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段丽李菊香楚宁宁周宁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3):340-342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间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成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在产后6~8周时对盆底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检测和分析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耻骨直肠肌厚度和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大于Valsalva状态,阴道分娩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左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大于右侧;阴道分娩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盆底结构的影响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分娩者肛提肌裂孔面积更大、耻骨直肠肌厚度更薄、膀胱颈移动度更多,三维超声技术的成像清晰立体,能够全面观察盆底结构,且经济简便,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障碍性疾病辅助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阴道分娩96例,剖宫产80例,另择取同期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患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以及面积(LHA),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娩方式患者膀胱膨出率。结果:四维超声不同状态下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分娩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剖宫产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阴道分娩患者GreenⅡ、Ⅲ型膀胱膨出率高于剖宫产组,GreenⅠ型膀胱膨出率低于剖宫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会阴四维超声对产妇产后进行成像检测,可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改变,有利于进行疾病诊断,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妇女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引起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共170例在本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为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10例,剖宫产组60例,同时选取75例健康未生育女性为对照组,采取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各组盆底结构参数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85-2486
选取产后6周经检查证实的SUI患者30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育正常妇女3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结果在指导下,两组Valsalva动作完成均较好,获取的图像质量理想,可对Valsalva动作后及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功能、位置的变化清晰显示。参数对比方面:观察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18例,占60%;对照组3例,占1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盆底超声除可对产后SUI患者盆底变化情况观察,得出尿道内口漏斗有无形成、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相关超声参数外,还可作为对产后SUI形成诊断的客观影像学指标,为评估本病提供了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维超声成像在肝脏管系结构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32例肝脏管系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结果。此法可清晰显现肝脏管系结构如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关系和走行,对于认识这些结构的立体方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中采用盆底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有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内产后经例行检查显示的40例健康女性作为常规组;两组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探讨盆底超声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超声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应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直肠超声对盆底结构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直肠超声两项检查,观察盆底位置、形态、结构在静息期与力排期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静息期的静息ARA、Valsalva ARA明显升高,对照组检出RC者1例,观察组检出RC者8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与直肠超声联合检查可作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临床筛查的有效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维超声最大透明成像技术对胎儿颅骨解剖结构的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立体直观检测胎儿颅骨解剖形态和结构的方法。方法 采用静态最大透明回声成像模式,对64例12—40孕周胎儿颅骨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以直接显示胎儿颅骨的总体解剖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结果 颅骨前方、侧后方和顶部的三维重建显像率分别为93.75%、84.34%和60.94%。孕21~32周为胎儿颅骨整体三维重建成像的最佳时段,前方和侧后方的成像率可达100%,顶部成像率高于70%。重建成功后可以显示具备眼眶、鼻腔、上下颌骨间隙的颅面部外观,颅骨形态立体直观,解剖层次分明,颅顶大小囟门,各骨骼的边界和相互连接亦清晰易辨。结论 三维超声能全面、直观、形象地显示胎儿颅骨的总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生长发育状况、解剖形态和相互关系,对颅部疾病的形态表达和空间定位诊断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后6周盆底肌力测试为Ⅰ级的80名妇女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其前盆腔的情况,记录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其中50名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为治疗组;30名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妇女均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于产后12周治疗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颈移动度:(28.28±4.45)mm对(31.30±6.09)mm,P=0.013;膀胱尿道后角(145.02±13.88)°对(152.87±11.61)°,P=0.011;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28.0%,14/50)对(53.3%,16/30),P=0.023]。(2)治疗组妇女,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较治疗前也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颈移动度(28.28±4.45)mm比(36.18±8.73)mm,P=0,000;膀胱尿道后角(145.02±13.88)°比(164.10±15.59)°,P=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28.0%,14/50)比(56.0%,28/50),P=0.005]。结论盆底超声可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右心室容积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测量右心室容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探讨最佳测量平面数。方法 使用RT—3DE系统采集22例正常成人的右室“金字塔”形三维数据库,结合其容积分析软件,脱机采用心尖长轴多平面法,分别测量右室的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并由二者之差计算右室每搏量(RVSV),同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计算左室每搏量(LVSV)。结果 RT—3DE上2平面、4平面、8平面以及16平面法测得的RVSV均与LVSV相关性好(r分别为0.73,0.69,0.62,0.66,P<0.025-0.0025);2平面法测得的RVEDV较4平面、8平面以及16平面法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4平面法与8平面法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平面法与16平面法测值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3DE技术确定右室容积准确可靠、重复性高,提示临床上使用心尖8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所致。三维超声不仅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而且还能从形态和功能方面为女性PF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直观的影像学证据。本文就PFD的影像解剖基础及三维超声在PF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5):21-23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5 d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80名无生育史的育龄女性为常规组,均予以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女性的盆底特征,并根据有无耻骨直肠肌损伤对观察组进行分组,对比其各项参数。结果:三维超声影像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膈裂孔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盆膈裂孔左右径(left to right diameter,LR)、盆膈裂孔面积(hiatal area,HA)均显著大于常规组,耻骨直肠肌厚度(puborectal muscle thickness,T-PR)显著小于常规组(P <0.01)。观察组中耻骨直肠肌损伤组AP、LR、HA均显著大于未损伤组,T-PR显著小于未损伤组(P <0.01)。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盆底支持系统结构能够起到良好评估效果,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阴道分娩后女性的耻骨直肠肌损伤等异常状况,为疾病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面部结构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云萍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3):222-22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中晚期妊娠胎儿面部结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东软数字医疗公司生产的NAS-2000型多声束三维超声仪,对186例妊娠22-41周胎儿面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胎儿面部结构。结果:186例中,146例成功获得胎儿面部结构三维图你。成像率:中期妊娠80.7%-90%,晚期妊娠61.1%,中晚期妊娠78.9%。其中发现唇腭裂畸形2例,畸形率1.1%。所有三维图像均清晰、真观地识别出胎儿的面部结构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结论: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能提供更形像、更直观、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在产前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三维超声成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丛淑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3):225-227
三维超声成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丛淑珍①综述张青萍审校1成像原理三维图像重建有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两种显示方式。1.1表面成像原理三维超声最初使用时[1],采用手动勾画轮廓,探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显示为环状结构,再应用插补技术来显示表面图像,图像内部结构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收集40例同一时期的未孕女性为参照组.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三维超声监测,分析三维超声监测在,女性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D盆底超声成像评估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包括无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例(对照组M)、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例(研究A组)、术后器官脱垂患者20例(研究B组),借助4D盆底超声成像,评估其缩肛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结果:于缩肛状态下,对照组M肛提肌裂孔前后径、A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优于研究A组、B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4D盆底超声成像技术能够鉴别是否为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还可直观展现盆底器官变化,具有操作便捷、可重复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诊断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