin 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蛋白尿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阴性组的尿Cystatin C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尿Cystatin C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敏感性高于血肌酐、尿白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结论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证据之一。早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UMALB及Uβ2-MG水平是防止及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高血压肾病发生前大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始终或较长时间内无。肾脏损伤的证据,等到肾严重受损时已经不可逆转了。因此及早发现高血压。肾损害,从而有效防止和延缓患者高血压肾病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脏损害的早期,微量尿白蛋白的检测是比尿总蛋白的检测更为敏感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病程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测定,探讨其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43-43,4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指标,更好更及时地预防和治疗DN患者.方法采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56例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u-α1m)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u-α1m、NAG含量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尿mALB、u-α1m、NAG的含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赟  郑辉 《安徽医药》2001,5(1):53-5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特别是早期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高血压病患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 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同时采用Jaae's速率测血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Ⅰ期组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均无明显升高。高血压病Ⅱ期组尿Alb、TRF、α1-M明显升高(P<0.05),而尿IgG、β2-M、血Cr无显性差异;高血压病Ⅲ期组尿Alb、TRF、α1-M显性升高(P<0.01),尿IgG、β2-M、血Cr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压肾损害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其中以Alb、TRF、α1-M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加味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用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5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贝那普利片口服的基本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加味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8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排出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的血脂降低,脂质代谢紊乱被纠正,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善。结论健脾益肾、温阳化气、活血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种有效治法,加味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组有效药物,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证据之一。早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UMALB及Uβ2-MG水平是防止及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坎地沙坦酯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UMALB及Uβ2-M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 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进行 2 4h动态血压检测 ,以测得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同时检测血 β2 - mg、尿 m A1b、β2 - m g、α1 - mg等早期肾损害指标。结果 :EH组 期患者血压变异性大于 期患者 ,血 β2 - m g、尿 m A1b、β2 - mg、α1 - mg也高于 期 : 期患者血压变异性、血β2 - mg、尿 m Alb、β2 - mg、α1 - mg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EH期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早期肾损害的指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血压昼夜节律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24hPP分为4组,A组:PP≤40mmHg(1mm-Hg=0.133kPa)(28例),B组:41~60mmHg(1mmHg=0.133kPa)(43例),C组:61~80mmHg(1mmHg=0.133kPa)(51例),D组:大于80mmHg(1mmHg=0.133kPa)(24例);按血压昼夜变化率(△MBP)分为2组,杓型组:△MBP≥10%(65例),非杓型组:△MBP〈10%(81例),分别进行2h动态血压监测和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比较各组的检测值。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24hPP增高,早期肾损害程度越严重,D组〉C组〉B组〉A组(P〈0.05);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早期肾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 24hPP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鞠滨  熊佩华 《医药世界》2010,12(1):11-12
目的: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8例不同阶段CRF患者和18例正常人尿α1-MG水平。结果:CRF患者尿α1-MG高于正常人。Ⅰ、Ⅱ、Ⅲ、Ⅳ期CRF患者尿α1-MG随肾损害加重逐渐升高。结论:CRF患者尿α1-MG可作为反映肾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性指标,有助于评价CRF的发生、发展,同时对CR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舒洛地特+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口服舒洛地特250LSU/次,2次/d);对照组33例: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治疗时间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肌酐值治疗前后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舒洛地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较单纯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对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与肾活检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通过检测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的含量,且同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2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肾活检病理出现异常者占95.7%,尿高分子量蛋白(IgG、MA、TRF)检测异常者占60.9%。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低分子量蛋白(α1-MG、β2-MG)检测异常者占65.2%,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酶(NAG、γ-GT)检测异常者占56.5%,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78.30%。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7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87%,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活检病理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金指标。尿微量蛋白、尿酶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或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7项指标综合检测,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其检测简易、安全、费用少,无条件行肾活检的单位,可代替肾活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2例本院体检健康职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mALB、β2-MG、NAG、RB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尿mALB、β2-MG、NAG、RBP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尿mALB、β2-MG、NAG、RBP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血压升高数年以后可引起小动脉硬化病变,肾脏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早期肾损害缺乏临床表现,而常规检查很难发现阳性结果.临床上若能早期发现高血压的肾损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我们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98例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并与正常健康人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探讨尿微量蛋白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叶瑞印 《江西医药》2005,40(12):827-82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高血压肾损害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患者及正常人随机晨尿样本测定尿微量蛋白:尿γ 1-微球蛋白(γ 1-MG)、微量白蛋白(mALB):入选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后,给予贝那普利10mg/d,服药1周后降压效果不佳者,改为20mg/d。治疗期间常规监测血压:6周后分别测定尿γ 1-MG,mALB:结果在原发性高血压末出现肾功能、尿常规变化之前,已存在早期肾损害.表现为尿中微量蛋白明显升高。结论贝那普利不但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而且在患者尿微量蛋白增加的早期,有明显的降低尿微量蛋白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手工镜检在诊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对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沉渣进行细胞学检测,并测定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和尿α1微球蛋白的水平。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尿中红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1),其中44%患者表现为肾小球性血尿,此外尿中红细胞的数量与尿α1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明显相关(r=0.812,P<0.05),较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生化改变敏感。结论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显微镜检尿沉渣是一种辅助诊断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组51例和脉压40—60mmHg组76例,并测定2组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比较2组24h血压动态参数及血、尿β2-MG、尿mA1b、血BUN、Cr。结果脉压〉60mmHg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脉压40-60mmHg组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