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mg/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奥沙利铂0.75mg/kg联合组,每组10只。各组均给予腹腔等容量注射,连续用药10天。停药次日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小剂量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组的瘤重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组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相加抑制作用,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在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可以选择性地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因为血供不足而生长受阻.这称为小剂量化疗或抗血管生成化疗.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到的疗效,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制剂及中药来源的药物有抗血管新生作用.本研究旨在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板,观察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HUVEC和LoVo细胞对不同浓度两种药物进行联合的敏感性不同.2 μg/ml奥沙利铂和25 μl/ml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VEC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1.6%、32.1%,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54.4%,具有协同作用;0.5 μg/ml奥沙利铂和6.25 μl/ml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HUVEC迁移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结论:小剂量L-OHP和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外有抑制细胞生长,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奥沙利铂联合热疗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Qian XP  Liu BR  Li M  Hu J  Hu WJ  Zou ZY  Wang LF  Yu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26-82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观察L-OHP联合热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L-OHP联合热疗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L-OHP对CAM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0.5~16μs/ml L-OHP均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细胞存活率为80.1%~42.5%,其增殖速度与L-OHP浓度呈负相关(r=-0.943, P=0.005);在此浓度范围内,L-OHP对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明显低于对HUVEC的抑制。0.5、1和16μg/ml L-OHP与热疗对HUVEC增殖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2、4和8μg/ml L-OHP与热疗具有相加作用。0.25~2μg/ml L-OHP具有抑制HUVEC迁移的作用,细胞迁移抑制率为18.7%~53.0%。1、4μg/ml L-OHP对CAM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0.0%和100.0%。结论小剂量L-OHP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热疗对抑制HUVEC增殖具有协同或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奥沙利铂(OXA)及其两药联合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中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OXA及其两药联合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和OXA对SMMC-7721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作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1);两药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与单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UNEL法检测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25μl/ml)、OXA(1μg/ml)以及两药联合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均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分别为25.2%、16.2%和36.3%,联合组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OXA均可使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两药联合较单药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OXA均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两药联合后作用加强,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和OXA联合应用治疗肝癌可能会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 个研究1 382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单用顺铂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在胸腔积液的完全缓解率[OR=2.41,95%CI:1.89~3.06,P<0.000 01]、部分缓解率[OR=1.45,95%CI:1.17~1.81,P=0.000 9]、有效率[OR=3.69,95%CI:2.88~4.72,P<0.000 01]、生活质量改善率[OR=4.09,95%CI:3.07~5.45,P<0.000 01]优于顺铂单药;在毒副反应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能降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论: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与单用顺铂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及顺铂单药胸腔灌注后对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确诊为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溶解于50ml 生理盐水的40mg 顺铂注入胸腔内,同时注入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将顺铂40mg 溶解于50ml 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内,同时注入地塞米松10mg。每周1次,连用4次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53.3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度)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6.67% vs 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发生率比较(20.00% vs 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结论:在肺癌并发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复方苦参联合顺铂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可耐受,可继续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腹腔灌注,对照组20例单纯应用顺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腹水的控制率(CR+SD)为90.9%,对照组为6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腹痛、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腹水,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CCI)、奥沙利铂(L-OHP)单药及联合作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用时有协同作用。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CCI)、奥沙利铂(L-OHP)单药及联合作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用时有协同作用。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奥沙利铂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分别采用MTT法、三维血管模型、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对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增殖、迁移和体内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0.4mg/ml环磷酰胺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11.2%,联合应用为39.1%;而对HepG II增殖的抑制率仅分别为1.2%、3.6%,联合应用为11.8%;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出芽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结论: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环磷酰胺(0.4m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而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外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的协同作用和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经基喜树碱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小鼠H22 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肝癌H22 模型,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kg 阴性对照组、环磷酞胺(CTX) 20mg/kg 阳性对照组、经基喜树碱0. 2mg/kg组、参麦注射液20ml/kg组,参麦注射液20ml/kg 联合经基喜树碱0 . 2mg/kg 组,每组10 只小鼠。连续腹腔给予参麦注射液、经基喜树碱以及两药联合治疗10 天,观察用药后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 和MVD 的表达。结果 参麦注射液、经基喜树碱具有显著抑制H22 移植瘤的作用,且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H22 瘤体内MVD、VEGF 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经基喜树碱对H22 荷瘤小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参麦注射液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两药联合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VEGF、CD34 的表达,推测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亦参与抗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生物活性,并为其抗放射性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78例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5),均行单纯盆腔野根治性放疗,治疗组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所有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随诊期间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变化。结果 (1)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ColⅢ含量分别为(9.08±7.31)ng/ml、(14.82±5.29)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治疗组发生2级放射性损伤的比例为11.6%(5/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3%(12/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放疗过程中,血清TGF-β1的水平差异不大,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在放疗结束后1、3、6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放疗中期到放疗后6个月,治疗组血清Col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降低血清TGF-β1和ColⅢ的含量,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熊钢  周靖 《现代肿瘤医学》2016,(23):3787-379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宫颈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苦参组及放化疗组。两组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行顺铂化疗,40mg/m2,每周1次。放疗以 Elekta Synergy 医用直线加速器 X06MV 进行治疗,95%PTV 给予46Gy/23次,30Gy/15次后开始给予192 Ir 后装治疗,6Gy/次,每周1次,共6次。联合苦参组在治疗期间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周5天,至放疗结束。放化疗组只给予放化疗。结果:联合苦参组的放化疗毒副反应明显低于放化疗组(P <0.05)。放疗结束2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82.8%,两组有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不影响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在40μl/ml~160μl/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在82.0%~36.8%),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535,P值分别为0.0012、0.0043);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40μl/ml~80μl/ml浓度范围内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表现出亚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在98.8%~76.2%之间);当浓度≥160μl/ml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低于50%)。40μl/ml~160μl/ml的参麦注射液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160μl/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某些化疗药物在小剂量应用时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对小鼠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肝癌H22模型; 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为阳性对照,0.9%氯化钠溶液为阴性对照,HCPT(0.2和0.4 mg/kg)连续腹腔给药10 d,观察用药后移植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HCPT抑瘤作用明显,0.2和0.4 mg/kg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53%和43.25%,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HCPT对小鼠H22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MVD,推测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莪术油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运用莪术油予以实验治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莪术油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作用,其大剂量组抑瘤率达46.68%。小、中、大剂量实验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莪术油大剂量组均可抑制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 莪术油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肿瘤血管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VEGF、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H 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as become a worldwide com- mon malignant tumor which shows relatively poor prognosis and rapid progress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molecular targets related to hepatocarcinogenesis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implicatio…  相似文献   

18.
艾迪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抑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杰  廖国庆  王万川  刘湘国 《肿瘤》2007,27(2):142-146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内镜活检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艾迪组)、Ⅱ组(化疗组)、Ⅲ组(艾迪+化疗组)、Ⅳ组(对照组)。前3组术前给予不同药物干预5d,第四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干预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erum VEGF,s-VEGF)浓度。手术切除肿瘤标本,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干预后Ⅰ、Ⅲ组s-VEGF低于对照组,Ⅰ、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Ⅱ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Ⅰ、Ⅲ组MVD、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Ⅰ、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Ⅱ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使用艾迪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s-VEGF水平,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