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方法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17β-雌二醇(ES)对内皮素(ET-1)诱发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延长及其诱发的早期后除极的作用,并观察ES对分离的心室肌细胞的卜钙电流及ET-1诱发的卜钙电流增加的作用。结果显示:ES30μM灌流心肌细胞30分钟可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ET-150nM延长动作电位时程(P<0.01)并诱发早期后除极现象,给予ES可缩短ET1所致的动作电位的延长(P<0.01),并抑制早期后除极。ET-1增加L-钙通道电流并使其电流-电压曲线左移。ES可部分抑制ET-1的上述作用。结论:ES可抑制心肌细胞膜的L-钙通道电流及ET-1所致的钙电流的增加,早期后除极。ES对ET-1的拮抗作用亦可能是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低氧夏氧对豚鼠心肌细胞钾通道电流及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豚鼠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模型,研究低氧复氧对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及L型钙通道电流(Lca-i.)的影响,以探讨心肌低氧时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钾通道电流及钙通道电流,结果,发现低氧5~20分钟后豚鼠心肌细胞APD明显缩短(由384±65ms降至188±46ms,P〈0.05),外向性钾电流明显增加,电流-电压曲线随去极化增加呈线  相似文献   

3.
奎尼丁对吡那地尔诱导的犬右心室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由吡那地尔诱导犬右心室肌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观察奎尼丁对这种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1000ms刺激周长下,记录犬右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外膜下、M区、内膜下)在不同情况[正常对照、吡那地尔(2 5μmol/L)、吡那地尔( 2 5μmol/L) +奎尼丁(5μmol/L) ]的动作电位。结果 吡那地尔( 2 5μmol/L)在3层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使跨壁复极离散增大,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由(48 .5±9 .2)ms升为(128. 7±13. 5)ms(P<0. 01),进一步灌注奎尼丁(5μmol/L)后,减为(54 .3±10 .8)ms(P<0. 01)。奎尼丁部分恢复动作电位2相平台,延长了被吡那地尔缩短的动作电位时程。结论 在犬右心室肌组织,奎尼丁(5μmol/L)减小了由吡那地尔造成的跨壁复极离散,维持了跨壁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观察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主要复极期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低渗液(200mOsm/kg)灌流胶原酶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发生肿胀后的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变化,同时记录IK及其快、慢两种激活成分(IKr及IKs)的变化。结果:低渗液灌流后心室肌细胞迅速发生肿胀,动作电位幅度(APA)、静息膜电位(RMP)及阈电位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动作电位时程(APD)在600,1000和3000ms三种基础起搏周长(BCL)刺激时均缩短(P<0.05),尤以APD复极达50%和90%时缩短更为明显。APD生理性频率适应性消失且离散度增大。低渗性肿胀状态下IK电流幅度在3000ms长去极化保持时间(主要成分为IKs)刺激时从1134.33±150.17pA增加至1621.98±234.95pA(P<0.001,n=10);而在100ms短去极化保持时间(主要成分为IKr)刺激时从693.44±96.44pA降低至294.06±71.79pA(P<0.05,n=8);并且使IK的IV曲线向上移位。结论:低渗性肿胀的心室肌细胞IK特别是IKs的增加是引起APD缩短的重要因素,是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兔心肌心室间复极离散的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理和缺血状态下兔心室间复极离散,探讨临床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兔心室肌细胞,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正常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和缺血组(缺血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 cycle 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 ms]左右心室肌心内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化。结果对照组生理心肌的室间离散分别为(47.70±7.89)ms,(45.50±7.00)ms,(40.30±7.33)ms,(37.90±6.45)ms;缺血后心室间离散则分别为(91.90±7.67)ms,(91.40±7.62)ms,(88.60±7.78)ms,(89.20±6.91)ms。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复极离散,缺血状态下心室间复极离散增大。这种心室间的复极异质性可能是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低氧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钙、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低氧对单个家兔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L-Ica)、ATP敏感性钾通道电流(Ik(ATP)以及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以探讨急性低氧导致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的机制。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结果:低氧15分钟后心室肌细胞APD明显缩短(由491±57ms降至287±53ms,P<0.01);L-Ica峰值降低(由1.57±0.29 nA降至0.83士0.15 nA,P<0.01),电流-电压曲线上移;IK(ATP)通道开放,短暂外向钾电流(Ito)峰值增大(由4.76士0.43nA升至5.41±0.53hA,P<0.05);复氧2分钟后,IK(ATP)受到抑制(由2.98±0.37nA降至610.9±42.IPA,P<0.01)。结论:急性低氧时APD的缩短是L-Ica、IK(ATP)以及Ito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程序电刺激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0ms)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离散度 (APDd)与窦性心律时无明显差异 ( 34± 10msvs38± 9ms ,P >0 .0 5 )。随S1 S2 间期缩短 ,各标测点S2 的APD逐渐缩短 ,且与S1 S2 间期呈正相关 ,但激动时间 (AT)及其离散度 (ATd)、APDd、复极时间离散度 (RTd)逐渐延长 ;S1 S2 间期缩短至有效不应期 (ERP) +30ms后 ,S2 的APDd、RTd大于窦性心律及S1 S1 刺激时 (APDd :5 1± 8msvs 38± 9ms或 34± 10ms,P <0 .0 5 ;RTd :39± 10msvs2 4± 7ms,P<0 .0 5 ) ,但ATd无明显增大。心室内各点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 31± 14ms,ERP APD平均为 0 .89± 0 .0 8。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PES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但不增加传导差异 ,不易诱发VT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结果LPA0.1、1.0、10umol/L可浓度依赖性增加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APA)(P〈0.05,P〈0.01,P〈0.01),延长动作电位50%、90%时程(APD50、APD90)(P〈0.05),钾通道阻断剂TEA可部分阻断LPA对APD50的延长作用。LPA0.1、1.0、10umol/L可明显抑制Ik(P〈0.05)。结论LPA可增加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并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k。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对培养心肌细胞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和培养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作用。方法 采用悬浮玻璃微电极法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结果 SI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动作电位幅值(APA)、超射(OS)、最大除极速率(Vmax)、缩短复极50%及90%水平的动作电位时程(APD50、APD90);SI 0.1pg/ml对L-型钙电流可见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SI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除极参数降低,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对钙电流的抑制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进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正常及模拟缺血状态下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全细胞膜片技术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单个L型钙通道电流。肿瘤坏死因子α(100、300和500 ku/L)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的影响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模拟急性缺血时,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却明显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率分别为46.5%±3.5%、62.7%±3.0%和80,7%±3.7%,与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相比差异明显(均P<0.05)。正常灌流液中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峰值L型钙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但模拟急性缺血时其却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缺血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心钠素(ANP)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和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其对β受体兴奋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ANP可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尤其动作电位平台期缩短较为明显,20nmol/LANP灌流心室乳头肌可明显抑制β受体兴奋所致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延长。ANP这种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豚鼠乳头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采用缺氧及复氧豚鼠乳头肌模型,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不同浓度MT对豚鼠乳头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MT(0.002mmol/L)对正常及缺氧和复氧豚鼠乳头肌的动作电位(AP)有关参数及自律性均无影响;中等浓度的MT(0.02mmol/L)仅使正常乳头肌的AP复极达50%时程(APD50)缩短24%(P<0.05),但使缺氧乳头肌的AP复极达20%时程(APD20)、APD50和AP复极达90%时程(APD90)分别缩短68%、56%和43%(P均<0.01),并使静息电位(RP)、AP幅值(APA)和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分别增加30%、30%和45%(P均<0.01);高浓度的MT(0.1mmol/L)使正常豚鼠乳头肌的APD20、APD50和APD90分别缩短57%、54%和50%(P均<0.01),并且RP、APA及Vmax分别下降22%(P<0.05)、28%(P<0.01)和29%(P<0.05),而使缺氧豚鼠乳头肌的APD20、APD50和APD90分别延长92%、78%和50%(P均<0.01),对RP、APA及Vmax无明显影响。在复氧期间,0.02mmol/L的MT可使自律性的发生率从77.8%降至55.6%(P<0.05);而0.1mmol/L的MT则使自律性的发生率从77.8%降至22.2%(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锌对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作用及锌与慢钙通道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常规玻璃微电极技术和微机实时分析的方法,观察低钙、异搏定和锌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结果低钙、异搏定和锌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峰值(APA)均无明显作用,但可使超射(OS)和最大去极化速率(Vmax)降低;并影响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使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尤其是复极达峰值电位50%和10%的时程差(APD50-10)缩短更明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低钙、异搏定和锌均主要通过影响动作电位平台期而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与平台期的缩短是一致的,可见锌能阻断慢通道、降低钙离子内向电流,锌具有异搏定样慢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关附甲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盐酸关附甲素(GFA)对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ⅠNa)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机制。方法 用急性酶解法分离获得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离子通道电流,观察不同浓度的GF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ⅠNa的影响。结果 在测试电压-20mV的条件下,50、150、500、750μmol/LGFA使ⅠNa峰值电流密度与用药前比较分别降低了24.24%±2.78%、42.84%±1.39%、61.23%±1.34%和100%±0,各浓度用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对ⅠNa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4.38μmol/L150μmol/LGFA使ⅠNa的电流密度-电压(I-U)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峰值和反转电位,不影响ⅠNa的稳态激活曲线;150μmol/LGFA使氏。的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即向更负的方向移动;150μmol/LGFA使ⅠNa的失活后恢复曲线明显右移,明显减慢钠通道失活后恢复过程;150μmol/LGFA抑制ⅠNa呈使用依赖性。结论 GFA在50~750μmol/L范围内对ⅠNa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而且该作用具有使用依赖性;GFA对钠通道激活态无影响;GFA抑制ⅠNa是作用于失活态而发挥作用;GFA减慢钠通道失活后恢复过程。GFA对ⅠNa的阻滞作用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研究表明,单相动作电位的复极进程能够正确反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程。狗静脉注射氯化铯后早期后除极电位(EAD)的发生率为100%,单相动作电位90%复极时程明显延长(224.4±50.6ms VS 368.4±34ms),与QT间期延长相一致。氯化铯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于EAD顶峰,触发心律联律间期与EAD联律间期密切相关。硫酸镁使EAD和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消失。提示该心律失常为EAD触发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犬心室肌M细胞钙电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膜片钳全细胞方法研究犬心室肌内膜、中层 (M细胞 )及外膜细胞的L型钙电流的特性 ,并观察nifedipine(1μM)对三层心肌单个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心室肌内膜、M及外膜细胞在去极电压为 +10mv时 ,ICa ,L的峰电流pA/pF分别为 - 4.2 9± 1.2 4、- 5 .30± 0 .38、- 4.0 3± 1.19,P <0 .0 5。Nifedipine(1μM)对三层细胞动作电位均缩短。心室肌内膜、M及心外膜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达 90 %时程分别由用药前的 44 7.3± 47.0 ,5 2 4.2± 5 5 .2 ,438.2±39.3ms缩短至用药后的 30 2 .4± 42 .7,30 5 .4± 37.2 ,30 3.3± 37.6ms ,缩短率 32 .8% ,41.5 % ,33 .6 % (P <0 .0 5 )。表明犬心室肌内膜、M及外膜细胞的L型钙电流分布的差异性 ,可能是M细胞易于产生后除极及触发活动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晚期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观察酶解的成年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缺氧复氧期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的心室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增加,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APD90缩短(P均〈0.01)。福辛普利预处理可使晚期缺氧复氧的心室肌细胞膜静息电位降低,APD50、APD90延长,虽不显著(P〉0.05)。结论:福辛普利可稳定缺氧复氧心肌电生理活动,可模拟晚期预处理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氧复氧对豚鼠心肌细胞钾通道电流及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豚鼠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模型,研究低氧复氧对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及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以探讨心肌低氧时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钾通道电流及钙通道电流。结果:发现低氧5~20分钟后豚鼠心肌细胞APD明显缩短(由384±65ms降至188±46ms,P<0.05),外向性钾电流明显增加,电流-电压曲线随去极化增加呈线性变化,且能被优降糖所抑制,显示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低氧可抑制ICa-L,ICa-L峰值降低(由1.35±0.18nA降至0.76±0.21nA,P<0.05),电流-电压曲线上移,复氧后APD可很快恢复,ICa-L则不能恢复。结论:本研究提示低氧时豚鼠心肌细胞APD缩短不仅为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所致,而且尚有内向性钙电流抑制过程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牵拉刺激对离体豚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为探讨心肌牵张激活离子通道电流的特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标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引导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用微机化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NSA-Ⅲ)记录并处理信号。结果①牵拉心肌可加快整个复极过程,APD20、APD50和APD90均有缩短(P<0.05)。牵拉作用呈心肌长度依赖性。牵拉刺激对RP和APA无显著性影响(P>0.05)。②内向整流钾通道(IK1)阻断剂BaCl2(100μmol/L)可明显减弱因牵拉刺激导致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应用格列本脲、奎尼丁和氯化钆与未用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豚鼠心室肌存在牵拉刺激激活的外向电流,这种电流加快复极过程,使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②该电流可能与内向整流钾通道(IK1)有关,但是与ATP敏感性钾通道和IKr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和培养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方法 采用悬浮玻璃微电极法测定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测定心室肌细胞的钠电流.结果 SI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APA),且能同时缩短复极50%及90%水平的动作电位时程(APD50、APD90);SI 0.1μg/ml和1.0μg/m1对心室肌细胞钠电流抑制率是14.39%和23.48%.结论 SI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除极参数降低,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对钠电流的抑制是其负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