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细胞性动脉炎又名头部动脉炎、颞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及老年人动脉炎。这是一种老年人的疾病,如能早期诊断,用皮质激素治疗,不仅可使症状缓解,且能防止由于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的失明等并发症。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动脉炎,又称颅动脉炎、颞动脉炎或肉芽肿性动脉炎,是颅动脉的疼痛性炎症。50岁以上人群巨细胞动脉炎的年发病率约为3~5/100000。巨细胞动脉炎的显微镜下所见为动脉外膜和中层的炎症性改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和异物巨细胞,动脉壁出现增厚并继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例 1. 女, 71岁。因发热、头痛 3周于 1998-04-23入院。发热多在午后及夜间,体温波动在 37 5 ~38 5℃,无畏寒,伴全身酸痛乏力,双侧颞部胀痛,张口困难,张口时颞部疼痛加重。既往无特殊病史。曾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曾在个体诊所予抗生素治疗 2周,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体温 37 8℃ ,贫血貌,双侧颞浅动脉屈曲僵硬,可触及结节,压痛,视力及视野正常,眼底动脉硬化Ⅱ度,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79g/L,红细胞 2 6×1012 /L,白细胞 11 85×109 /L,N0 78,L0 15,M 0 07,…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6岁,主因双颞区头痛20d伴下颌活动受限于2004-09-02入院。20d前患者出现双颞区头痛,为跳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无呕吐,1d后出现下颌活动受限,伴舌活动不利,影响进食,17d前下颌及舌活动恢复正常,但头痛无缓解,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较好。家族中无特殊疾病史。查体:T36·9℃,P75/min,BP17/12kPa,两侧颞动脉增粗(直径约4mm)、迂曲,质地硬,博动明显减弱,可触及多个结节。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5.
潘正论  侯传云 《山东医药》2004,44(28):59-60
巨细胞动脉炎(GCA)在累及50岁以上老年人的颞动脉时又称巨细胞颞动脉炎(GCTA)。19世纪40年代,在多发大动脉炎中鉴别发现了年轻人GCA(JGCA)。GCA是一种大动脉血管炎,几乎全身血管皆可受累,主要侵犯弹力膜发育良好的大、中动脉,造成类似肉芽肿样炎症和全层动脉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6 3岁。因反复皮肤红斑、脱屑 9年 ,关节肿痛1年 ,低热、头痛 5 0d ,于 1997年 9月 2 5日入院。患者 9年前出现皮肤片状红疹 ,伴脱屑 ,诊断为“银屑病”。 1年前出现双腕、双膝及右第二足趾关节肿痛 ,诊断为“银屑病性关节炎”(PsA) ,给予甲氨蝶呤 (MTX)静注 ,6个月后症状缓解 ,继续应用MTX。入院前 5 0d ,出现不明原因低热 ,伴双颞部、枕部跳痛 ,左肩胛带肌痛 ,左臂不能上举 ,视力下降 ,偶有复视。体检 :双侧颞动脉迂曲、僵硬、压痛 ,右侧无明显搏动 ,左侧搏动减弱。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及 ,关节无异常。血清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7.
巨细胞性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症均好发于老年人,晚近一些文献报道两病间有密切关联。本文就两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研究两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关系,文中尚谈及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例1女,68岁,妹.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2~37.7℃,午后明显,伴头痛,为阵发性胀痛,有张口困难及右侧肩关节疼痛,无视物不清,未在意.10 d前,上述症状加重,头痛发作频繁,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正常,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55 mm/1 h,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于2006年9月22日收入我院风湿科.发病以来,精神弱,有乏力、盗汗、食欲睡眠差,体质量较前减轻约2 kg.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性,72岁,因发热2周于1995年8月人院,主诉应用克红霉素(claritwin)55mg/d治疗鼻窦炎1周后仍感眼眶周围及两颗部疼痛,近2日还有水平复视。体检发现体温38.4℃,双侧领动脉触痛,右侧外层神经麻痹,但无缺血性光学神经病变征象,两腿振动觉轻度减弱。血白细胞计数9.4XI炉/L,白细胞分类中性80%,淋巴20%,血小板484X109/L,血沉降率(ESR)80Inln/h,C反应性蛋白(CRP)203mg/L,碱性磷酸酶(ALP)opIU/L,Y-GT372W/L,谷草转氨酶(AST)219IU/L,谷丙转氨酶(Al:Y)182IU/L,乳酸脱氢酶(LDH)512…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基底动脉与小脑前动脉巨细胞动脉炎引起的小脑梗塞。患者女,85岁,因突然右侧头痛伴恶心、呕吐与一过性共济失调2周入院。既往有房颤、高血压、乳腺癌乳房切除史。体检: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周围血管搏动可触及。一侧注视时出现水平眼震,右视时尤为明显。辨距不能、右臂轮替运动障碍,步态蹒跚向右倾以致行走不能。血小板轻度升高,ESR 明显加快。CT 示基底节钙化。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5天后死亡。尸检示右小脑半球上外侧软化,矢状切面见右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分布区域可见灰白质界限不清的楔形软化灶。组织学检查见基底动脉与右 AICA 呈节段性巨细胞动脉炎(GCA)改变,内膜与中层有多核巨细胞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巨细胞动脉炎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方法 对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的 2 9例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颞动脉活检、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 ,以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制定的巨细胞动脉炎诊断标准作为参考。结果  2 9例患者被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 ,其中有 2 2例符合ACR诊断标准。每例至少有一种以上神经系统方面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其中头痛 2 7例 ,视力改变 10例 ,脑卒中 7例 ,眼睑下垂 5例 ,失眠 5例 ,头晕 4例 ,易疲劳 3例 ,下颌跛行 3例 ,意识障碍 2例 ,呕吐 2例 ,癫发作 1例 ,震颤 1例。经类固醇治疗后其症状或体征常在数小时至数天消失。本组≥ 6 0岁患者明显低于 <6 0岁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巨细胞动脉炎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较为常见 ,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早期诊断、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一种以全身疼痛和僵硬伴血沉明显增快为特征的特殊的风湿状态,首发在颈部、肩部、臀部和骨盆带的近端肌群。巨细胞动脉炎(gaintcellarteritis,GCA)或颞动脉炎(temporalarteritis,TA)是一种大中血管的血管炎,常累及起源于主动脉弓的颅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疼痛和疲劳常与PMR/GCA相关。一、流行病学在高纬度地区发病率高,不同种族发病有差异。PMR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率约为600/10万,70~80岁是发病高峰,男女比率为1:1.8。GCA/TA的发病率较PMR低,50岁以上发病…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动脉炎诊治指南(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起始部的动脉分支(如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亦叮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及中小动脉(如颞动脉、颅内动脉、眼动脉等),故属大动脉炎范畴。由于早年发现的病例几乎均为颞动脉受累,表现为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及间歇性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继发多发脑梗死的巨细胞动脉炎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以侵犯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为特点的全身度血管炎,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漏诊率和误诊率仍较高。因此,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十分关键。颞动脉活检是GCA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真实度和可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发现系统度血管炎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提供了非侵入度手段,是动脉活检的重要补充。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应用影像学技术诊断GCA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3岁.因发现"双侧颞部血管逐渐增粗、隆起6个月余",于2009年7月16日入住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颞部血管变硬、增粗、隆起,感觉右侧颞区肿胀,无发热、头晕、头痛、抽搐及意识丧失,无视力改变及肢体乏力.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动脉炎与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英  张源潮 《山东医药》2009,49(43):54-55
目的进一步提高巨细胞动脉炎(GC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9例GCA和38例TA患者的特征。结果与TA相比,GCA患者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偏晚(P〈0.01、P〈0.05),且临床上较多出现搏动性头痛、颞动脉异常、风湿性多肌痛(P均〈0.05),但颈部血管杂音、肢体无力、两侧肢体血压不对称发生率低于TA患者(P均〈0.05);GCA主要累及颞动脉,TA较多出现主动脉弓起始部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GCA患者激素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TA患者。结论GCA患者有明显的男性发病优势,发病年龄晚于TA,颞动脉累及所致症状相对较多,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 巨细胞动脉炎(GCA)很少致命,尸检材料很少。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口歪、发热、厌食和视力丧失,并伴有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易误诊为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中风。血沉增快及颞动脉活检阳性改变,有助于证实或否定诊断。GCA是可以治疗的,可使症状改善。作者报道的3例巨细胞动脉炎为1男2女,年龄分别为80、86和65岁。主要症状为头痛、厌食、口歪、发热和视力丧失。血沉分别为90、110和83mm/h。早期,视力正常,无眼部症状。中、晚期,视力急剧下降,光反射迟缓或消失,视盘水肿。颞动脉活检呈GCA的典型改变。初诊时易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早期可使症状缓解。尸检查颅内无GCA的改变。作者报道的3例GCA典型改变见于颞动脉。两例与GCA有关的脑血管病人,尸检查不出颅内GCA。其脑梗塞是由于颅外血管的栓塞,颅外血管的损害是动脉炎、动脉粥样化和血栓形成,而不是由于脑内动脉本身的损害。一些报道提出颅内血管也受侵犯(虽不多见)。尸检的结果最可靠,证明侵犯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颅内段和大脑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19.
下肢间歇性跛行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主诉,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巨细胞动脉炎(GCA)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狭窄,引发此症状。诊断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区分这2类疾病,从而指导治疗。本文结合近年下肢GCA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最新的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 男,60岁,发热伴头痛3周。拟诊“发热待查”入院。有结核性胸膜炎及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史。入院三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主要为头顶及右耳部,右侧眼眶疼痛,畏寒,全身肌肉酸痛。同时体温升高,为午后低热,次晨可自行退热,夜间有盗汗表现。查头颅CT未见异常,抗炎退热治疗无效。查体T37.8℃,P84次/min,R20次/min,BP120/70mmHg。营养良好,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咀嚼跛行,颞动脉屈曲、暴张、搏动增强,有压痛。入院后化验:ESR77mm/h,CRP7.89mg/dl。胸CT左肺上叶炎症。除抗心磷脂抗体IgG型阳性外免疫指标均阴性。考虑炎症性病变致发热可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