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艾滋病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血液标本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 0 0 1 3 % ,梅毒抗体阳性率为 0 70 %。结论 江门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高 ,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个人危险行为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质量情况,找出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完善无偿献血人员招募策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对参与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昆山市共有90 641人次进行无偿献血,合格89 438人次,血液筛查总不合格率为13.27‰。其中乙肝不合格率6.32‰;梅毒不合格率3.97‰;丙肝不合格率2.82‰;艾滋病不合格率1.54/万。结论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降低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要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和固定献血者中采集血液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血传播是多种疾病的主要途径,特别是乙型、丙型肝炎,输血为主要传播方式。输血是造成输血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甚至发展为输血后肝炎(PTH)的直接原因。对献血员通过严格的检测进行筛选是阻断上述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温州市中心血站,为了满足大量的临床用血,提供质量可靠的血源,对近两年11458份血源进行了严格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血源:长期献血者10083名,大多数为来自山区的职业献血员,年龄18~50岁。流动献血员822例,大多数为来温打工者,年龄18~45岁。无偿献血员553例,来自各单位的志愿献血者,年龄18~42岁。  相似文献   

4.
输血性肝炎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丙型肝炎又占输血性肝炎的90%以上,管好血站、血源,供给临床高质量的血液及其制品是预防医院感染性丙肝的首要措施。本文对丙肝传播的流行病学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单采队员是丙肝传播的首要对象和高发人群,也是输血后丙肝传播的主要传播源,并由此提出了推行无偿献血、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合理用血及加强血站管理的和12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无偿献血者的实验室传染病检测结果以及人群特征,为制定招募无偿献血的策略、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武侯区无偿献血点连续6年共13 312人次无偿献血者按不同分布特征分类,对血液检测进行初筛和分析。结果 成都市武侯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的丙肝、梅毒、HIV血液检测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0.5%、0.4%、0.3%。其6年间丙肝和梅毒阳性率总体有下降的趋势,而HIV总体变化不明显。梅毒阳性率以18~25岁年龄组最低(0.2%)、36~55岁最高(0.6%),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与艾滋病都是以18~25岁的阳性率最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人群中丙肝、梅毒、HIV检测初筛的不合格率较高。因此,应继续加强酶免和核酸检测工作,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严格开展血液样本传染病筛查,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输血安全 ,避免梅毒通过输血传播 ,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某血站2 0 0 2~ 2 0 0 3年 4 75 4 7例无偿献血员中梅毒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献血员的职业、年龄和献血次数的不同梅毒抗体阳性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 (χ2 值 =30 86~ 174 0 2 ,P值均 <0 0 1)。结论 :加强农民、 30~ 4 0岁年龄和初次献血员的献血前健康咨询有利于降低血源梅毒抗体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济宁地区无偿献血者HIV与梅毒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艾滋病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准确检测献血者血清中相关标志物,是血站系统控制梅毒和艾滋病传播的关键措施.为预防和控制梅毒、艾滋病的传播,保证临床病人用血的质量,作者对本站2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供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建筑工地等场所调查流动人口405人,了解该人群对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等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6.88%,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知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8,P0.0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来自省内流动人口高于省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查人群美沙酮替代疗法知识正确率仅为27.65%,明显低于艾滋病治疗和无偿献血知识。梅毒、丙肝相关知识中青年和文化程度较高者回答正确率较高,部分梅毒和丙肝非传播途径知识未超过20%。结论不同年龄、文化、户籍等均是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应加大对流动人群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员和有偿献血员HIV、HBV、HCV感染伏况,为无偿献血员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商丘市中心血站不同时期献血员HIV抗体、HCV抗体及HBsAg检测结果。结果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检测有偿献血员19891人次,HIV抗体、HCV抗体及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8%2.23%和2.01%;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检测无偿献血员41466人次,HIV抗体、HCV抗体及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1%、0.51%和0.45%结论无偿献血员三种血源性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有偿献血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保证血液质量是预防STD/AIDS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输血传播艾滋病的案例屡有发生[1 ] ,我国从1 998年实施《公民义务献血法》为保证血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但作为义务献血的补充部分 ,资阳市有应急献血队伍 (农村地区有偿献血员 ) ,用以弥补公民无偿献血的缺口和突发事件的临床用血需要。为了解有偿献血员的基本情况及对性病艾滋病认识的了解 ,为进一步实施行为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对此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 ,对性病艾滋病认识情况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做了认识、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控制梅毒经血液传播,降低输血风险,统计分析龙岗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的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梅毒甲笨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同时筛查献血者标本中的梅毒指标.结果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证。结果2002—2004年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8534人份.经TPPA确证梅毒阳性337人份。统计显示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合并其他传染指标阳性中,梅毒阳性与梅毒阴性的转氨酶(ALT)和抗—丙肝(HCV)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全面开展无偿献血的同时.应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发动和鼓励无偿献血者定期无偿献血.并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试剂.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辛崇鹤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93-179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顺利实现了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转轨,公民无偿献血的意识不断增强,临床用血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不仅缓解了我市以前用血的紧张状况,而且大大提高了血液质量,但也存在血液报废率较高的问题.2004年下半年我市无偿献血15 650人,各种原因报废的血液754人,占献血总数的4.82%,为保证血液质量,减少因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无偿献血各个环节有效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采取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开展健康教育、献血安全宣传教育及献血前健康体检咨询等干预措施。调查未采取防控措施前(2000~2002年)及采取防控措施后(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公民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及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9000%以上;有高危行为的献血员在体检咨询时作出自我排除;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从原来0015%下降到0007%(P<001),效果显著。结论健康教育及采取的综合措施能促使不宜献血的潜在献血者进行自我排除,降低艾滋病病毒可能存在“窗口期”的危害,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艾滋病、梅毒发病率的增长,献血员感染艾滋病、梅毒也时有发生.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3%AIDS是由输血造成的[1].在我国保证血源相对安全,控制疾病传播,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1995年以后,检测HIV抗体、梅毒非特异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5项被列入血源检测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通过大众传媒、人际渠道、图表和视听媒体等形式,对玉溪市红塔区18-55岁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宣传。进行科学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安全供血可预防艾滋病和丙肝,爱心助人,储血利已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明显提高该区无偿献血比例,有效阻断经输血传播艾滋病、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外来妇女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状况。[方法]以健康查体为名,对山东省13县、市、区登记在册的外来妇女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HBV、HC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结果]山东省13个县、市、区外来妇女血液7 102份,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5%、13.38%、2.90%、1.70%,且各种疾病间存在严重的合并感染;按经济状况划分,经济状况中等和落后地区外来妇女的疾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感染率亦较高。[结论]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中存在艾滋病、乙肝、丙肝及梅毒的感染流行,应加强对外来妇女的综合监测和管理,控制其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蔡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新蔡县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水平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各类人群961人,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327人,有偿供血员325人,其他普通人群309人。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7.86%,有偿献血员知晓率62.11%,其他人群知晓率41.20%,三类人群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纸杂志、宣传材料,人群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最喜爱的途径是电视。结论根据各类人群特点,结合他们的知识需求,充分发挥电视和报纸在居民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绍芬 《卫生软科学》2004,18(4):190-191
目前已知可通过输血传播的病毒有十多种 ,这种现状威胁着临床用血的安全。血液安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问题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输血相关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实行无偿献血 ,严格筛选献血者 ;加强采血和血制品的无菌技术及血液初、复检制度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 ;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9.
卫办医发[2005]61号关于开展2005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每年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以感谢那些拯救他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称颂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为:"庆祝您血液的礼物。" 《献血法》实施六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领导,多部门的协作,卫生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国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进步显著。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2%,上升到2004年底的91.3%,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从5%逐年上升到1.5%,基本实现了由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用血安全有了极大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自愿无偿捐血者的无私奉献。以"世界献血者日"为契机,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无偿献血者的高尚行为,使更多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推动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尽早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彻底清除血液安全隐患。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倡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阳市宛城区HIV感染者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的相应抗体。结果在425份标本中,共检测出HBV阳性215份血清,抗-HCV阳性为364份,梅毒为44份,乙肝、丙肝及梅毒四重叠感染的20例,阳性率为4.718%,不同感染状况与发病及CD4值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本地区由于既往有偿供血而感染HIV,同时造成乙肝、丙肝及梅毒的重叠感染,提示应加强HIV感染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HIV重叠感染乙肝、丙肝及梅毒对机体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