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病区药物管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效果。方法:医院为应对新形势下病区药物管理安全存在的医患,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对病区药物的管理,自2018年7月起实施相关管理措施,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记录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标识不清、放置不规范、药品过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护士对病区药物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后肾内科病区药品标识不清、放置不规范、药品过期等,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肾内科病区药物知识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形势下肾内科通过强化病区药物安全管理,可提高护士对病区药物的认知,重视药物的管理,避免药品过期等安全隐患发生,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MEA在病区冷藏药品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统计2019年7~12月医院冷藏药品管理情况,设为实施前,2020年1月采用FMEA方法改进冷藏药品管理,2020年1~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每月温度报警次数、冷藏药品室温暴露时间、冷藏失效过期数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冰箱报警次数、冷藏药品暴露时间、药品失效过期数量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病区冷藏药品管理中应用FMEA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冷藏药品风险管理,确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医院病区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医生、护士与药师共同分析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现状,针对分析结果共同提出改进对策并实施。2019年7~12月为实施前,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过期、用药差错及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后,病区备用药品每月的药品过期和用药差错数量均明显降低,而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科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对2019年7~12月心内科375例患者用药过程进行分析,统计用药不良事件,设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安全管理措施,于2020年1~6月对心内科用药过程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药品储存、药品使用、药品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等药品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心内科用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水平,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于Delphi法与风险矩阵法对病区药品管理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医院病区采用Delphi法分析引起病区药品管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及因素的严重程度,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价各因素风险水平,针对评估结果采取干预措施。2019年7~12月为实施前,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管理情况和药品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结果:实施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和药品过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管理人员专业考核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Delphi法与风险矩阵法对病区药品管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病区药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加强消化内科病区的药品管理,成立细节管理小组,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及安全管理的培训工作,制定专科药物使用手册,对药品的存放、保管及使用实行细节管理。比较分析实施细节管理前后药品管理缺陷发生情况和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护士检查药品所需平均时间显著少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在消化内科药品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不仅降低药品管理缺陷的发生率,而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区层级管理与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为提升病区护理质量,医院肛肠科于2018年10月起,构建实施护士质控反馈会议与层级管理模式。2018年1~9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护士质控反馈会议与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识管理法在急诊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方法:调查分析急诊科抢救车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采用内外结合及醒目的颜色标签的标识管理法加强急诊抢救车药品的管理,同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提高护士药品管理知识和责任意识。结果:实施标识管理法以后,急诊科抢救车内药品缺失数、过期数和未规范放置数均显著少于实施标识管理法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运用标识法管理法,能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系统下手术室药品的药师与护士合作管理的效果,保证手术室的用药安全。方法:手术室药品管理采用药师与护士合作的方式,药师负责管理和维护医院信息化系统,配合护士检查、登记手术室药品,指导护士保管及合理使用药品,加强药箱基数管理,对手术室药品采用信息化和登记表单管理方式。比较药护合作实施前后手术室药品管理的效果,统计每日药品管理相关质量问题。结果:实施药护合作管理后,每月发生药品过期、丢失、误用、失效、损坏安瓿的例数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药护合作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药品管理的质量,保证了手术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综合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医院综合病区2017年5月~2018年4月沿用传统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评估药品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病区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综合病区实施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缺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药品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药责任一体化在基层医院妇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实施医护药责任一体化模式,医生、护士与药师紧密合作,对妇科病区药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出改进对策并实施,共同管理药品。比较实施医护药责任一体化前后病区用药差错率与药品过期率。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医护药责任一体化后,妇科病区的用药差错率、药品过期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护药责任一体化模式确保了病区药品质量安全,加大了管理力度,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麻醉科急救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7~12月医院对麻醉科急救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20年1~6月调整麻醉科急救管理方案,实行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根据护士能力进行职责划分,根据抢救工作的参与人数制定流程,明确各级护士的工作内容,按照该方案进行医护一体化管理,医师参与到日常培训演练工作中,为实施后。分别统计实施前后的工作数据,比较不同时期麻醉科的平均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麻醉科平均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麻醉科医生、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对急救管理方案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推行医护一体化管理,制定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能够显著提升麻醉科急救管理质量,实现了抢救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获得了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三级医院抢救车药品与物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7年7月起在抢救车药品与物品安全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6月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抢救物品安全问题发生率、院感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药品安全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抢救物品的不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3.53%(P0.05)。实施后院感发生率为0.84%,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60%(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药品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及格率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5.00%(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三级医院的实施,可以降低抢救物品的不安全问题发生率及院感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安全管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胃肠外科导管专项管理活动,提升胃肠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9年4月起对胃肠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开展调研分析,针对问题最大的导管护理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实施专项管理活动,通过培训教育提升护士的导管管理意识和能力,修订导管护理流程,增加重点时段监控项目,2019年4~9月为实施后,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次导管护理操作进行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导管护理的安全隐患情况,并采用考核形式了解实施前后胃肠外科护士导管护理认知评分。结果:实施后导管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胃肠外科护士在导管护理流程、维护监控、风险防范、风险处理等方面的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胃肠外科导管专项管理活动,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导管管理意识和能力,减少了导管护理相关的安全隐患,提升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品管理专业小组在骨科病区药品质量督查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择骨科医护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7月起基于"根因分析法"建立药品管理专业小组,2018年7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2017年5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管理制度评分、管理环境评分、管理设施评分、教育培训评分、管理质量满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过期、存储不当等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管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提高骨科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医院普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59例。实施前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和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能显著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投诉和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水平和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基于医院在2019年1~5月统计的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于2019年7月开始实施。医院在2019年1~5月设为管理前,2019年7~11月设为管理后,记录管理前后药品登记符合率、药品存储合格率、药品库存数量和过期药品数量,并比较管理前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过期药品数量、药品库存数量、药品存储不当数量降低(P0.05),且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建立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体系,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1月起调整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方案,将传统的单人责任制包床管理方案改为责任组包床管理模式,并按照责任组的人员划分情况进行排班方案调整,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麻醉恢复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及转入交接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实施前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麻醉恢复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及转入交接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麻醉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获得了医生、护士、患者三方的共同肯定,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心血管内科病区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办法。方法:通过分析2018年7~12月(实施前)心血管内科病区的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019年1~6月(实施后)制定并实施新形势下心血管内科病区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药品问题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的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医院通过制定与实施安全管理措施,降低了备用药物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异常情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内科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规范合理进行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病区实施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医院产科病区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实施常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进行高危药品管理,为实施前。选择2018年医院产科病区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高危药品管理,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检高危药品50份,比较实施前后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考核问卷,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于高危药品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药品基数不符、存放不当、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品过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高危用药知识、风险意识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规范化高危药品管理能够提高产科病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掌握情况,保证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