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中西医对癌痛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卿  杨静 《国医论坛》2005,20(6):20-21
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临床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医学对此早有记载,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痤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中说:“治痤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说明癌痛难忍,以致患者生存质量极差。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伴不同程度癌痛的肿瘤病人占51%~61.6%。在全球,约有300万~400万癌症患者正承受着疼痛的折磨,因此正确认识及规范化治疗癌痛已成为临床肿瘤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1中西医对癌痛的认识西医学认为癌痛是肿瘤患者由于…  相似文献   

2.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也是最难控制的症状 ,发生率约占晚期癌症患者的 70 %。中医学对此早有记载 ,如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座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中说 :“治座暴症 ,腹中有物如石 ,痛如刺 ,昼夜啼呼 ,不治之 ,百日死”。说明癌痛难忍 ,以致病人“昼夜啼呼” ,精神状态极差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因此 ,寻找既能有效止痛、又能抗癌 ,且无明显副作用的方药 ,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仅就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方药选择介绍如下。1 中药止痛抗癌膏[1]由三七、蚤休、延胡索、黄药子各 10g ,芦根 2 0 g ,…  相似文献   

3.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也是最难控制的症状 ,其发生率约占晚期癌症患者的 70 %。中医学对此早有记载 ,如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卒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中说 :“治卒暴症 ,腹中有物如石 ,痛如刺 ,昼夜啼呼 ,不治之 ,百日死”。说明癌痛是很难忍的一种症状 ,使得病人“昼夜啼呼”,影响休息 ,精神状态极差 ,对治疗的影响较大。因此 ,寻找既能有效止痛 ,又能抗癌 ,无明显副作用的方药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做个归纳 ,挂一漏万 ,望同行予以指正。1 选择有止痛作用的方药1.1 中药止痛抗癌膏 [1 ]组成 :…  相似文献   

4.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肿瘤患者躯体不适,而且使其精神备受折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沛教授认为癌性疼痛的本质为正虚邪实,癌痛患者早、中期多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兼夹.治疗注重中药内治与外治并重,实痛为主者,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络、温经通络、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等为主要治法以祛邪...  相似文献   

5.
周岱翰 《新中医》1989,21(5):39-40
原发性肝癌指原发于肝脏或肝内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对于“黄疸”、“臌胀”、“痞气”、“积聚”“(?)瘕”、“暴症”等疾病的描述,与肝癌的病机、症状、预后等多有相似之处,如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论述暴症曰:“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疗之百日死”。兹报告两例肝癌用中药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的治疗经过。例一:何××,男,49岁,门诊编号H0856。患者于1986年2月初因右胁疼痛,食少腹胀,明显消瘦,在香港政府医院经CT、BUS 等影  相似文献   

6.
杨宪煌 《光明中医》2000,15(6):21-22
疼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究其原委 ,不外虚实两类。“不通则痛”多为实痛新病 ;虚痛是气血津液失于濡养 ,阳失温煦而致 ,其治疗古代医家早已在临床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 ,用补益方法治虚痛已有不少论述 ,如大、小建中汤 ,理中丸治疗中虚之腹痛 ,猪肤汤治疗少阴病阴亏之咽痛 ,桂枝新加汤治疗大阳病汗后营气不足之身痛等。金·李东垣在《脾胃论》中 ,对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腹痛 ,头痛、身痛等义理明了。明·张介宾在《质疑录》中说“凡属诸痛之虚者 ,不可以不补也”。清·程钟龄曰 :“若属虚痛 ,必须补之”。清·…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劳累性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累性心绞痛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性胸痛发作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 ,疼痛常可迅速消失 ,但疗效不易巩固。该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云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一般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 ,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多见。苓桂术甘汤源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 ,若吐、若下后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发汗则动经 ,身为振振摇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主之。”该方原…  相似文献   

8.
《内经》认为施治“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治”,其施针服药择时的原则主要在阴阳昼夜消长,治宜顺势而为;疾病变化有期,贵在截之适时。现略论之,并列举历代医家择时施治经验,现代时间治疗学研究成果,说明其临床意义与科学性。阴阳昼夜消长治宜顺势而为《内经》认为人体阴阳有昼夜消长变化,临床可顺其消长之势而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顺天之气,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所谓顺者,顺其自然之性之势也;天者,  相似文献   

9.
诊余随笔     
一、芍药甘草汤治腹痛《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是一首柔肝缓急,治疗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的有名方剂,诚如《医学心悟》所云:“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有人认为该方是主治虚痛,如小建中汤重用芍药,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亦有人认为是治实痛,如《本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名医别录》谓芍药能“通血脉、散瘀血”。实则张长沙用斯方治腹痛,虚实皆可,惟配伍不同耳。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芍、甘配饴糖、黄芪,是治虚痛者也;桂枝加大黄汤则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散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相似文献   

10.
吴承艳 《中医杂志》2003,44(12):948-948
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疼痛的论述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疼痛总的属性不外乎实痛和虚痛,基本病理可归纳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疼痛在人体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其涉及的主要病变脏器重在心、肝、脑。兹就其主要病变脏器阐述如下,以期对疼痛治疗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重在心者:由于心主血脉,《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流布全身,全赖心气、心阳之鼓动。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心血不足,均使气血不充,脉道因之而虚涩,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濡养,而致疼痛。即《素问·举痛论》所说:“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临证指南医案·诸痛》亦云:“营气日虚,脉络枯涩”、“络虚则痛”。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为“阳中之太阳”(《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心之血脉又最易被寒邪所伤发为疼痛。临床实际中,不论是寒邪外侵,抑或七情之内伤,及痰  相似文献   

11.
沈烈钧 《江苏中医》2000,21(8):22-23
杂病疼痛的辨治,当以“通”字立法,随机处方。产痛迁延岁月者,以虚实夹杂多见,治实补虚,孰主孰次,当权衡慎思。文中举述3例痛症的辨治取效过程,对临床工作者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2.
杂病疼痛的辨治 ,当以“通”字立法 ,随机处方。疼痛迁延岁月者 ,以虚实夹杂多见 ,治实补虚 ,孰主孰次 ,当权衡慎思。文中举述 3例痛症的辨治取效过程 ,对临床工作者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涉及临床各科疾病,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其证候虽错综复杂,然往往是同症异病或同病异症。从中医角度来看,痛证病机不外虚与实。痛证之虚表现为“不荣则痛”;痛证之实表现为“不通则痛”。全国名老中医刘茂甫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因虚所致痛证多与肾虚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症的辨证施治,颇具特色,实为腹症诊治的肇始,至今仍不失为准绳.兹就其特色探讨于下.一、腹症的辨证特色腹为一身之大府,内藏脏腑众多.脏腑的病变,全身气血津液的异常,以及它处疾病的影响,都可在腹部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根据腹症的不同表现来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气血、痰饮等属性,依照腹症的不同部位来判断发病的脏腑和病邪的深浅,是仲景腹症辨证的一大特色.1、辨虚实《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这是辨别腹症虚实的大纲.考全书,病属虚者,其腹症多有“按之濡”的特征,即按之柔软,无痛感.如《伤寒论》154条“但满而不 痛者,此为痞”,159条“心下痞,按之濡”,以及发汗后的“腹胀满”,太阴病的“腹满”,过汗伤阳而致的“心下悸,欲得按”等,都具有按之柔软而不坚不痛的特点.病属实者,“腹满痛“为其重要指征,即既满胀又疼痛,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其病因虽十分复杂,但病机不外乎邪气干犯、气血运行不畅之不通而痛,以及气血津液亏虚、脏腑经脉失养之不濡而痛。由于临床上实邪致痛者较为多见,故后世有“诸痛为实”、“痛无补法”之说。事实上因虚致痛者并不鲜见,早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把补虚止痛作为治疗痛证的重要方法,本方特就此探讨如下。1补中益气法用于因气虚鼓动无力而致的疼痛。此类疼痛的特点为痛势悠悠,时作时止,遇劳则甚,痛处按之柔软,喜温熨。例如胸痹,心中痞,按之虚软者,仲景以人参汤治之。《医宗金鉴》云:“人参汤即理中汤,是…  相似文献   

17.
喘证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喘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喘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阐述甚详,并独具见解,现详述于下。 1 虚喘多因肝肾虚历代论喘之病机,其虚者多责之于肺肾两脏,如《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中亦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然张锡纯论喘之虚证,多重肝肾两脏。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曾载:“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关于本条“肺痛”一症,历来医家看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确系肺痛。如赵以德说:“此大肠与肺相合故也……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肺有积者亦痛。”二认为当是腹痛之误,如程林谓:“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  相似文献   

19.
癌痛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癌痛的涵义癌痛即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祖国医学没有“恶性肿瘤”这一病名 ,有关内容包括在症瘕积聚、噎膈反胃、肠覃、石瘕、失荣、乳岩、舌菌、翻花疮、肾岩、骨疽等多种疾病之中。至明清 ,渐以“癌”统称各类恶性肿瘤 ,癌与岩相通 ,形容恶性肿瘤状如山岩一般。癌症疼痛 ,在古代医籍中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有“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胸中气满 ,喘息不便 ,内痛引肩项”的描述 ,极似晚期肺癌症候。《诸病源候论》不仅分门别类地论述多种癌痛的临床表现 ,还讨论了其病因病机 ,认为“积者阴气 ,五脏所生 ,其痛不离其部 ,故上下有所穷…  相似文献   

20.
腹痛一证,有缓有急,缓者多虚,急者多实。虚者宜补,实者宜泻。所谓“痛无补法”,确有失之偏颇之嫌。程钟龄说;“若属虚痛,必须补之”,先合我心。笔者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腹大痛一例,疗效颇著,录于此,以就教于同道。李××,女,63岁,1983年11月12日初诊。腹大痛已16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等症。上级医院诊为“胰腺炎”,经多方治疗无效。现面色(白光)白,形体赢瘦,腹痛难忍,呻吟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