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诊断过程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1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诊断过程及治疗要点。结论:对早期以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为首发的患者中,我们应进行详细的查体并开拓思维,将主动脉夹层纳入诊断思路;对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腹部增强CT检查确诊。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1例死亡。结论:我科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遇到截瘫患者,特别是伴随胸痛、背痛、腹痛、腰痛的患者,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并针对该原因提出改善误诊情况的合理建议。方法选取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小便障碍和下肢瘫痪,经系统检测后确诊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最终将患者转入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结论根据该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显示,在诊断中易将患者小便障碍和下肢瘫痪症状诊断为脊髓病变,因此在诊断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时应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牛伟东  韩锋 《中外医疗》2013,32(3):62+64-62,64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发病率低易误诊,该院内科收治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为典型胸、腹疼浦22例,仅占61.1%,本研究早期误诊率为47.2%。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结论:应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识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减少误诊率,及时正确诊治,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伴有高血压史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患者收住入院后行心脏B超或/和CT或/和MRI明确诊断和分型,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观察首发症状,入院时血压及治疗情况。结果:1.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性别、主动脉夹层分型及有无首发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40/24);3.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尸〈0.05。结论: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有高血压的夹层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无高血压的夹层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年龄、性别、夹层分型及初始症状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经内科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稳定,但却不能治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破口较大或多个破口的B型患者安全性及治愈率均较高,A型患者可予以外科血管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353例,寻找以腹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结果 仅发现3例主动脉夹层以腹泻为首发表现,该3例患者以腹泻求治急诊科,均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误诊,均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患者的死亡原因得到确诊,其中1例因主动脉造影确诊,1例因床边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因尸检确诊.结论 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主诉不典型,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院内死亡风险,临床医师应具备较高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较前有显著下降。结论: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常见原因,胸痛、背痛为常见首发症状。CT、MRI、动脉造影均是确诊本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内科保守治疗可为外科手术和/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大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效果确切,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结果:以脑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为9例,以脊髓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为6例,压迫症状为5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对于合并胸痛、颈痛、肢体疼痛或休克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要高度怀疑AD的可能,应积极进行B超、X线、CTA及DSA等手段早期诊断AD,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我院近10年来治疗的38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糖尿病患者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7~78岁。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9例,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3例,以脊髓病变为首发4例,以脑部病变为首发12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出现隐匿或急性起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均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集的主动脉夹层56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比较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46例主动脉夹层完整资料,记录首发临床表现及伴随其他系统临床症状,合并体征,伴发疾病种类,分析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多普勒、CT及MRI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结果。结果 46例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疼痛,伴有神经系统表现12例,心血管系斑表现14例,消化系统症状6例,泌尿系统症状2例,伴发高血压痛最多为32例,Marfan’s病例及糖尿病痛例所占比重大。心脏超声多普勒、胸片、CT及MRI对诊断主动脉夹层有重要意义,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结论 根据疼痛性质、伴随其他系统相对特异的表现,CT、MRI或心脏超声多普勒相互弥补,可及早确诊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尸检结果,分析5例主动脉夹层(AD)猝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死亡原因。显示主动脉夹层引起猝死者多为Ⅰ型和Ⅱ型,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多以胸、腹痛或背痛为首发症状;升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腔积血引起心脏压塞是其猝死的重要死因。提示,应提高基层医师对AD的认知度,以期早诊断、早转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赵飞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73-174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来诊症状及诊断结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首发症状为剧烈胸痛和(或)腹痛、胸痛;1例首发症状为胸闷及呼吸困难;1例首发症状为胸痛伴肢体偏瘫;3例首发症状为肩背部疼痛、腹胀;1例首发症状为无痛性晕厥。26例均行心电图检查,21例异常;17例行胸部x线检查,3例异常;26例行增强螺旋CT检查,结果均异常;8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见假腔形成。16例行心肌梗死标记物检查,异常2例。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危险因素、体征、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结果 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8±11.9岁,男女比例为2.31∶1,首发症状为疼痛(占81.1%),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9.8%。其中,Stanford A型、B型构成比分别为54.7%、45.3%,其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1.4%、12.5%。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疼痛为其主要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Stanford A型病死率较Stanford B型高。入院血压较高、出现意识障碍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希贵  杨明  杨杰  马学军 《疑难病杂志》2011,10(11):852-853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8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中高血压患者居多(96.4%),病程5年以上者夹层发病率高,血脂增高者占57.1%。不典型症状以胸闷、神经系统症状、气短者居多,容易误诊为肺栓塞、脑卒中、冠心病等。X线胸片阳性率76.2%,超声阳性率80.0%,CT和MR阳性率均为75.0%,CTA和MR行造影检查阳性率均达100%,ECG异常变化占58.3%。非典型主动脉夹层首次就诊至非心血管科比例占71.4%。结论长期高血压不采取干预容易形成主动脉夹层,非典型主动脉夹层容易误诊,高血压就诊患者X线胸片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CTA或MR可以确诊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6.
彭雪梅  吴焕文 《吉林医学》2013,34(7):1310-13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思路及药物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收治的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以疼痛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要的原因;主动脉血管造影可快速诊断及定位,内科药物治疗能防止夹层扩展,降低早期的死亡率;为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机会。结论:正确诊断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利生 《医学综述》2008,14(24):3811-38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以上腹部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上误诊的病例并非罕见.现将1例有吸烟史、肺癌并发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病情简述如下,旨在探讨吸烟与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nction ,AD)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死亡率极高,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漏诊、误诊率较高,脑疝形成的原因多为颅内出血、占位,经查阅相关文献,主动脉夹层与脑疝在临床上无明确相关性,2016年11月我科收治了1例类似急性脑血管病、脑疝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报道如下,旨在加深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统计并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9±9.19)岁,男女性别比为3.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者108例(93.91%),StanfordA型占33.91%(39例)。StanfordB型患者占66.09%(76例)。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74%。StanfordA型患者11例死亡,死亡率为28.21%;StanfordB型患者14例死亡,死亡率为18.42%,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患者最多。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StanfordB型患者多于StanfordA型患者,往往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很高,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