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CT检查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所有扫描在伤后 1周内进行。 结果 轴索积聚区多发的小灶性损伤 ,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 (<2cm) ,除 3例超急性期外 ,所有病灶T2WI均显示为高信号 ,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超急性期患者 ,仅DWI上显示出高信号病灶。 结论 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敏感性较高 ,其影像学表现与DAI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MRI检查CT表现阴性的临床疑诊患者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手段,就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各个序列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手段.就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各个序列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及磁敏感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脑外伤微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脑外伤患者,应用3.0T MR行常规MRI、DWI及SWI序列成像,比较各序列微出血灶及DAI病灶的检出率差异,并分析病灶在这些序列上的位置分布特点、信号特征。结果联合多种序列共检出547个剪切灶及微出血灶。T1WI检出205个病灶,T2WI检出358个病灶,T2FLAIR检出432个病灶,DWI检出396个病灶,SWI检出471个病灶,S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1WI(χ^2=273.94)、T2WI(χ^2=63.59)、T2FLAIR(χ^2=9.648)、DWI序列(χ^2=31.27),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检出的大部分(80%)非出血性剪切灶表现为扩散受限、ADC值减低。SWI图像上微出血灶表现为条状、点状及类圆形低信号,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及深部脑白质区域,位于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结论 SWI序列对脑外伤微出血的敏感性高,多种序列联合应用对脑外伤微出血和DAI各期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RI 3种成像序列量化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并建立MRI病理分级标准,评估该分级标准与病灶部位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经MRI和CT确诊的重度DAI患者。采用DWI、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以及SWI,对照Adams分级,建立MRI分级标准。治疗6个月后,使用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估临床结果。结果:DWI可定位丘脑、基底结节及内囊病灶,SWI可定位黑质和中脑病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与出院时格拉斯哥运动评分、黑质和中脑盖、中脑顶盖和背侧脑桥出血病灶及丘脑病灶均与长期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30岁、中脑病灶、黑质病灶及丘脑病灶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30岁、黑质病灶及中脑被盖病灶与DAI的不良预后相关。MRI分级标准分为4级:Ⅰ级脑半球病灶,Ⅱ级胼胝体病灶,Ⅲ级脑干病灶,Ⅳ级黑质或中脑被盖病灶),可用于DAI的长期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和常规MR技术对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有一定价值,但检出率不高。近年来,一些新的MR技术不断用于临床,使对DAI的诊断、临床分级和疗效评估的能力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及MRI特征,材料和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DAI38例,均做了常规MRI检查。结果:38例中共发现52个病灶,大脑白质31个病灶.胼胝体9个病灶,小脑4个病灶,桥脑5个病灶.大脑脚2个病灶,延髓1个病灶,T1WI病灶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对评价DAI很有价值。T2WI显示水肿病变较好.对于早期小出血灶,T1WI与T2WI对照综合判断较好。  相似文献   

9.
联合多种MRI序列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菁  陈浪  漆剑频  王承缘  夏黎明  冯定义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44-114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在MR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T2- FLAIR)及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ESWAN)上的影像学特征及各序列的诊断价值,合理规划DAI患者的MRI检查方案.方法:10例DAI患者在伤后两周内行DWI、T2-FLAIR及ESWAN检查,DWI为3个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36例DAI患者行常规MR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的病灶显示率。结果DWI序列的阳性率为91.67%(33/36),TSET2WI序列的阳性率为77.78%(28/36),FLAIR序列的阳性率为83.33%(30/36),DWI序列阳性率明显高于TSET2WI序列(P〈0.05)和FLAIR序列(P〈0.05)。结论应用DWI序列对急性DAI较TSETzwI和FLAIR序列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联合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以及推测非出血性DAI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变化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非出血性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资料,比较两者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数目,并测量DWI所发现病灶的ADC值.结果 DWI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共发现各期非出血性DAI病灶121个,17例患者中15例胼胝体受累;其中DWI显示病灶但FLAIR显示为阴性的各期病灶总数为47个,而FLAIR显示病灶但DWI显示为阴性的各期病灶总数为25个;非出血性DAI病灶的ADC值可以降低、升高或者无变化.结论 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显示,DWI比FALIR序列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DWI和FALIR可以提高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非出血性DAI病灶的ADC值的升高和降低反映了轴索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助于临床准确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特征(53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对临床疑为DAI的53例头部外伤患者作常规磁共振成像。结果:在53例中共发现110个病灶,包括大脑白质60灶,小脑2例,基底节区3灶,胼胝体22灶,大脑脚18灶,桥脑3灶,延髓2灶。MRI的特点是在T1加权像上呈小片状或片索状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灶。结论:MRI对评价DAI极有用,T2加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 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40例DAI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及SWI,对所得数据在工作站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统计。结果在40例DAI患者中,磁共振常规序列共发现36个出血灶,在DWI上共发现44个出血灶,在SWI上共发现376个出血灶,GCS评分13~15分25例,9~12分11例,≤8分4例,GCS评分较低者其出血灶数较多,且出血灶范围较大者其GCS评分亦较低。结论在DAI患者中,SWI能较常规序列及DWI上显示更多脑内微小出血灶,GCS评分高低与出血灶数目多少及大小有明显相关性。SWI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AI和在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预后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脑内出血灶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了解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出血灶的表现并探讨SWI在外伤性DAI中出血灶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DAI患者行3.0T磁共振SWI。观察DAI脑内出血灶在SWI上的形态、分布、数目等,并与昏迷程度、昏迷天数以及预后等进行对比或相关分析。结果DAI的出血灶在SWI像上表现为斑点状,线条状,小团状低信号,病灶最大径最大者15mm,最小者<0.5mm。DAI出血灶在脑表浅部分布较后颅窝和脑深部多。DAI出血灶总数分别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昏迷天数呈负相关(r=-0.931,P=0.000)和正相关(r=0.924,P=0.000)。预后不良组患者DAI出血灶数大于恢复良好组。结论SWI有助于显示DAI出血灶,从而能够较好地解释DAI的临床症状,并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FLASH及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的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FLASH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 FLASH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呈散在针尖状、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中央显著低信号,周围薄环状高信号,FLAIR序列只有部分病灶显示,为结节状、斑片状高信号,且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常规T2WI较FLAIR序列敏感性差,常规T1WI显示率最低,显示者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结论 对DAI病灶检出率FLASH、FLAIR序列较常规T2阢、T1WI高,可为DA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疑有DAI患者FLASH、FLAIR序列应作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FLASH序列为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脑实质出血灶 30例 ,呈斑点状 ,直径大多 <2 .0cm ,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蛛网膜下腔和 /或脑室出血 2 4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 ,硬膜下血肿 1 2例 ,颅骨骨折 5例。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弥补CT的局限性 ,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18.
应用DWI和ADC预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昏迷时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预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昏迷时间的应用。方法:将57例伤后2h~20d、临床与影像诊断均符合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 T1WI、T2WI和DWI检查,在其DWI表观扩散系数图上测定兴趣区ADC值。昏迷时间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的昏迷时间与患者实际昏迷的时间非常接近。结论:昏迷时间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提供昏迷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DAI患者均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检查、诊断和分级中的作用。结果各序列显示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0.327±0.910)、T2WI(0.523±1.332)、FLAIR(1.179±2.832)、DWI(1.417±3.579)、SWI(5.340±10.483),其中SWI序列检出DAI病灶的数目最多,共检出DAI出血灶833个,与T1WI、T2WI、FLAIR和D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2、14.29、15.34、20.36,P<0.001)。在S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结节低信号改变,位于白质及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在SWI上,38.46%(10/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Ⅰ级,26.92%(7/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Ⅱ级,34.62%(9/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Ⅲ级,DAI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9,P=0.00026),DAI的SWI分级能较好地反映DAI的损伤程度。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其他序列检出更多、更小病灶,其呈甩鞭样或串珠状排列更能体现DAI的损伤特点,较常规MRI序列更好地对DAI进行分级诊断,为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