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为,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结果:无症状脑梗死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255.0±22.6)ms,(357.6±25.9)ms,(3.8±1.8)μV,较对照组延长或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2.53,2.60,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其认知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为,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结果:无症状脑梗死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255.0&;#177;22.6)ms,(357.6&;#177;25.9)ms,(3.8&;#177;1.8)μV,较对照组延长或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2.53,2.60,P&;lt;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其认知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P300认知电位检测学习障碍儿童脑认知功能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00认知电位检测对学习障碍儿童脑认知功能缺陷的诊断意义。方法: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自制儿童学习及行为情况调查表,作为儿童学习障碍诊断标准。病例组为30例学习障碍儿童,男25例,女5例,年龄7~15(10.69±2.34)岁。对照组为30例正常儿童,男24例,女6例,年龄7~15(10.47±2.16)岁。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并采用32导事件相关电位及高分辨脑电扫描成像仪进行P300测试。对两组儿童P300的潜伏期、波幅、波形及地形图分布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学习障碍组儿童前额区(Fz)、中央区(C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及顶区(Pz)各脑区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t=1.87~2.43,P<0.05)。②学习障碍组儿童Fz、Cz、C3、C4及Pz各脑区P300波幅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2.76~3.69,P<0.01)。③学习障碍组儿童P300波形、地形图分布异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2.50,26.79,P均<0.001)。结论:学习障碍儿童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低,波形及地形图分布异常率高,存在脑认知功能缺陷。P300认知电位可以作为认知功能参考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经常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可靠的客观测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于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设计:标准对照。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病例来源于2002-01/2003-0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就诊主诉头晕10例,注意力不集中11例,头痛8例,肢体麻木5例,晕厥4例。经CT检出26例,经MRI检出12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7.3±5.1)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测定患者有无抑郁状态,总分52分,评分≥9分为抑郁状态,分值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神经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86-0.91).在安静的电生理屏蔽室内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测试工具为MY70型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受试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安静放松、闭目、注意力集中,要求受试者明确分辩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刺激音响,当听到靶刺激音响时默记次数。先进行实验性检查,待其掌握后进行正式检查。以其获得良好的重复性。由专人对所有受试者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检查患者认知功能缺损情况,总分30分,分值越小认知功能缺损越重,按受教育时间定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主要观察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定分值,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38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符合抑郁表现的抑郁组18例(占47%),无抑郁表现的非抑郁组20例(占53%)。②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与未合并抑郁患者P300指标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与未合并抑郁患者比较,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幅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83.3±31.1,347.2±37.3),(5.6±0.7,9.9±1.6),(15.2±1.1,20.5±2.7),(P<0.01)]。③P300指标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直线相关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5),P300波幅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5,P<0.05)。而未合并抑郁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均无显著相关性(r=-0.349-0.065,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在并发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P300检测可作为辅助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组)P300潜伏期、波幅、靶刺激反应时及反应准确率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HAMA)、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定症状严重程度,并探讨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导联P300(P3a、P3b)潜伏期延迟、P300(P3b、N2-P3b)波幅降低、靶刺激反应时延迟与反应准确率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S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焦虑、抑郁、疼痛影响PSPD患者的P300变化。  相似文献   

6.
P300认知电位检测学习障碍儿童脑认知功能缺陷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探讨P300认知电位检测对学习障碍儿童脑认知功能缺陷的诊断意义。方法: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Ⅳ)自制儿童学习及行为情况调查表。作为儿童学习障碍诊断标准。病例组为30例学习障碍儿童,男25例,女5例,年龄7-15(10.69&;#177;2.34)岁。对照组为30例正常儿童,男24饲,女6例,年龄7-15(10.47&;#177;2.16)岁。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并采用32导事件相关电位及高分辨脑电扫描成像仪进行P300测试。对两组儿童P300的潜伏期、波幅、波形及地形圈分布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学习障碍组儿童前额区(Fz)、中央区(C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及顶区(Pz)各脑区F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t=1.87—2.43,P&;lt;0.05)。②学习障碍组儿童Fz、Cz、C3、C4及Pz各脑区F300波幅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2.76—3.69,P&;lt;0、01)。③学习障碍组儿童F300波形、地形图分布异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2.50,26,79,P均&;lt;0.001)。结论:学习障碍儿童F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低,波形及地形图分布异常率高,存在脑认知功能缺陷。F300认知电位可以作为认知功能参考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客观评测认知功能损害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Sutton开创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为人类认知功能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为打开大脑功能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人P300认知电位的改变及病程、糖代谢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听觉oddball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50例糖尿病人及30倒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塞组与无脑梗塞组比较P3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300波波幅显著降低,糖尿病组P300波潜伏期和波幅与病程长短、糖化血红蛋白及有无高血压无明显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人比正常老年人P3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波幅明显降低,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是P300波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状况及P300电位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两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分别为(256.8±23.3)ms和(358.3±26.6)ms]较对照组[分别为(231.0±22.5)ms和(325.6±25.8)ms]延长,其N2波幅(5.7±2.6)μV、P3波幅(3.3±1.5)μV较对照组的(9.0±2.1)μV和(5.8±1.8)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筛查量表中9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3波潜伏期及波幅与认知能力筛查量表中9个因子分具有相关性,为P3波潜伏期与各因子分值呈负相关(P〈0.01),波幅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状况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脑梗死是近年来发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因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对其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综合研究,国内外报道不多,本研究对32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scaleofelderlycogn...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的特点。 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从潍坊社区筛选M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估两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认知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P300潜伏期(350.90±15.85)比干预前缩短(P<0.05),与对照组(370.04±21.25)相比明显缩短(P<0.01);波幅(12.01±1.95)与对照组相比增高(P<0.05);MMSE得分(26.19±1.21)比干预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24.52±1.34)相比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得分与6个月前相比变化均不明显(P>0.05)。 结论:认知训练可以有效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明显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可以作为对MCI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定量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王蓓芸  钟远  燕虹  黄高忠  钱雪妹  金俊  苗雅 《临床荟萃》2012,27(2):93-96,99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和脑电图(EEG)的特点,并将神经心理学测试(MMSE)与P300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对老年MCI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15例MCI患者(MCI组)、10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进行P300、EEG检查和MMSE测试,并与8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I组与AD组患者ERP改变是P300潜伏期的逐渐异常延长,AD组较MCI组的变化更为明显.MCI组与AD组只在P300潜伏期的顶部(Pz)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P300潜伏期在中央(Cz)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额部(Fz)、Cz、Pz点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波幅的Cz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率MCI组为52.2%(60/115),AD组为94.3%(99/105),对照组为30.0%(24/8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和AD组的MMS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MCI组Cz的P300的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 =-0.75,P<0.05),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5,P<0.05).结论 P300潜伏期的Pz点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区分MCI和AD,EEG中θ波相关功率谱及平均频率增加是预测MCI转为AD的早期信号,利用EEG和P300并结合MMSE量表可能有助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评价,是早期发现MCI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相关事件电位(ERP)的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之间P300潜伏期(P300PL)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波形看,脑梗死组波幅较低,P300波变异大,波形不规则。两组MMSE评分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8,P<0.01)。结论 P300潜伏期可客观地反映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白晶  李宝栋  唐强 《中国康复》2012,27(5):327-32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认知训练,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疗法。治疗前后评定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血浆皮质醇水平、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均P<0.01);2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1);2组事件相关电位中的P3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0.05),且观察组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3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疗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分析梗死灶部位与急性脑梗死(AC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ACI患者(ACI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验(CDT)等评定,并行F300检查,将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结果及P300检查结果按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中梗死与腔隙性梗死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梗死与小梗死、小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之间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梗死及小梗死亚组示:额、颞叶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核区和顶、枕叶梗死,基底核区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顶、枕叶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额叶梗死VFT、CDT评分明显低于颞、顶、枕叶和基底核区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腔隙性梗死亚组示:额、颞、顶、枕、基底核区梗死之间比较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分析梗死灶部位与急性脑梗死(AC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ACI患者(ACI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验(CDT)等评定,并行F300检查,将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结果及P300检查结果按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中梗死与腔隙性梗死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梗死与小梗死、小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之间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梗死及小梗死亚组示:额、颞叶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核区和顶、枕叶梗死,基底核区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顶、枕叶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额叶梗死VFT、CDT评分明显低于颞、顶、枕叶和基底核区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腔隙性梗死亚组示:额、颞、顶、枕、基底核区梗死之间比较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方法检测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改变,同时探讨P300各项指标对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各32例,发作间歇期进行听觉P300检测,3种刺激,靶刺激占15%。结果偏头痛患者P300的N2波波峰-基线波幅(Amp)平均为(0±5)μV,低于对照组的(-2±4)μV(t=2.009,P=0.049);偏头痛组P3波的峰-峰Amp为(6±3)μV,低于对照组的(9±5)μV(t=-2.436,P=0.018);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患者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300检测可以是分析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MMSE量表、Mo CA量表评分制定的强化认知功能训练。采用MMSE量表、Mo C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2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MMSE、Mo CA、改良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首次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T或MRI确定首次脑梗塞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病灶部位:额叶53例,顶叶45例,颞叶50例,枕叶43例,丘脑33例,基底节174例,小脑30例,脑干51例;测定病灶体积;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①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小脑、脑干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②病灶体积大小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相关性(P<0.05)。③MOCA总分与HAMD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AMD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首次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低文化水平特征,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异常(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首次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与卒中部位及体积有关,病灶体积大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教育水平低、长期大量饮酒及抑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的认知损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LI和25例正常被试进行多种认知测验及对照分析,对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LI组的视觉保持测验成绩和韦氏智力量表的总智商、知觉组织因子和记忆/注意因子标准分显著低于正常组。Logistic回归选入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白质疏松(LA)及抑郁症状进入方程。结论LI的认知损害表现为视-空能力缺陷、知觉组织和记忆及注意力障碍。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合并LA和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