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护士是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线认识,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并发症,还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病历资料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得出了通过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培训等方法,可以使患儿在心理、发热、饮食、口腔和皮疹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护理,并总结出相应的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32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手足口病320例集中隔离治疗,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恰当的护理有利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宣教对控制本病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年红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172-17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以减少患儿重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2例患儿无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精心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本组134例患儿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患处最后都结痂消退,皮肤恢复良好,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手足口病4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于2001年9~10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47例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采取有效的防治办法 ,杜绝该病的流行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47例 ,男28例 ,女19例 ;<1岁2例 ,<4岁40例 ,>4岁5例。幼托儿童38例 ,散居儿童9例。病程6~10天 ,平均7天。发疹前有发热40例 ,体温38~40℃ ;食欲不振、进食困难25例 ;烦躁、易激惹32例。多于发热的第2~3天口腔、皮肤出现疱疹 ,初始为红斑 ,几个小时形成水疱 ,周围绕以红晕 ,约2天后转为溃疡 ,多位于软腭、颊粘膜、咽颊部、舌面及齿龈。皮肤疱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患儿病床奇偶将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患儿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脑膜炎、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病死患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相较参考组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同时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促进患儿康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管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小儿265例,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对患儿在健康教育、心理、发热、口腔、饮食、皮疹、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总结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与护理管理经验。结果 265例手足口病患儿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治愈率100%。结论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与落实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脑膜炎、心肌炎及院内交叉感染;住院时间3~10d。结论应注意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皮疹情况和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及护理,做好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0例,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病发症发生,平均住院5~8d。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预防和精心护理,可使疾病疫情得到控制,同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且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迅速缓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18.
1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1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患儿基础护理与人工气道护理,注意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呼吸机等参数值,给予适当用药,注意护理动作轻柔,防止出现损伤,保持室内湿度与温度,随时进行调整。结果本组患儿经护理疗后均获得治愈。结论密切观察患儿临床征状表现,观察生命体征情况、通气参数等数据,保持患儿护理过程中最佳状态,提高护理人员对病情发展的预见性及应对能力,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质量、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为柯萨奇A16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较多,易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内发生。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健康带毒者,以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唾液和咽部分泌物中的病毒可经空气飞沫传播,被带有病毒的疱疹液、唾液或粪便污染的手、食物、餐具、洁具、玩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以后可出现厌食、口痛,口腔粘膜、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小溃疡,周围有红晕。1~2d手足口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多分布在手指、足趾和背部及指趾的褶处,一般在一周内消退。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因此,在该病流行期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儿童及小学生的晨检,一旦发现,应尽快在家庭隔离、治疗,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