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 88例左室内补片心室成型治疗巨大室壁瘤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  88例患者中男 72例 ,女 16例 ,年龄 5 3~ 77(平均 6 6 )岁。手术前 74例有心绞痛 ;88例均有明确心肌梗死史 ,2 3例有多次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 (LM) 2 2例次、左前降支 (LAD)88例次、对角支 5 5例次、回旋支 4 8例次、右冠状动脉 30例次。左室射血分数 (LVEF) 35 %± 17% (18%~5 4 % ) ,其中 >4 5 % 35例 ,4 5 %~ 30 % 36例 ,<30 % 17例。除 4例室壁瘤位于心脏下壁外 (下壁心肌梗死所致 ) ,其余 84例室壁瘤均位于心脏前壁和心尖 ,为前壁大面积梗死所致。同时伴需手术矫正的瓣膜功能不全 2 8例。 88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切开室壁瘤后取净腔内血栓 ;采用 2 0Prolene线 ,将一合适大小的椭圆型补片缝闭室壁瘤的颈部即内口 ,将室壁瘤隔离 ,同时环缩室壁瘤内口 (内荷包 )的作用。特别注意将室间隔的大面积梗死区隔离到补片外 ,剪去外侧部分瘤体 ,连续缝合关闭心室切口 ,完成心内补片左室重建。 87例同时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人均旁路 1.87支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 2 8例。结果  88例均顺利度过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 6 8’ ,CPB10 3’。 16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1 1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结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7年~2005年4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120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59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523例;≥60岁的患者889例(79.4%);不稳定型心绞痛937例;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862例(77.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室间隔穿孔、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术后等.左主干病变176例,3支病变738例,3支以下病变382例.结果死亡4例(0.36%),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脑梗死、纵隔炎)率1.6%.OPCAB组旁路移植2.5±0.4支,CCABG组旁路移植3.3±0.6支.左乳内动脉(LIMA)使用率94.3%,术后早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31例.全组随访2个月~7年.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科学的外科策略,精湛的手术技术及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重症患者CABG手术及共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重症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手术及其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45例重症患者施行CABG手术 ,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41~ 78岁。其中冠心病合并病变包括左室功能重度减退 (EF <30 % ) 7例 ,心脏瓣膜病 13例 ,心肌梗死后巨大左室室壁瘤 6例 ,75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或肺功能重度不全者 8例。瓣膜置换或升主动脉瘤术中左冠脉开口血供受影响而行急症CABG术 6例。全组择期CABG手术 40例 ,急诊手术 5例。冠状动脉旁路 1~ 4支 ,人均 2 .9支。 45例中单纯CABG术 2 0例 ,余 2 5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 :低心排综合征 6例 ,肾衰 3例 ,呼吸衰竭 2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 6例低心排综合征者应用I ABP后 5例痊愈 ,3例肾衰行腹透或血透治疗后均康复。全组早期死亡 2例 ( 4 4% ) ,分别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43例康复出院。晚期死亡 1例。术前控制好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糖尿病 ;术中使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 ,加强有效的心肌保护 ;术后及时处理低心排与肾衰等 ,能显著地提高重症患者CABG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报道重症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及其围术期处理的经验.45例重症患者施行CABG手术,男32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其中冠心病合并病变包括左室功能重度减退(EF<30%)7例,心脏瓣膜病13例,心肌梗死后巨大左室室壁瘤6例,75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或肺功能重度不全者8例.瓣膜置换或升主动脉瘤术中左冠脉开口血供受影响而行急症CABG术6例.全组择期CABG手术40例,急诊手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1~4支,人均2.9支.45例中单纯CABG术20例,余25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6例,肾衰3例,呼吸衰竭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6例低心排综合征者应用IABP后5例痊愈,3例肾衰行腹透或血透治疗后均康复.全组早期死亡2例(4.4%),分别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43例康复出院.晚期死亡1例.术前控制好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糖尿病;术中使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加强有效的心肌保护;术后及时处理低心排与肾衰等,能显著地提高重症患者CABG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患者 188例。年龄(6 0 3± 9 6 )岁 ,有急性或陈旧性心梗者 5 6例 ,合并有糖尿病 4 6例 ,肾功能不全 14例 ,脑卒中或后遗症 2 6例。合并有心脏瓣膜病 2 1例、左室室壁瘤 7例、升主动脉Ⅰ型夹层 1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CABG 10 4例 ,浅低温间断阻断主动脉行CABG 5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 2 5例。平均每例搭桥 2 7支。同期行MVR或MVP8例 ,AVR4例 ,DVR 9例 ,Bentall1例。术后早期死亡 11例 (5 9% ) ,2 0 0 0年后 12 4例术后早期死亡率为 3 2 %。术后晚期死亡 2例 ,4例在术后 2~5年有心绞痛复发。作者认为 :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是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应正确掌握好手术时机 ,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和防治消化道出血 ,以及加强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9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同期组)33例和观察组(同期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远期随访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可行且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是该病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1外科治疗早期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药物治疗而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够改善严重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手术5年后,6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该移植术的早期死亡率要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也较高,其主要并发症为脑功能受损、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75%的患者,宜在手术麻醉后体外循环之前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BG的绝对适应证:(1)左主干严重狭窄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左主干等同病变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3支血管病变患者;(4)左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的2支血管病变,并且射血分数<0.5或显示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左前降支近段没有严重狭窄的1或2支血管病变,但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于合并室壁瘤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室壁瘤切除术;对于心脏严重扩大、心力衰竭难以纠正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心室减容术;对于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心内膜切除术。一般来讲,CABG主要用于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可以改善预后的慢性稳...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开展 ,并有望成为一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术方式。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4例 ,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5 3 3% (2 4 / 4 5例 ) ,无手术死亡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非体外循环组 2 4例中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 6 0 1± 8 7岁。稳定型心绞痛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有心肌梗死史 13例 ;合并高血压 10例、糖尿病 3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5例。射血分数 0 30~ 0 6 9,平均 0 5 …  相似文献   

10.
880例DSA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 88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诊断结果 ,重点探讨冠心病的CAG和左心室造影表现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的病变≥ 5 0 %直径狭窄病例 65 2例 ,依病变狭窄程度 ,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 ,冠状动脉优势状况 ,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 (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5 0 %狭窄或闭塞 65 2例 ( 74.1%)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5 91例 ( 67.2 %) ,左优势型 10 5例 ( 11.9%) ,均衡型 184例 ( 2 0 .9%) ,单支病变 2 47例 ( 3 7.9%) ,2支病变 184例 ( 2 8.2 %) ,3支病变 2 2 1例 ( 3 3 .9%) ,受累血管 10 75支 14 77处 ,重度狭窄及闭塞 63 5处 (占 47.9%)。 13 3例 ( 2 0 .4%)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 ,42 1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 (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 ,EF≥ 5 0 %的 2 86例 ( 67.9%) ,EF 40 %~ 5 0 %的 10 1例 ( 2 4%) ,<40 %者 3 4例 ( 8.1%) ,经统计分析 ,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 ;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LAD) ,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 (LCF) ;病变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体外循环使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是确保CABG成功的关键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近年来新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的应激明显降低,尤其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为了解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80例OPCAB和190例CCAB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min 2 2例 ,88支冠状动脉和心率 >60次 /min 2 8例 ,112支冠状动脉 ,不能评价的分别为 12 ( 14 % )支和 41( 3 7% )支。不能评价的 5 3支包括右冠状动脉 2 4( 4 5 % )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14 ( 2 6% )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9( 17% )支、左冠状动脉主干 6( 11% )支。不能评价的因素包括运动伪影、未完全屏气、心律不齐、相位窗和延迟时间不当。结论 :运动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振水 《武警医学》2005,16(1):55-56
目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小切口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nimallyinvasivedi rectcoronaryarterybypass ,MIDCAB) 2 6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2 6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例。年龄 14~ 72岁 ,平均 (5 3± 16 )岁。术前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16例 ,稳定性心绞痛 9例 ,川畸氏病 1例。其中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者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 4例 ,室壁瘤病史者 3例。合并高血压病 11例 ,糖尿病 6例 ,P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对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入选对象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判定 ,按有无侧支循环分为两组 ,侧支循环 30例 ,无侧支循环组 6 8例。用左心导管测定左室舒张未期压 (LVEDP) ,用左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依据左室壁运动Cortina记分判断左室节段运动功能。比较两组LVEF ;Cortina室壁运动评分 ;LVEDP。结果 侧支循环组LVEF(5 2 .3± 7.3)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组LVEF(4 6 .5± 7.6 ) ;Cortina室壁运动评分侧支循环组 (7.5 7± 1.96 )显著优于无侧支循环组(9.6 1± 2 .5 6 ) ;LVEDP侧支循环组 (14 .5± 2 .9)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组 (2 1.3± 3.2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谢玉慧  李立环 《人民军医》2000,43(12):704-705
1995~ 1 999年 ,我院为 4 7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GABG) ,现报告麻醉及围术期处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4 0例 ,女 7例 ;年龄 31~ 74岁 ,平均 56 5岁。体重 61~ 1 0 1kg。维吾尔族 8例 ,汉族 39例。患者术前活动均受限。劳累后心绞痛 3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 2例。合并室壁瘤 4例 ,Ⅱ期高血压病 9例 ( 1 9 1 % ) ;合并Ⅱ型糖尿病 3例。NHYA分级 :心功能Ⅱ~Ⅲ级 4 2例 ( 89 4 % ) ,Ⅳ级 5例( 1 0 6% )。左室射血分数 (Ef) 2 8. 0 %~ 60 . 0 % ,射血分数 <0 5者 8例。1 2 围术期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房颤病史大于6个月的89例病人入选,其中永久性房颤的67例,阵发性房颤22例,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装置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实施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当今微创心脏外科的热点术式 ,2 0 0 1-0 5~ 2 0 0 3 -0 5我们共实施OPCAB手术 6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OPCAB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5% ,年龄 3 6~ 76岁 ,平均 (62 .5± 7.0 )岁 ,其中 40 %小于 60岁 (2 4例 ) ,60~ 70岁 47% (2 8例 ) ,70岁以上 13 % (8例 )。男 47例 ,女 13例 ,有心肌梗塞病史者 13例 ,不稳定心绞痛 3 2例 ,高血压病史 2 7例 ,糖尿病史 14例 ,高血脂 9例 ,双支病变 7例 ,三支病变 3 9例 ,四支病变 12例 ,五支病变 …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左室瘘极为少见。作者报告6例多发性冠状动脉左室瘘(小血管型瘘)。男2例,女4例,年龄48~77岁。所有病例均作了冠状动脉造影,除1例外,余未见重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发性小血管型瘘累及前降支2例;前降支、回旋支同时受累1例;三支同时受累3例,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干纤曲扩张,对角支、间隔支、边缘支、右室后支、后降支等末梢支相互沟通形成蔓状血管丛,开口于左心室。1例死亡,其余5例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文献报告冠状动脉瘘占冠状动脉造影总数0.2~0.25%,儿童多见,20%并发心脏畸形,90%与右室相通,而引流至左心者通常与左房、肺静脉交通,很少直接与左室交通。冠状动脉瘘可呈单支纡曲血管或多支小血管呈丛状引流入相应心腔。已知  相似文献   

19.
左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冠状动脉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6岁。间歇性胸闷、双下肢水肿 2年。体检 :血压 12 4 / 7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影不大 ,心率 7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MRI检查 :左心室壁增厚 ,胸主动脉略显增宽。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可见广泛中、重度狭窄 ,血管粗细不均 ,管壁不规整。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支气管动脉起自冠状动脉左旋支发出的左房后支动脉 ,动态显示含造影剂血流依次显示左旋支、左房后支和左支气管动脉。左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 Cinch装置行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的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Wand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