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随着脊麻穿刺技术及穿刺工具的完善,脊麻麻醉的应用日趋广泛。一般认为影响脊麻麻醉平面的因素主要有药物比重、患者体位及注药速度,临床应用常凭经验而无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药物比重与注药速度对脊麻麻醉平面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轻比重脊麻在腹部以下手术的应用.方法 148例行腹部以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每组74例.采用0.75%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2 ml+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6~10 ml头向快速注入蛛网膜下隙,注药速度为0.2~0.4 ml/s.注药完毕,调节手术床头高足低位30°~45°固定麻醉平面.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血流动学变化,从而判断轻比重脊麻的麻醉效果及脊麻并发症.结果 轻比重脊麻液快速注入蛛网膜下隙行脊麻,安全性好,麻醉效果满意,未见麻醉并发症.布比卡因较罗哌卡因肌松好,维持时间长.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 轻比重脊麻液快速注入蛛网膜下隙行脊麻对腹部以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用于剖宫产时 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的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ASAI-II级剖宫产妇 4 5例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5例 ,均采用L3 -4间隙CSEA麻醉 ,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 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7.5mg(Ⅰ组 )、10mg(Ⅱ组 )、12 .5mg(Ⅲ组 ) ,注药时间均为 4 5秒。给药后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 ,给药 15分钟后阻滞平面未达T6水平者经硬膜外分次追加 2 %利多卡因。麻醉期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 ,观察并记录给药后 15分钟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 1分钟和 5分钟分钟的Apgar评分。 结果  15分钟脊麻平面 3组间有显著差异 ,其中Ⅱ、Ⅲ组未加用硬膜外药物 ,3组间麻醉效果无差异 ,第Ⅲ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结论 CSEA用于剖宫产时 ,选择 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7.5 - 10mg是较合适的脊麻布比卡因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脑脊液(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的结果及给我们的启示。方法:15例腰硬联合麻醉者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结果:1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中,13例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15例病人硬膜外置管均顺畅,回抽无血和CSF。试验性注药,13例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病人腰麻有效,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效改为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时,试验性注药能起到腰麻效果,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腰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L3~4间隙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Ⅰ组等比重液,Ⅱ组注入重比重液,给药15分钟后测最终阻滞平面。麻醉期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5分钟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分钟脊麻平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时,选择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脊麻效果、并发症相当。但等比重液可能更具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注药速度对等比重罗哌卡因脊麻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46例,使用1%罗哌卡因2.0 mL(20 mg) 脊麻,注药速度分别为0.27 mL/s(A组,n=23)和0.04 mL/s(B组,n=23),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的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的平面及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等比重罗哌卡因20 mg行脊麻, 0.27 mL/s和0.04 mL/s的注药速度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侧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0例拟髋部手术高龄患者,年龄75~101岁,随机分成三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每组50例.选择第2~3腰椎或第3~4腰椎椎间隙为穿刺点,CEA组单纯硬膜外腔给药,阻滞药为1.5%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首剂总量7~12 ml 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备用后立即平卧,O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及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后仍保持侧卧位10~15 min.麻醉平面尽可能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CSEA组和OCSEA组脊麻用药均为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1.7 ml.比较三组的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CSEA组和O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CSEA组和OCSEA组的麻醉平面比CEA组更容易控制,OCSEA组的血压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小剂量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血压变化小,安全有效,较适合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脊麻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不同注药速度的布比卡因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探讨注药速度对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70例,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快速注药组(F组,n=35)和慢速注药组(S组,n=35),F组与S组蛛网膜下腔分别以0.25和0.025 mL/s的速度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一例产妇的布比卡因剂量均为6.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0.5 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局麻药注射完毕后15 min双侧无痛的阻滞平面达T6或以上。若上一例产妇有效,则下一例布比卡因的剂量降低0.5 mg,若上一例产妇无效,则下一例产妇布比卡因的剂量增加0.5 mg,采用Dixon Mood法计算两种注药速度时布比卡因E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 F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6.17(6.03~6.32)mg,S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7.23(7.00~7.46)mg,F组布比卡因的ED50低于S组(P<0.001)。结论 局麻药的推注速度是影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注药速度越快,剖宫产手术脊麻时达到相同阻滞平面所需的药物剂量越小。  相似文献   

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近年来在我院成年人及学龄期儿童已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就腰麻注药速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注药速度是影响腰麻效果与麻醉平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又与单纯腰麻有所不同,目前采用的25G腰穿针因脑脊液流失减少,可消除或明显减少麻醉后头痛发生率;但25G腰穿针较普通腰麻穿刺针阻力增大许多,其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仍未有更充分的了解,国内尚未见此方面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盆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盆腔手术160例,随机分为两点穿刺组(A组)80例和单点穿刺组(B组)80例。A组选取T12~L1或L1~2脊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然后选取L2~3脊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B组选取L2~3脊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脊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进入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然后拔除脊麻针,再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导管。观察两组患者的椎管内穿刺及麻醉平面控制情况等。结果:A组无硬膜穿破,脊穿针顺利穿入蛛网膜下腔79例,穿不到脑脊液1例。B组脊穿针顺利穿入蛛网膜下腔72例,穿不到脑脊液8例,退脊麻针时硬膜穿破6例。麻醉平面情况:A组75例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4例麻醉平面过低,经过硬膜外追加局麻药达到手术要求。B组68例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10例麻醉平面过低,经过硬膜外追加局麻药4例达到手术要求。9例改全身麻醉完成手术。结论: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完全避免了硬膜外针引导时穿破硬膜的风险,麻醉平面得到了理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等分两组,采用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注入轻比重药物0.45%布比卡因2 ml,分快组10 s和慢组20 s。监测呼吸和循环变化,同时测定有关反映麻醉效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麻醉后30 min内循环相对稳定(P>0.05);两组患侧痛觉、温度觉、触觉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间患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肢有效镇痛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1~0.2 ml/s注药速度不影响轻比重单侧腰麻效能。 【关键词】 轻比重 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注药速度对等比重罗哌卡因脊麻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46例,使用1%罗哌卡因2.0 mL(20 mg) 脊麻,注药速度分别为0.27 mL/s(A组,n=23)和0.04 mL/s(B组,n=23),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的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的平面及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等比重罗哌卡因20 mg行脊麻, 0.27 mL/s和0.04 mL/s的注药速度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等比重与重比重两种不同的布比卡因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I组和重比重组H组各40例。均采用单纯腰麻技术,经L3-4行腰麻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2mL,观察两组注药后5min、10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的变化;最高麻醉平面、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两组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升高,H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I组变化大而且出现早。麻醉完全起效时间H组较I组早且并发症多。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产妇安全舒适,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使用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Ⅰ组等比重液,Ⅱ组注入重比重液。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时,选择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脊麻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当,但等比重液可能更具优点。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剖宫产尤其是胎儿宫内窘迫等急症剖宫产,用药方便,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Xylocaine)自1949年Gordth's用于临床麻醉以来,现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我院自1979年7月20日~12月21日,将市售2%利多卡因配成重比重液,施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简称利腰)32例,效果较满意,现予报导。实施与临床本组病例,从穿刺点选择、针头方向、麻药容量、注药速度、注药时体位及平面调节等,同一般重比重腰麻法。因该药扩散快,穿刺点可低1个或注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的穿刺装置施行连续脊麻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自制刺装置对4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行L2-3或L3-4连续脊麻操作,观察麻醉平面、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实施连续脊麻的成功率为90%,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术后头痛发生率为11.1%。结论:该自制的穿刺装置可在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等比重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不同方向注药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诊剖宫产患者480例,Ⅰ、Ⅱ两组分别向头、向尾注药并记录SBP、DBP、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等比重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向尾侧注药适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向尾侧注药集中了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又减少了腰麻硬膜外穿刺套针侧孔向头注药引起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相对降低因低血压造成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引起的胎盘缺氧、胎儿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可作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全子宫切除术病人21例,年龄38~56岁,体重45~70kg,ASAⅠ-Ⅱ级。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于30分钟内输入0.9%生理盐水300ml。穿刺使用B-D公司Durasafe腰-硬联合麻醉器械包。穿刺前头略高,与地面成15°角。病人侧卧,在T11-12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在L3-4行脊麻穿刺,成功后注入罗比卡因10mg(0.5%2ml重比重液),以0.1ml/s注入,然后拔除脊麻针,从注药完毕到翻身平卧在1分钟内完成。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注入1%罗比卡因5ml,使阻滞平面调整至T6~8°消毒后手术开始。术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病人肌松情况。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景 《当代医学》2009,15(22):30-30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是先将小剂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把导管置入腰膜外腔,根据手术需要随时从硬膜外导管内注局麻药的麻醉。CSEA既保留了脊麻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防止麻醉平面过高。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可弥补单纯脊麻胸段阻滞平面不够或阻滞时间不够的情况,因此CSEA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观察68例,年龄34岁~75岁,ASAⅠ~Ⅱ级。全部采用两点法穿刺,先于T10~11间隙行硬外置管,后于L2~3间隙用25G腰麻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2ml0.75%布比卡以0.1ml/s的速度推完。腰麻平面固定后若未能达T4者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注药至T4针刺无痛时间),麻醉平面上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幅度,局麻药总量及麻醉并发症,并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满意,麻醉起效时间(8.4±2.9)分钟,麻醉平面上界T3~T5,局麻药总量(8±3)ml,二氧化碳分压均小于47mmHg。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法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起效快,效果确切,合并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