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颈刮片、阴道镜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宫颈刮片、阴道镜及高危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发现宫颈异常的患者同时进行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对一项或多项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167例病检结果阳性(CIN Ⅰ、CIN Ⅱ、CIN Ⅲ、宫颈浸润癌)的患者,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宫颈刮片检测的敏感性为37.72%,特异性为89.01%,阳性预测值为54.07%,阴性预测值为83.74%;阴道镜检敏感性为61.08%,特异性为70.51%,阳性预测值为33.75%,阴性预测值为81.91%;高危HPV感染阳性126例,敏感性75.45%,特异性为57.51%,阳性预测值为35.2%,阴性预测值为88.45%.三种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相互结合以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集中筛查与机会性筛查中HPV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HPV检测在宫颈癌防治中的地位。方法2004年1月~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3175例妇女进行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其中1879例为江西修水县进行宫颈癌普查者和另1296例为该科门诊妇科疾病患者。结果宫颈癌普查与妇科门诊随机筛查中HPV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宫颈癌普查中HPV检测CINⅡ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974,0.548;妇科门诊筛查中HPV检测CINⅡ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907,0.567,宫颈癌普查和妇科门诊筛查中HPV检测CINⅡ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阴性预计值分别是0.886和0.98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HPV检测适用于宫颈癌的初筛查,但HPV的检测成本较高,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不能完全用于大面积的宫颈癌集中筛查时,我们可选择性地在重点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进行高危HPV的机会性筛查。  相似文献   

3.
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核酸扩增(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深圳市30—59岁两社区人群(上梅林社区、紫薇社区)和两医院人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中合格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每位妇女同时取3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用于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高危型HPV 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两种HPV检测方法任一阳性或细胞学结果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Ⅲ)的准确性,并与HC-Ⅱ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在1988例有效样本中,CINⅡ/Ⅲ和宫颈癌占4.0%。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和HC-Ⅱ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9.8%和17.8%。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Yon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83.1%、75.4%、18.3%和99.6%,HC-Ⅱ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7.4%、85.5%、82.9%、21.5%和99.9%。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87.8%,Kappa值为0.60。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的HPV病毒载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P〈0.0001)。[结论]高危型HPV 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与HC-Ⅱ相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3种)感染与宫颈组织学及细胞学形态特点,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Digene公司的Hybrid Capture (HC-Ⅱ)杂交捕获实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13种)阳性感染情况,同时进行宫颈病理活检,部分行薄层液基细胞技术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应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Ⅱ级以上病变.结果 78例患者中高危HPV阳性44例,平均年龄28.5岁,34例阴性,平均年龄32.2岁;高危HPV检测对诊断CIN Ⅱ级以上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50.0%;高危型HPV阳性的44例宫颈活检病例中,36例出现Ⅱ型挖空细胞,出现率达82%,高危型HPV阳性患者18例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16例则出现类湿疣细胞或湿疣样外底层细胞,出现率达88.9%.结论应用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组织学与细胞学特征,高危HPV阳性者的定期随访,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生殖道标本中HPV自然分布。[方法]2006年对山西襄垣县妇女进行筛查,收集人群信息,病史和月经史等,并采集宫颈、阴道上、阴道下和外阴部位标本。使用高危型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技术和液基细胞学筛查人群,阳性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以上的妇女,使用高危和低危HC-Ⅱ检测生殖道各个部位标本。[结果]共筛查884例女性,病理诊断为CINⅠ以上的研究对象为63例,包括41例CINⅠ、8例CINⅡ和14例CINⅢ,平均年龄为38.5±8.7岁。宫颈到外阴的各部位高危型HPV感染率呈降低趋势(χ2=47.764,P〈0.01):宫颈100.0%、阴道上95.2%、阴道下90.5%和外阴55.6%;病毒负荷与生殖道部位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607,P〈0.01),RLU/CO中位数值:宫颈217.0、阴道上88.7、阴道下14.5和外阴1.1。低危型HPV宫颈阳性率为4.8%,低于其它部位:阴道上14.3%、阴道下11.1%和外阴6.3%。[结论]CIN患者生殖道的高危型HPV感染率由外及里呈增加趋势,病毒负荷量逐渐增加;而低危型HPV主要感染生殖道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筛查中细胞学阴性而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498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分析高危型HPV负荷量与CIN2+的相关性。[结果]在498例患者中,CIN2+病变者共65例,占13.1%。高危型HPV<10的257例中患CIN2+有13例,占5.1%。高危型HPV10~100和>100的病例中患CIN2+比例分别为18.2%(26/143)和26.5%(26/98)。各组之间的CIN2+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73,P=0.000)。在调整年龄因素后,高危型HPV 10~100患CIN2+的风险是<10者的2.356倍(95%CI:1.449~8.828),而>100者患CIN2+的风险是<10者的3.595倍(95%CI:2.214~13.533)。[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与CIN病变级别密切相关,高危型HPV负荷量越高,患CIN2+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宫颈刷片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al test,TCT)及杂交捕获二代(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意义和对高危病例进行药物干预的方法。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采用TCT和HPV DNA分型检测对17 320例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并以病理组织学活检为标准来验证筛查结果,同时应用氟尿嘧啶(5-Fu)可吸收缓释药膜对适宜病例进行局部干预治疗。结果TCT结果异常者1 754例,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450例;431例TCT提示无HPV感染病例中有172例高危型HPV-DNA阳性;TCT或TCT联合HC-ⅡHPV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级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2%、89.65%和72.08%、97.99%;采用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25例C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后,其病毒负荷量下降幅度、转阴率和病理逆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和HPV分型检测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特异性检出;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C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可降低其病毒负荷量,甚至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实时光电学设备TruScreen检测技术在人群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参加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针对深圳市贫困女性进行的宫颈癌筛查的妇女391名,年龄20~67岁。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采用实时光电学设备TruScreen进行宫颈癌筛查,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以液基细胞学技术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进行高危型HPV-DNA(HR-HPV)检测。筛查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疑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者,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为客观评价各种筛查方法,对各检测结果均采取盲法保存,于各检测结果确定后解盲。凡HC-Ⅱ检测HR-HPV阳性伴液基细胞学≥ASCUS,和(或)液基细胞学≥LSIL及TruScreen检查结果阳性,而筛查当时未取活检(阴道镜诊断非LSIL及以上病变)者,均于3个月内再次阴道镜下活检,明确诊断。病理为CINⅡ及以上病变者行宫颈电热圈坏切术(LEEP)手术,并取活检。有多次病理检查者以其中最高级别病理结果为该患者的最终诊断,病理诊断作为本研究4种筛查方法的评价标准。结果病理诊断CIN I 110例、CINⅡ5例、CINⅢ7例、宫颈浸润癌5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59例。TruScreen检测阳性率为28.2%;液基细胞学检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以上为23.3%,LSIL以上为7.2%;HR-HPV阳性率为34.3%。TruScreen、液基细胞学及HC-Ⅱ法HPV检查,各筛查方法对检出≥CINⅡ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77.3%、77.2%、13.3%和98.6%;液基细胞学以≥ASCUS为阳性各筛查评价指标分别为88.2%、79.7%、80.1%、16.5%和99.3%;以LSIL为阳性界值各指标为70.6%、95.7%、94.6%、42.9%和98.6%;HC-Ⅱ法HPV为94.1%、68.5%、69.6、11.9%和99.6%。结论实时光电学设备TruScreen进行宫颈癌初筛,筛查效率指标中虽敏感性不及HC-Ⅱ法HPV检测高,但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当。作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具有检测无创无痛、用时较短、实时报告结果等优点,适用于贫困地区大样本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9.
106例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鸣萍 《肿瘤学杂志》2008,14(6):487-489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病理诊断。[方法]对106例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行HPV DNA检测,同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106例ASCUS患者中慢性炎症81例(76.4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0例,占24.69%(20/8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5例(CINⅠ12例,CINⅡ9例,CINⅢ4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3例,占92.0%(23/25);慢性炎症和CIN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型及以上HPV感染阳性率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CUS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结合HPV检测,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第二代杂交捕获 (hybrid capture Ⅱ, 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测试(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 LCT)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献报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筛查效率.选择经济有效的筛查手段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对HC-Ⅱ HPV和LCT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期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案的选择.方法:采用HC-Ⅱ技术和LCT两种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中心就诊妇女共2471例进行了同步盲法检测.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 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阴性,但LCT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本次筛查共取病理287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Ⅲ级18例,CINⅡ级39例,CINⅠ级98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126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ASCUS)为11.8%;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HPV与LCT联合检测(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05).高危HPV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4%,85.3%,85.6%,14.9%,100%,6.7和0.02;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1%,90.3%,90.3%,19.9%,100.0%,9.5和0.09;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00.0%,80.8%,81.3%,12.0%,100%,5.2和0.0;HPV与LCT联合检测(系列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0.5%,94.8%,94.7%,31.1%,99.7%,17.4和0.10.用于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各筛查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21、0.904、0.926,经Z检验认为各筛查试验筛查效率间无差异(P>0.05).结论:HC Ⅱ HPV和LCT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联合应用不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但会增加单次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1056例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对高危型HPV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行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半定量检测,予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对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理想RLU/CO界值进行判定。结果慢性宫颈炎592例(56.1%);CIN395例(37.4%),CINI级110例(10.4%),CINⅡ~Ⅲ级285例(27.0%);宫颈癌69例(6.5%)。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CINI级、CINⅡ~Ⅲ级及宫颈癌患者高危HPV-DNA病毒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33.24、58.37、103.48和172.56。ROC曲线分析,预测CINⅡ级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最佳RLU/CO值为3.17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和58.0%,Youden指数为0.587。结论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前期病变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深而增加,预测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高危HPV最佳负荷量值为3.173。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技术对325例妇科疾病患者[慢性宫颈炎56例,宫烦上皮内瘤变(CIN)Ⅰ41例,CIN Ⅱ 33例,CIN Ⅲ 91例,宫颈癌104例]进行HPV DNA阳性率和含量浏定.慢性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癌患者HP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5.7%,61.0%,91.0%和100.0%o;宫颈癌前病变(CIN I~Ⅲ)和宫颈癌的HPV DNA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颐癌的HPV DNA含量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CINⅠ~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PV DNA阳性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高危型HPV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中的病毒含量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高危型HPV可以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诊疗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度CIN中的感染情况及对LEEP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例重度CIN患者行阴道镜活检及LEEP术治疗,并同时行高危型HPV的PCR检测,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12例重度CIN患者中,CIN Ⅱ级67例,CIN Ⅲ级(包括原位癌)45例.LEEP术后随访,治愈98例,治愈率达87.5%;发现病变残留者14例(12.5%),复发者4例(3.6%).在所有患者中,92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总感染率为82.1%.CIN Ⅲ级患者HPV阳性率(93.3%)较CIN Ⅱ级患者(74.6%)显著升高(P<0.05).高危型HPV阳性组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或复发率与HPV阴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9%比20.0%,或4.3%比0;P>0.05).因CIN残留或复发而再次行LEEP术的13例患者中,检测到12例(92.3%)仍有高危型HPV感染.结论 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重度CIN的有效且理想的方法.高危型HPV与重度CIN的发生有关.术前高危型HPV阳性与否似乎与LEEP术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杂交捕获法Ⅱ(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测和HPV-DNA 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LCT、HPV-DNA 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在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中,宫颈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组HPV阳性率分别为67%、93.3%、100%和100%,均高于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组(NILM)43.6%(P<0.05).在三联检查131例患者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和浸润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71.8%、92.9%、100%和100%,呈明显升高趋势,均高于病理结果正常组(无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炎症与正常组织)57.7%.在HPV-DNA 和LCT结果均为阴性的228例,活检未发现阳性病例(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HPV-DNA 阴性、LCT阳性的133例,活检发现2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阴性的176例,活检发现9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阳性的163例,活检发现75例阳性病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高危型HPV-DNA HC2检测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HPV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星  李敏  雷萍 《中国肿瘤》2009,9(6):506-508
[目的]探讨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CIN患者HPV—DNA的含量,全部269个病例阴道镜下多点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PV总阳性率为46.84%(126/269)。高危型HPV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及CINⅢ的阳性半分别为13.5%、48.2%、73.8%及93.7%;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以及CINⅢ的HPV—DNA含量分别为147.9±9.7、328.5±24.6、354.1±29.8以及374.2±34.8,CIN的HPV—DNA含量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P〈0.05),但不同级别CIN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DNA含量检测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在海口市中医院检验科行宫颈癌病变检查的220例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20例患者中,宫颈癌80例(36.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0例(18.2%),CINⅡ级~CINⅢ级80例(36.4%)和慢性宫颈炎20例(9.1%)。宫颈癌、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阳性率分别为100.0%(80/80)、75.0%(30/40)、95.0%(76/80)和30.0%(6/20)。宫颈癌患者HPV DNA水平显著高于CINⅡ~Ⅲ级、CINⅠ级和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级和CINⅠ级患者HPV DNA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检测可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杜辉  王国萍  王纯 《中国肿瘤》2014,23(11):908-9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原住居民女性人群的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的现患率。[方法]2009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办事处辖区25~59岁、3年内未做过宫颈癌筛查的原住居民女性进行整群抽样,并以同一辖区外来移民女性为对照。所有接受筛查女性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Ⅱ,HC-Ⅱ)高危型HPV检测。HPV阳性和/或细胞学≥ASCUS的女性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结果]共有942名原住居民妇女和1183名外来移民女性参加了本次调查。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妇女HPV阳性率分别为16.9%和11.8%(P〈0.05)。原住居民妇女CIN现患率为9.7%,其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现患率为6.3%,外来移民CIN现患率5.1%,其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现患率为2.6%。原住居民妇女CIN和CINⅡ及以上病变现患率均明显高于外来移民(P〈0.001),尤以30~39岁年龄组最为明显。[结论]30~39岁年龄组妇女HPV感染和CIN现患率均较高,应作为宫颈癌防治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8.
王红  李晴  金玲 《中国肿瘤》2012,21(8):635-637
[目的]探讨对宫颈细胞ASC-US进行HPV-DNA检测的分层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月宫颈细胞学描述为ASC-US,经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病理诊断,随访半年以上的资料相对完整的48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ASC-US病例中306例为宫颈的一般性感染和湿疣样病变,占62.96%;180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占37.04%。486例ASC-US中HPV阳性300例。HPV阳性组300例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6例,占61.73%,HPV阴性组186例中CIN24例,占1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6~9个月的追踪观察,HPV阳性组再发CIN4例,HPV阴性组未出现新CIN病例。[结论]ASC-US与下生殖道HPV感染有关,HPV感染的ASC-US病例有较高的风险伴有CIN。ASC-US病例可根据HPV-DNA检测结果选择临床治疗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岭市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探讨其筛查价值。[方法]2010年4~10月参加宫颈病变筛查妇女21566例,以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和阴道镜为筛查方法,活检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结果]21566例患者中检出细胞学阳性共1024例,988例行HPV-DNA检测HPV感染405例,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139例,CINⅡ~Ⅲ83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农村居民宫颈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χ2=16.65,P<0.05)。[结论]通过有组织地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20.
屈王蕾  金菲  陈文兵 《中国肿瘤》2007,16(2):136-138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方法。[方法]102例CIN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高频电波刀宫颈环状电圈切除术(LEEP),并同时行高危型HPV检测(HCU)。[结果]102例患者中CINⅠ54例,CINⅡ29例,CINⅢ19例。LEEP术后治愈率为96.1%(98/102),发现病灶残留4例,复发8例(7.8%)。63例高危型HPV阳性,总感染率为61.76%。CINⅡ、Ⅲ组较CINⅠ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术后HPV持续感染率2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近5年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无性生活防护和性伴的多性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IN与性行为和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LEEP是CIN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高危型HPV与重度CIN的发生有关,术后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残留或复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