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2月至2020年09月疑诊HIE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各30例。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HIE患儿诊断结果、HIE检出率及颅内出血检出率。结果:MRI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83.33%;MRI组诊断符合率为86.67%,明显高于CT组56.67%(P0.05);CT组对HIE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43.33%,高于MRI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HIE患儿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为26.67%,显著高于CT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与诊断及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中采用1.5T磁共振影像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本院在2017年—2019收治的结合临床检查确诊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对所有新生儿均分别采用CT和1.5T磁共振影像进行临床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研究得出,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经1.5T磁共振影像以及CT诊断后的检出率比较明显,经1.5T磁共振影像诊断的检出例数为50例,总占比100.00%;经CT诊断后的检出例数为45例,总占比9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1.5T磁共振影像诊断对于不同脑出血新生儿的鉴别诊断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象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者为例,探究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效果,目的是为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病例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接收的7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对象,所有被选对象均易获得明确诊断,对其予以CT与MRI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对所有被选患儿予以MRI和CT检查,在诊断检查方面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相比CT检查,经MRI检查后,其符合率和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方面,MRI和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过程中,MRI的检出率、符合率均较高,能够对基底节出血予以准确检出,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MRI和CT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50例,对比CT和MRI的检查结果。结果:MRI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875,一致性很好(P0.05)。CT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452,一致性一般。CT的检出率为86%,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100%,由此可见,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为明显。通过比较MRI和CT的颅内出血情况,CT对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6.0%,MRI的为4.0%,CT诊断高于MRI诊断,由此说明CT更适合于检查断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对于脑室出血的检出率(20.0%)高于CT(16.0%),因此MRI更适用于颅内微小检测。结论:对于基底节损伤,MRI的诊断效率高于CT诊断效率;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效率高于MRI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32例,住院期间均行1.5T超导磁共振检查,32例患者均行横轴位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扫描以及横轴位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比较分析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脑深部及皮质异常扩张静脉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序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检出出血灶83个,出血灶直径1-14mm。影像表现:出血灶呈斑块状、索条状或小圆点状低信号,其中硬膜下以及脑室内出血灶呈弯月状或条索状低信号。TIWI、T2WI及FLAIR分别检出出血灶数量为42个、31个和54个。在图像质量方面,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可清晰显示出血灶的边界、大小和范围。在脑深部及皮质异常扩张静脉显示中,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共检出57处,其中在轻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中检出率最低,而在重度患者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可有效检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出血灶及脑内静脉扩张,效果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可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的12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CT检查,研究组采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DWI+1H-MRS+SWI),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分析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特征。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1%(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以及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能全面清晰呈现患者的各项影像学变化。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开展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诊断,能获取有效获得较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34例,均在出生后1周内进行常规头颅磁共振(conventional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按临床分度对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分析不同程度HIE患儿病灶分布区域及例数。结果:(1)M R I能显示皮层及皮层下高信号、脑水肿、脑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脑梗死等征象。(2)轻度组患儿病灶主要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周围病灶少见,中重度组患儿病灶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双侧脑室周围及基底节区。结论:cMRI联合DWI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灶损伤范围、程度、分类及合并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京都儿童医院2020年2月—2021年4月纳入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所有患儿分别实施CT与MRI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对比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符合率,比较基底节区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情况,最后绘制ROC曲线图,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出率为96.67%(58/60),高于CT检查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符合率为88.33%(53/6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0.00%(42/60)(P <0.05)。MRI在基底节区出血上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中CT与MRI的面积差异是0.212,标准误差0.102,95%置信区间0.013~0.412,Z统计2.084,P <0.05;CT与联合检查的面积差异是0.432,标准误差0.098,95%置信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114例。回顾性搜集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资料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资料,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颅脑损伤程度和多模态磁共振序列的信号表现。结果: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显示114例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中有30例轻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轻度组)、74例中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中度组)、10例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重度组)。三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男女比例、分娩方式(剖宫产)、宫内窘迫、脐带异常、5 min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分水岭区、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以及可疑静脉窦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机械通气、1 min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脑干、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磁共振图像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在新生儿颅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686例怀疑存在颅内病变患儿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超声检查阳性356例,其中缺氧缺血脑病186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43例,脑室积水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脑膜炎各2例,后经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明确诊断350例,超声检查假阳性6例,假阴性3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超声未能检出).结论: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新生儿颅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和判定疗效的价值。方法:112例临床怀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全部行CT扫描,46例经治疗后复查;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未行CT检查的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根据CT表现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重度9例(8%),中度52例(46%),轻度45例(40%),CT表现正常的有6例(5%),CT指导下治疗的患儿预后不良者约4%;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复查,预后不良者出现率较高,为9%。讨论: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确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分度和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HIE患儿MRI影像资料.结果:17例轻度HIE患儿MRI表现为T1WI呈皮层下斑点状及弯曲条状高信号,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中度HIE患儿20例T1WI表现为两额叶深部对称性点状高信号,4例表现为两侧脑室边缘条状高信号;9例重度HIE患儿均有脑梗死,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积水等表现,2例为基底节点状高信号伴脑室内出血,1例T1WI表现为丘脑区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及侧脑室边缘条状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反映新生儿HIE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方法选取8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及3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行颅脑MRI检查,将正常新生儿MRI作对照,分析HIE新生儿的颅脑MRI异常表现。结果38例HIE患儿中,脑水肿20例;脑皮质、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迂曲条状、点状短T1信号18例;基底节、丘脑T1WI异常高信号及内囊后支高信号消失14例;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皮质下及深度白质出血8例。结论 MRI能比较敏感且客观地反映HIE的各种脑损害表现,在HIE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敏感成像(SWAN)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及弥散、磁敏感扫描,对比不同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患儿中cMRI共检出48例,其中25例表现为脑部皮层、皮层下和深部白质T1WI高信号,4例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31例为颅内出血[包括新生儿脑室内出血(NIVH)、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NSAH)和新生儿硬膜下出血(NSDH)],33例为慢性脑水肿(T2WI弥漫性高信号,大脑半球灰白质界限略显模糊)。与cMRI相比,DWI序列对皮层、皮层下白质和深部脑白质发生缺血性损害的显示更加明显,DWI序列检出的71例患者中有25例在cMRI检查中未见异常。SWAN序列对颅内出血各时期的血液代谢产物均比较敏感,以低信号为表现,主要分布于小脑、丘脑、基底节或蛛网膜下腔,可呈现为点状、扇形或斑片状,SWAN序列检出的79例患者中有28例在cMRI检查中未见异常。结论:应用MRI+DWI+SWAN扫描序列诊断HIE,可较为全面地反映病变的范围、类型和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优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1-2017.11确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52例64排CT影像表现。结果:早产儿42例,足月新生儿110例,其中轻度90例,中度46例,重度16例。按部位发生于侧脑室周围髓质区32例,灰白质交界区98例,发生于双侧大脑半球12例,合并出血10例。讨论:64排CT能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确诊断,分型,且检查快捷,可以使临床对患儿病情准确把握和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磁共振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与磁共振常规组合序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出血检出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磁共振组合序列(T1WI、T2WI、FLAIR)及ESWAN序列,检测56例HIE患儿出血例数、不同分度HIE出血的检出例数及HIE出血灶个数,比较二者对HIE出血检出率、检出个数的差异。结果 ESWAN及磁共振组合序列对轻度HIE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二者对HIE出血灶个数的检出存在显著差别,ESWAN序列显著优于常规MRI序列。结论 ESWAN序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磁共振常规序列,可作为HIE出血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其CT表现,进行CT分度,并与临床分度比较。结果: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对HIE的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影像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104例疑似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所有患者依次进行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放射影像的诊断结果。结果:3D-DSA检查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91.35%)、敏感度(94.00%)、准确性(93.27%)、阴性预测值(33.33%)均高于3D-CTA检查,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总检出率(94.92%)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影像应用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其中3D-CTA技术相比较,3D-DSA技术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500例新生儿为对象,出生时间1~7天,均实施超声检查,判断新生颅脑疾病发生情况。结果:500例新生儿经超声检查显示有140例存在颅脑疾病,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脉络丛囊肿、脑室增宽的发生率分别为88.57%、2.86%、1.43%、7.14%;超声检查140例存在颅脑疾病的新生儿中有51例为早产儿,89例为足月儿,早产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脉络丛囊肿、脑室增宽各颅脑疾病出现率均与足月儿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T检查结果、临床治疗性诊断及MRI检查结果为标准,显示超声对于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4.60%,敏感度为94.49%,特异度为94.64%。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准确度较高,可保证颅脑疾病新生儿早期得到治疗,保证颅脑疾病新生儿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行低场MRI检查,并时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广泛脑水肿5例,颅内出血1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9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7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