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C T及M R的诊断效果,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诊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MR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CT诊断、MR诊断效果。结果:MR诊断灵敏度95.92%,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33.33%,误诊率0.00%,漏诊率4.08%,诊断符合率96.00%;C 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3%、50.00%、98.84%、71.43%、50.00%、13.27%、85.00%;M R诊断的征象检出率高于C T诊断,且除神经根压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征象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CT及MR诊断均具有较高灵敏度、符合率,但相对而言MR诊断效果更好,可更好检出腰椎间盘突出征象,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颅底病变患者评价CT影像叠加技术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录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皆实施常规CT检查与CT影像叠加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该研究的参照标准,评价应用效果。结果:46例颅底病变患者中,经CT影像叠加技术扫描共出现线性伪影4例(8.70%),伪影过多7例(15.22%),伪影少35例(76.09%),经常规C T扫描共出现线性伪影13例(28.26%),伪影过多33例(71.74%),伪影少0例(0.00%),表明C T影像叠加技术扫描的对患者脑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数据。结论:通过CT影像叠加技术检查能够为颅底病变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图像数据支持,值得在基础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分别实施D R以及C T影像检查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 T检查以及D R检查,并且将活检穿刺(病理学检验)作为标准,就两种方法对于病理分型检查准确率以及检查方法准确率展开对比。结果:对所有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实施C T诊断后发现,获得准确诊断患者175例(87.50%);实施DR诊断后发现,获得准确诊断患者110例(55.00%);CT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率(87.50%)高于DR组(55.00%)明显(P<0.05);就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发现,完成C T诊断后,属于气管支气管结核、结节或肿块型、肺炎实变型、磨玻璃密度型以及粟粒性病变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31例、30例、30例以及55例;完成D R诊断后,属于气管支气管结核、结节或肿块型、肺炎实变型、磨玻璃密度型以及粟粒性病变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18例、18例、20例以及38例;C T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各疾病类型检出率均高于D R组明显(P<0.05)。结论:C T诊断方式有效运用,可将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病理分型检查准确率以及检查方法准确率显著提升,对于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治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CT诊断及核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80例,均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开展CT诊断及核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及股骨头坏死影像特征。结果:本次纳入8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经CT检查确诊72例,阳性检出率为90.00%,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79例,阳性检出率为98.75%,P<0.05;经CT检查,患者骨小梁结构模糊、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等影像学特征较明显,经核磁共振诊断,骨髓水肿特征较为明显,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影像学特征,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但CT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病变特征中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对于疑难病变患者可联合两种诊断方式,确保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32例,良性20例;增强CT检出恶性32例,其中诊断准确31例,增强CT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率为96.15%(50/52),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95.00%(19/20),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919)。临床病理诊断确诊T0期1例,T1期8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检出T0期0例,T1期9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各病理分期类型的准确率为96.88%(31/32)。结论: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灵敏度高,且增强CT影像特征清晰、辨识度高,临床综合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磁共振影像与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所有患儿均进行磁共振影像与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影像诊断检出率与漏检率、出血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98.28%、1.72%,C T检查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86.21%、13.79%,组间比较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P<0.05);出血检出情况磁共振影像检出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情况均高于C 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情况低于C T检查(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中,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规避漏检情况,然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于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出血的敏感性更高高,而C 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应采取磁共振影像与CT联合的方式,以促进影像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杜墅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1):2107-2109+21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检查,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在TNM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60例,阴性10例。低剂量CT结肠成像阳性检出率为68.57%;MRI阳性检出率为74.29%;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阳性检出率为82.86%,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单独检查,但没有差异性(P>0.05);低剂量CT结肠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0.00%、95.83%、63.64%;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0.00%、98.08%、50.00%;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100.00%、100.00%、83.33%;低剂量CT结肠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关于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检出率的评价。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诊断最终确诊的3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所有患者病理结果诊断证实存在有59个支气管扩张肺段,在患者确诊之前,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的CT诊断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两种不同的检验诊断方案检出率进行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诊断共检出存在支气管扩张肺段33个,诊断检出率为55.93%,为患者选择多层螺旋CT诊断共检出存在支气管扩张肺段57个,诊断检出率为96.61%,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支气管扩张症进行影像学诊断时,通过螺旋CT诊断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诊断效果,而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能超过9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平扫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3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行全腹急诊CT平扫,分析CT诊断结果、CT诊断图像特点.结果:本研究83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完成CT诊断,最终确诊共81例,占比97.59%.诊断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共21例,占比25.93%,阑尾脓肿疾病共27例,占比33.33%,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炎疾病共23例,占比28.40%,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疾病共4例,占比4.94%,炎性肿块疾病共6例,占比7.41%.结论:C T平扫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其临床价值可得以有效凸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6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为对象,均经手术最终确诊(金标准),术前行CT影像学检查及MRI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检出率、影像学特点;绘制ROC曲线,分析CT影像、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CT、MRI检查硬膜囊受压检出率无统计意义(P>0.05);CT检查下钙化、积气检出率高于MRI(P<0.05);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检出率低于MRI(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MRI(P<0.05);特异度低于单一CT、MRI(P<0.05)。结论:C T影像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且联合MRI检查诊断特异度较高,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肝动脉造影(CT 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联合动脉门脉造影(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小肝癌的行常规CT双期增强扫描、C T A P和C T H A检查,分析影像表现,比较CTHA、CTAP和双期增强扫描对SHCC的检查率.结果 13例SHCC患者手术病理共发现14个小肝癌病灶.常规双期CT检出9例患者的9个病灶(9/1464.4%).CTHA病灶检出率为12例患者的13个病灶(13/14,92.9%),CTAP检出10例病灶的10个病灶(10/14,71.4%).C T H A联合C T A P检出所有患者的全部病灶(14/14,100%).结论 CTHA、CTAP双联技术是诊断SHCC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共收治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阳性检出率以及分期情况。结果:本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核磁共振检查阳性检出率与CT检查相比显著更高,P<0.05;核磁共振检查影像学T1W1与T2W1信号表现为条状或斑点状,部分呈局限性斑点状,部分呈不规则信号区域,少量为关节囊积液。结论:与CT检查相比,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诊断的直肠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比较,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正确率,并评估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结果: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T1~T2期诊断正确率为85%,T3期诊断正确率为84.21%,T4期诊断正确率为78.57%。结论:利用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进行分期,诊断正确率较高,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胸部创伤的螺旋C T影像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螺旋C T及X线诊断的72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患者螺旋C T影像诊断表现,并比较上述两种影像检查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对于不同急性胸部创伤,螺旋CT扫描图像可见影像诊断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66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个病灶,左半肝31个(43.06%),右半肝41个(56.94%),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CT 平扫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3个,检出率为87.50%。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散型,72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获显影,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平扫CT(P<0.05);66例小肝癌患者,动态增强CT定性诊断63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结论: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图像具有特征性的三期表现,病灶检出率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好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磁共振(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疑似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 R和C T诊断,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小肝癌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78例患者经手术结果显示55例为小肝癌,23例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70.51%(55/78);MR诊断结果显示,50例小肝癌,2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64.10%(50/78);CT诊断结果显示,44例小肝癌,3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56.41%(44/78);M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小肝癌检出率更高,且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 T对内耳结构的重建方法及典型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纳入的32例内耳发育畸形患者展开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 T和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隐匿性骨折分别有何价值.方法:对科室内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遴选出150人纳入研究.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为所有患者施行多层螺旋C 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 T检出踝关节骨折34例,肩胛骨骨折22例,髋关节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20例,腕骨骨折23例,足骨骨折20例,共140例,检出率高达93.33%,与多层螺旋C T检出率80.67%相比,P<0.05.结论:针对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上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更准确,可有效避免延误病情,值得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中采用1.5T磁共振影像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本院在2017年—2019收治的结合临床检查确诊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对所有新生儿均分别采用CT和1.5T磁共振影像进行临床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研究得出,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经1.5T磁共振影像以及CT诊断后的检出率比较明显,经1.5T磁共振影像诊断的检出例数为50例,总占比100.00%;经CT诊断后的检出例数为45例,总占比9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1.5T磁共振影像诊断对于不同脑出血新生儿的鉴别诊断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T及MRI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效能,以此提高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效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经肝胆组织探查手术或肝内组织活检确诊的52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入组患者均接受CT、MRI单项及联合诊断,通过对比以上检查方式检出率来评估各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同时结合各项检查所得影像学结果来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CT及MRI联合诊断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检出率为98.08%,高于单行CT、MRI诊断的73.08%、82.69%(P<0.05)。CT影像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基本并未显示出清晰的边界,经增强CT扫描可见轻微性边缘强化,部分患者出现结节状或中央呈网格状强化,病灶整体结构呈现向心性强化趋势。MRI影像结果显示,T2WI扫描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征象,T1WI扫描可见均匀性低信号征象。结论:CT及MRI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提供全面、准确的组织性征病变情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