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部肿瘤中对血管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腹部肿瘤的64层螺旋CT图像及CTA,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结果 89例中恶性肿瘤69例,54例显示增粗迂曲的肿瘤供血动脉共63条,血管受侵26条;良性肿瘤20例,有14例显示供血动脉。89例肿瘤中68例显示肿瘤内部粗细不均、走行杂乱的肿瘤血管,34例显示肿瘤周围血管受压推移。结论 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对邻近血管的侵犯和推挤程度,对肿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判IMR重建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对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手术指导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00例腹部肿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处理。结果:MIP诊断中腹主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为62%,4级分支显示率为17%。V R诊断腹主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和4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60%、5%。MSCTA诊断中手术前定位准确率、手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94%。结论:采用基于IMR重建技术的MSCTA诊断腹部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可对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手术进行指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细胞癌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得图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3例动脉期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属于规则性供血46例(73.0%),变异性供血12例(19.0%),寄生性供血1例(1.6%),余4例无法判断。63例中22例供血动脉明显增粗,19例明显移位。发现肿瘤血管39例,肿瘤染色48例,动-静脉瘘12例。门静脉期发现门静脉癌栓13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多角度地观察肿瘤与靶血管系统的立体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记录15例患者病变血管及部位。结果:1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有闭锁或狭窄,CT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辨率高,图像立体感强,病变显示清晰,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搜集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病变患者24例,采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重建。结果6例胡桃夹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A0)处被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SMA与AO的夹角变小;4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A可显示肿瘤内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引流静脉;8例与腹部动脉有关的动脉瘤,如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动脉瘤,CTA均显示清楚与动脉的关系;2例肠扭转,可见以SMA为轴心呈旋涡状旋转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评价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判断肿瘤的来源、性质.方法 对37例盆腔起源不明肿瘤患者行MSCTA,采用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重建腹部血管,通过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数量、形态、起止、走行、分布、起源,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脏器,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显示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63支,其中卵巢动脉15支(13例,均为卵巢肿瘤),子宫动脉35支(3例子宫肿瘤、15例卵巢肿瘤),肠系膜下动脉6支(2例结肠癌、3例肠道间质瘤),骶正中动脉2支(2例神经源性肿瘤),髂总动脉无名分支2支(1例淋巴瘤,1例肿瘤来源不明),腹主动脉其他分支3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9% (34/37),术前MSCTA诊断盆腔良、恶性肿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9.19%(33/37).双侧病变5例,其中3例为原发,2例为继发,MSCTA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SCTA VR技术可显示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盆腔起源不明的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血管成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裴光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36-2637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9例经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9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全为叶内型,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5例,不规则形4例。多模式重组血管成像9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结合多模式重组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结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d内,依次进行16排螺旋cT常规平扫,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所有患者2~7d内复查cT平扫,观察cT平扫、灌注及血管重建图像。结果:首次CT平扫发现12例可疑脑缺血梗死灶,28例平扫未见异常,CTPI发现38例灌注异常,另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的患者复查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42支,椎动脉狭窄16支,24例颅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6例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CTA可以早期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区分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显示供血动脉情况,发现缺血病变原因,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其中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SD)。结果:2DCT75例可见供血肝动脉影伸入病灶内,分为6个类型:中央单支直条形(17例),中央单支树枝型(26例),中央多支型(13例),周围单支型(5例),周围多支型(9例),混合型(5例)。9例病灶未见明确供血肝动脉血管。肝动脉期血供分为多血供型(59例)及少血供型(25型)。16例肝动脉系统血管MIP及SSD重建,显示腹腔动脉,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肿瘤肝动脉共血血管及肿瘤血管形态。结论:螺旋CT肝动脉期及肝动脉系统血管三维重建,可以初步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肝动脉血供丰富情况,对指导肝癌介入治疗插管、病人选择及治疗效果的预测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68%。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因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接受颈部64层螺旋CTA扫描并符合本研究的100例颈部原始图像,将数据在AW 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其反转像(Inverse-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特征.结果 100例共显示201支甲状腺上动脉.其腺体支共7种分支类型,左右各一支(L_1R_1)最多见(37.37%),非腺体支共5种分支类型,3种分支,即喉上动脉、环甲动脉及胸锁乳突肌动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较好地评价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4层GE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8例怀疑为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病灶强化程度与邻近肺动脉分支相似,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增强扫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其CTA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或子宫巨大肿瘤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卵巢动静脉、子宫动脉重建(CTA)。结果 53例盆腔巨大肿瘤中,38例来源于卵巢,15例来源于子宫。卵巢静脉显示率为73.6%,卵巢动脉显示率为52.8%,子宫动脉显示率为98.1%,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为100%,卵巢良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较低,只有7.7%。根据卵巢静脉及卵巢血管蒂与肿瘤关系密切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89.7%(26/29),根据卵巢动脉供血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6.0%(24/25),根据子宫动脉定位子宫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1.0%(10/11)。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卵巢及卵巢血管蒂的关系,通过MPR、CPR、MIP及CTA等重建可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对卵巢与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37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对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7例肺癌中有36例40支气管动脉能清楚显示,显示率为97.3%;分别有3支(7.5%)来源于主动脉弓;33支(82.5%)来源于降主动脉,4支(10%)与肋间动脉共干。均显示肺癌侧的支气管动脉管径和截面积较健侧增大。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安全、无损伤、简便有效地支气管动脉影像显示方法;能真实显示肺癌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数目、形态和走行。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肝癌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173例肝癌患者,男131例,女42例,年龄33~82岁,采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图像数据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等模式对血管进行显示分析。同时应用曲面重组和曲面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肝动脉变异41例,其中迷走肝右动脉直接起源于腹腔动脉12例,迷走肝右动脉或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9例,迷走肝右动脉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迷走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右肾动脉2例。肿瘤血管畸形或破坏131例。病灶内滋生血管61例,病灶内肿瘤染色142例。在发现肝动脉变异方面,VRT与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MIP均优于MPR(P〈0.05);在发现肿瘤血管的畸形与破坏、病灶内滋生血管、病灶肿瘤染色等方面,MIP优于VRT和MPR(P〈0.001);在发现肿瘤血管的畸形与破坏方面,VRT优于MPR(P〈0.05);但在肿瘤病灶染色及病灶内滋生血管方面,MPR优于VRT(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MIP为评价肝脏血管的最佳模式,有助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