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创骑  徐立  卢明  马志仁 《河北医学》2011,17(9):1181-1184
目的:分析探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和适应症。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6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后,对微创手术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行微创手术的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出院,出院时46例患者血肿完全消失,10例患者残留薄层血肿,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钻孔引流或小骨窗开颅等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检查证实血肿基本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均无血肿复发.结论 部分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钻孔引流或小骨窗开颅等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检查证实血肿基本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0.5年均无血肿复发。 结论 部分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和慢性硬膜外血肿行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行锥颅钻孔或钻孔引流,硬膜下血肿术后加尿激酶2万~3万U和自体血清4-6ml,硬膜外血肿术后即用尿激酶4万~6万U加白体血清5ml。结果:本组86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CT检查血肿完全消失72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1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无1例有并发症。讨论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安全、创伤小、简单、费用低,利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中小量硬膜外血肿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川 《重庆医学》2012,41(2):190-191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中小量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间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46例中小量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个月,完全吸收37例,大部分吸收8例,占位效应均消失。1例引流后原血肿区出现血性积液,改为开颅手术。结论微创钻孔血肿引流在治疗中小量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2-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择合适病例,在CT下定位或根据CT片定位后确定穿刺点及靶点,将微创针钻入血肿。若为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在抽除血肿液体部分后注入血肿溶解剂;若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无论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无需使用血肿溶解剂。结果:本组1例因硬膜外血肿较大改行开颅手术,1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严重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大且延误时间〉1天死亡外,其余均在术后短期内神志、意识及肌力都得以迅速改善,无继发出血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颅内血肿,尤其是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中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仍在探索阶段,多采用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法,但此方法仍需到手术室进行操作,方法较为复杂。我们从1999年6月至今,采用锥颅血肿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32例,不需到手术室就可进行治疗,方法更为简单、实用,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抽吸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1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在CT定位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块并作引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2d复查CT证实血肿基本消失,7例3~4d后血肿基本消失.均获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再出血.结论 微创穿刺结合腔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非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经验体会。方法在局麻下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非急性硬膜外血肿行微创清除血肿,必要时加尿激酶稀释液注入血肿腔。结果本组83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CT复查血肿完全消失70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13例,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微创操作对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非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肯定,简便易行,费用低,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对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术后2d复查CT证实血肿基本消失,12例3-4d后血肿基本消失。均获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再出血。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 14例 ,其中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6例 ,慢性硬膜外血肿 8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提示此方法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行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后行锥颅或钻孔引流,术后即用尿激酶2万~3万U加自体血清5 mL溶解血肿。结果本组86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CT检查血肿完全消失72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14例,术后随访9个月~1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宏璘  谢军  周华海 《右江医学》2006,34(5):518-519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传统治疗多采用骨瓣开颅术[1],目前微创手术加血肿腔尿激酶灌洗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亦是如此。笔者自2002~2005年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4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62%,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28例,女13例,年龄8~72岁,平均45.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5例,其他原因3例。急性期32例,亚急性期8例,慢性期1例。GCS计分:8~12分16例,13~15分25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呕吐23例,一侧肢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回顾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治疗的颅内血肿41例,在头颅CT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侧脑室+单针或双针血肿引流的方法,进行血肿液化冲洗的治疗经过。结果:恢复良好18例(43.90%),好转10例(24.39%),无效3例(7.31%),死亡10例(24.39%)。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宽,手术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中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抢救成功率,是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在具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40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行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血肿均在3~5天基本清除。结论: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但需要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26例患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52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3例,微创血肿清除术88例,非手术治疗23例。结论:遵守医疗技术操作原则,重视临床观察,动态头部CT扫描,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血肿量15~40 mL)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通过分析36例硬膜外血肿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及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微创钻孔“T”型管负压引流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军  李守仁  李春生  杨桂云 《吉林医学》2008,29(21):1847-1848
目的:采用简洁、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局麻下头皮直切口约3~4 cm,钻骨孔直径约1.5 cm,用吸引器清除部分血肿放置18号“T”型引流管,并用2万U位尿激酶注入后以负压为1kPa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结果:额部血肿10例,额颞部血肿9例,顶部血肿6例,顶枕部3例,全部治愈。结论:此手术方法简单,侵袭性小,使用安全。适用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的方法、适应症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例。结果:6例无效,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余36例血肿均于术后4d内引流干净。预后按GCS结果分类:良好33例、轻残2例、轻残l例。结论:微创清除血肿量30~90ml、GS计分=8分幕上硬膜外血肿及生命体征稳定血肿量=15ml幕下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