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头严重粉碎骨折合并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6-12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肩胛盂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老年肱骨头严重粉碎骨折合并肩胛盂骨折。先用2或3枚3.5 mm空心钉固定肩胛盂,再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均选择骨水泥型肱骨头假体。结果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本组手术时间78~120 min,平均96 min。术中出血量150~200 ml,平均180 ml。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肩胛盂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头严重粉碎骨折合并肩胛盂骨折效果满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应完善术前准备,注重术中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正确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UNIVERS 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UNIVERS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UNIVERS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16例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平均随访30.8个月(12~50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最后随访均进行功能评估和摄X线片。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肌力评分;根据性别及随访时的年龄进行功能修正评分。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最后随访的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X线片包括:前后位、轴位和“Y”型位。结果术前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肱骨头、盂唇下缘外生骨赘轻度占72.7%(8/11)。Constant功能评分从术前(43.8±13)分(修正评分51.36%±15.40%)提高到(70.6±17.69)分(修正评分86.44%±22.12%)。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肌力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肱骨假体无松动、下沉和倾斜,盂假体无松动、位移和倾斜。无肱骨假体头-颈连接部的松动和脱位。1例出现肱骨假体周围X线透亮带,透亮带系数小于1,即没有松动。2例发生并发症,1例由骨赘引起假体间撞击征,1例聚乙烯衬垫松动。结论UNIVERS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不稳性骨关节炎术后较术前功能有明显的提高,X线透亮带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组,33例)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组,3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应用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以及Constant评分系统对两组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术后3个月,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以及VAS、ASES、Constant评分置换组均明显优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以及VAS、ASES、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人工肱骨头置换可更好地缓解疼痛,更早地获得较好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4例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按改良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肩关节评分:优12例,良2例。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1例不能完成。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工补片肩关节囊重建防治肿瘤型人工肱骨头假体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型肱骨头假体置换采用人工补片行肩关节囊重建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例肱骨近端肿瘤患者中,初次置换4例,假体脱位翻修2例,置换时将Prolene网状补片一端固定在肩胛盂边缘关节囊上,包绕肱骨头后,另一端固定在肿瘤假体为重建肩袖预制的槽孔内,重建肩关节囊,稳定肩关节.结果 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21 2±64)个月,假体无脱位.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分±0 8分降至术后平均3 1分±1 1分.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68 9°±14 7°,后伸平均27 5°±8°,外展平均72 7°±16 6°,肱骨旋转活动度平均22 5°±94°.结论 人工补片肩关节囊重建能帮助稳定肩关节,其网状结构还便于术中肩袖及肱骨驱动肌肉的重建,并使肿瘤型肱骨头假体保留良好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向成浩  蒋从斌  杨万波  鄢辉  何晶  施俊 《骨科》2015,6(2):70-74,7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我科治疗96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LPHP组,55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置换组,41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所有病例于术后第1、3、6、12、18个月进行门诊复查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VAS评分等中短期疗效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依赖于适应证,人工肱骨头置换因术中涉及对肱骨头进行不可逆的切除,选择需相当慎重。两种术式的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或双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使用Neer评分、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18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及18个月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随访时34例患者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均超过85%;对术前及术后随访时Constant评分(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肌力评定)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极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3例.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用ASES评分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医师客观评定:全部患者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良好,肩关节稳定,5例轻压痛,1例发生撞击.患者主观评定:疼痛平均102分,肩关节稳定平均106分,完成10个日常生活动作22例,完成7个日常生活动作1例.复查X线片显示人工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愈合. 结论术中肩周软组织保护及修复,人工肱骨头假体安装和肱骨大、小结节解剖重建是提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疗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和肱骨近端严重病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估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及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4年共进行11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肱骨近端复杂四部分骨折6例,陈旧性肱骨解剖颈骨折并脱位3例,肩关节骨关节炎2例。其中对2例肩关节骨关节炎采用非限制性假体全肩关节置换术,对9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非限制性假体半肩置换术。所有11个肱骨头假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使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存在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病例均无疼痛,假体无松动。采用Neer评分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定标准,术后Neer评分平均为88.7分,评定为满意,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疗效可靠、安全,精确的假体安置、软组织修复及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关节功能恢复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Ⅳ型)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同时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34个月,病人主观满意度为86.5%,肩关节疼痛评分4.6分,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1°、前屈95°、外旋35°、内旋至L2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力平均为4.5、4.1、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5分。X线片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或断裂。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80-2085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术式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Bankart损伤、Hill-Sachs损伤的病例,参照肩关节"肩胛盂轨迹"(On Track/Off Track)概念的术式推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5~31个月随访,平均(17.17±8.92)个月。Rowe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92±7.75)分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89.42±4.44)分,末次随访Rowe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6,P<0.001)。ASES评分由术前的(72.42±5.9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50±4.12)分。末次随访ASE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7,P<0.001)。所有随访患者均无肩关节前脱位复发,恐惧试验全部阴性,术后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结论]参照"肩胛盂轨迹"概念进行肩关节前脱位术前评估,分析肩胛盂及肱骨头后外侧骨性缺损大小,通过获得有效的数据,推荐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人工肩关节表面置换已成为一种治疗盂肱关节严重疾病的选择。与传统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包括肱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两大类)相比,表面置换只是磨去肱骨头的一部分,在肱骨头的剩余部分放上合成金属“帽”。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骨量丢失少等优点,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肩关节表面置换的历史发展,假体设计的生物力学机制,假体类型,手术指征,禁忌证,手术技术以及临床短、中期随访结果做一个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健  黄强 《中国骨伤》2019,32(1):17-21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12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根据术前MRI检查以及术中直视下检查确认肩袖损伤诊断,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86岁;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7例。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90°~150°,外旋为5°~30°,内旋平均为L_3水平(S_1水平~L_1水平)。VAS疼痛评分为0~6分,UCLA评分为18~32分,其中良5例,差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假体松动、肩峰应力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新鲜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3例,AO锁定接骨板固定9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经11~65个月随访,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肩关节外展及外旋功能恢复较内固定术患者佳(P〈0.05),未发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等。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早期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肱骨上端骨肿瘤患者,个体化人工肱骨假体实施置换。结果经8—51个月随访,6例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2例早期发现骨关节囊有松弛倾向,术后经过6个月功能锻炼得以稳固。结论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能达到保留肢体,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病人,根据活检,影像学及临床特性,确定肱骨的截除水平,定制个体化人工肱骨头行置换术。[结果]经11-49个月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未发现假体松动。断柄等。[结论]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达到切除肱骨肿瘤又保留肢体的良好效果,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术后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5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前测量健侧大结节最低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术中尽量复位大小结节,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角度,尽量修复损伤肩袖;术后分3阶段有计划康复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9个月~6年5个月.11例完全不痛,2例肩峰后下方有压痛,1例肩关节上举运动痛,1例有轻度肩关节不稳.Neer评分: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严重三、四部分骨折、特别是有头部粉碎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有计划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自2000-01—2020-03收录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关于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置换组)与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肱骨头置换组与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VAS评分、疗效优良率。结果肱骨头置换组与锁定钢板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疗效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较肱骨头置换组少,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较肱骨头置换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实施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依据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84.62%(11/13)。无1例发生感染,假体松动等手术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滑轮(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前缘骨折(Ideberg Ⅰa型)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10例。术前拍摄患肩X光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分型。10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使用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骨折。术后3~6个月行CT三维重建评估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owe评分;测定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术后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1.0±2.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1(1,2)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0.5(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3,P>0.05);Rowe评分由术前(58±16)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92±6)(t=6.344,P<0.001)。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复发脱位。最后随访时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角度为(171±7)°,体侧外旋角度为(73±6)°,体侧内旋可触及胸椎T10~T7,与对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关节镜下Double-pulley缝合固定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