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脑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 ,它除了导致呼吸道感染外 ,还可出现肺部以外表现 ,如心肌炎、肾炎、脑炎等 ,使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文自 1995年起 ,观察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80例 ,对其中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 (/或 )体征的 5 5例患儿做脑电图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 1995 - 0 1~ 2 0 0 0 - 0 9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80例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1〕。其中 ,5 5例患儿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 (/或 )体征 ,如头痛、呕吐、抽搐或肢体瘫痪等 ,我们只对这 5 5例患儿进行脑电图测定研究。 5 5例患儿中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MP-IgM抗体阳性26例患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学龄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肌力下降、性格改变等,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P脑炎患儿脑电图大多异常,部分患儿头颅或脊髓MRI有异常。2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可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也可与其他系统症状并存,临床上若怀疑神经系统感染,一定要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76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其中139例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进行检测;112例做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PCR法对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双份血清IHA的检测率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份血清IH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PCR法(P〈0.01)。结论:PCR法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辉  张春丽  刘喜 《医学综述》2013,19(13):2456-245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组成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及胸片检测,对于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同时做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对肺泡灌洗液做培养。结果在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有156例患儿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2.67%),其中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80例,占51.28%(80/156),混合病毒感染者46例,占29.49%(46/156),混合细菌感染者30例,占19.23%(30/156),年幼患儿(≤3岁)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患儿(>3岁)以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的热程显著长于肺炎支原体非混合感染组,且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也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较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大片状阴影(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混合感染率占半数以上,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混合感染率,细菌混合感染率最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而年长儿童则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刘淼 《中外医疗》2009,28(22):178-178
近10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外损害及临床表现如皮疹,心包心肌炎,骨和肌炎,胃肠和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合并症已引起儿科医生的广泛注意,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孙卫红 《中外医疗》2009,28(11):32-3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科收治的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3.1%,11例患儿中9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MP感染住院患儿中发热86例,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合并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22例,28例婴幼儿痰培养提示混合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0例;婴幼儿MP感染气促、"三凹征"明显,年长儿以高热和刺激性咳嗽及部分伴咳喘为特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72例,合并难治性MPP伴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改变9例.有肺外表现(1~4个脏器受损)46例.除1例死亡外,余治愈或好转出院门诊随访,住院时间6~27 d,1例随访8个月右下肺病灶仍未完全吸收.结论 MP感染后可引起肺内外表现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大多数经抗MP及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个别难治性MPP病程迁延,重症MP感染可危及生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除呼吸系统受累外,肺外表现也较多,可引起神经、心脏、血液、消化以及皮肤各器官的并发症。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43例发生并发症的MPP患儿,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MPP患儿164例,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其中43例发生并发症。男25例,女18例,年龄1~14岁,平均6岁。全部病例均有剧咳等呼吸道症状。肺外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者4例,心肌受累者3例,消化系统受累者24例,血液系统受累者7例,皮肤受累者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CK-MB>25U/L为心肌损害标准,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心肌损害51例(3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OR 5.329,95%CI 1.833~15.492)、WBC异常(OR 4.225,95%CI 1.493~11.954)、MP-IgM抗体滴度≥1∶320(OR 14.237,95%CI 4.818~42.072)、CRP≥10mg/L(OR 4.849,95%CI 1.814~12.96)、胸片表现为片状浸润影(OR 7.236,95%CI 2.490~21.031)、患儿发病3d后开始大环内酯类药物规则治疗(OR 11.311,95%CI 3.755~34.068)。结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WBC异常、MP-IgM抗体滴度、CRP、胸片表现为片状浸润影、患儿发病3d后开始大环内酯类药物规则治疗是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71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3、7、15d和对照组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CRP及CK-MB、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与CK-MB、CTnI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与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739,P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RP的血清浓度可以反映出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 ,MP)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文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间接血凝试验 (IHA)检测肺炎患儿MP感染的结果。1 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 :5 96例肺炎患儿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男 36 3例 ,女 2 33例 ,年龄 1月~ 1 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消毒棉签咽部取样 ,用于PCR检测 ;其中 491例抽取外周血加作ELISA法检测 ,1 0 5例抽取外周血加作IHA法检测。PCR法 :采用美国MJ -1 5 0型基因扩增仪 ,MP诊断试剂盒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24例肺炎均经胸片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肺炎的急性期检测肺功能,分析其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易导致支气管哮喘,应定期随访,早期干预;肺通气功能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凤娥  黄远真 《右江医学》2012,40(6):803-805
目的研究门诊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及发热查因患儿2106例,分析其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年份、季节的关系。结果 2106例患儿中共有791例检测出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56%。男女童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3岁、~7岁、大于7岁)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于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最高。2010~2011年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08~2009年(P<0.01)。四个季度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均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童均有感染,学龄期儿童最易感染,冬春季多见。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玉璞 《北京医学》1992,14(5):291-291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方法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V26max肺功能仪分别进行潮气呼吸和被动呼气测试,并记录参数。结果该组患儿肺功能通气指标VT/kg、TI/TE、TPTEF/TE、%V-PF、TEF25/PF都有明显下降,RrsSO增加,与正常学龄前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R-int、CrsSO、Palv与正常学龄前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P肺炎患儿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黏膜受到损害,V26max肺功能仪能用来判断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出现ST-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心脏听诊支原体肺炎组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心肌酶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该心肌损害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孙志敏  马冬均 《新疆医学》2001,31(4):289-29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多个器官疾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我院儿科于1997年元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9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39例,占7.1%,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方法与结果一、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9例,男24例,女9例,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及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各80例,做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分析。结果与NMP组比较,MP组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期前收缩发生率高,LDH、CK—MB、HBDH升高明显,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王明月 《铁道医学》2001,29(4):270-271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5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MP感染中15例(26.8%)是心肌损害。结论 MP感染所致心肌损害为MP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红霉素治疗是必要的,在心肌损害早期,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疗效,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