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 改良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膜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及下次妊娠指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于清宫手术时,无菌采集39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绒毛;改进消化、低渗、固定等原位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的关键步骤;G显带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39例流产绒毛标本中,培养成功38例(97.4%),其中检出异常核型26例(68.4%),与正常核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2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及其构成结果显示,核型异常以数目异常为主,与结构异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数目异常.改良的绒毛细胞培养法和原位制备法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耗时短及有利于准确进行核型分析的优点;对流产原因的查明,以及合理指导下次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索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为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对51例因胚胎停止发育而行人工流产的绒毛(其中行辅助生殖术后17 例),分别采用直接法或长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常规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直接法制备的21例标本成功14例;长期增养法制备的30例标本全部获得成功.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112例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细胞进行短期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成功检测绒毛标本105例,占93.75%(105/112)。其中,检出正常核型50例,占47.62%(50/105);异常核型55例,占52.38%(55/105)。异常核型中以数目异常为主,其中三体型最为常见(33例),三倍体6例,四倍体及复合三体各1例,嵌合体2例,性染色单体1例,结构异常6例,另有染色体正常变异5例;正常核型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开展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有利于判断本次流产原因,合理指导下次妊娠。  相似文献   

4.
滕奔琦  范建辉  章钧  崔金晖  侯红瑛 《新医学》2011,42(11):723-726
目的:探讨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初次自然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57例)和初次自然流产组(47例).清宫时取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22例(39%),初次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67%).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以及常染色体三体发生率均低于初次自然流产组(P均<0.05),两组X单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除细胞遗传学异常外,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防治需积极寻找其他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胚胎停育患者胎儿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对78例胚胎停育患者清宫后的妊娠组织行细胞培养后做染色体核型分析;若培养失败,采用FISH进行分析。 结果 78例胚胎停育患者的妊娠组织,染色体培养且成功用于核型分析者38例,其中检出正常核型23例、异常核型15例、常染色体三体8例、三倍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结构异常3例。40例染色体培养失败,采取FISH检测,检出正常染色体15例,异常染色体25例,其中常染色体三体占19例、三倍体2例、45XO 4例。 结论 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对胚胎停育的妊娠组织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对异常核型和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出有明显差异,对胚胎坏死时间长的妊娠组织,FISH成功率更高。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用于胚胎停育的原因分析,为下次妊娠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查因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就诊的156例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绒毛细胞培养与G显带核型分析,计算培养成功率,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主要异常类型.结果 156例自然流产孕妇中绒毛培养成功144例,培养成功率为92.3%,其中2...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孕中期羊水细胞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对53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于孕16-27w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行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并分析染色体核型,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追踪妊娠结局。结果:536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508例,成功率为94.8%。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508例中共发现23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4例,9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均行引产。结论: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载玻片-原位培养法(以下简称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在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来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 105例孕妇的羊水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培养、收获及制片,成功制片后用GSL-120扫描、捕获核型,对两种方法的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培养时间、分裂相、核型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105例羊水标本同时采用原位法、胰酶消化法两种方法进行培养,这两种方法的培养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羊水需求量分别为5、10 mL,培养基用量分别为7、8 mL。与胰酶消化法相比,原位法羊水细胞培养时间短,分裂相及优质分裂相数目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3,P<0.001;Z=-2.937,P=0.003;Z=-2.943,P=0.003)。两种方法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检出972例正常核型、128例异常核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真嵌合7例,染色体核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与胰酶消化法相比,原位法具有培养时间短、培养基用量少、羊水需求量少、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CNVplex)在孕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清除蜕膜后绒毛组织每份分为2个组,一组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另一组提取DNA采用CNVplex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96例孕早期流产绒毛中,细胞培养成功175例(成功率为89.29%),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8例(异常检出率为56%),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96例、结构异常2例;CNVplex检测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8.98%),检出拷贝数异常115例(异常检出率为59.29%),包括染色体整条拷贝数异常107例、染色体部分片段拷贝数异常8例。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的21例样本中,CNVplex共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16例。在175例2种方法都检测成功的样本中有10例结果不符,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2例多倍体、2例嵌合体以及1例易位型22三体CNVplex未能检出;其余5例CNVplex结果显示为染色体部分片段拷贝数异常,而染色体核型结果为正常或不明确,该5例样本均采用随访夫妻染色体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结论 CNVplex的检测成功率高,能有效检出染色体小片段拷贝数异常,适用于孕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快速检测,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2%,而AA患者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与高危组MDS患者相似,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196对不良妊娠史夫妇染色体核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6对不良妊娠史夫妇染色体核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染色体畸变与其表型效应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常规G显带分析。结果196对不良妊娠史夫妇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8例,占受检夫妇的14.28%;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75.0%;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7.15%;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占17.85%。结论染色体畸变是导致不孕不育、反复自发流产、生育死胎、畸胎的重要因素,对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应检查夫妻双方的染色体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A total of 3347 women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transabdomin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transcervic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or amniocentesis. Unless induced or spontaneous abortion had occurred, they had all completed up to 28 weeks of pregnancy at the time of analy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between total fetal loss in the transabdomin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group and the amniocentesis group (6.2% and 6.6%, respectively, SE difference 0.92%, p = 0.01). The total fetal loss in the transcervical group was 10.1%. When the number of failed procedures and those cases which were evaluated as infeasible for the assigned method, are compared, the overall sampling efficacy is less good transcervically than transabdominally. After pooling our data with data from the Canadian randomized study and the American non-randomized study, the difference in risk between transcervic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and amniocentesis was 2.1%, SE difference = 0.64%, p = 0.8.  相似文献   

13.
背景:Occludin蛋白是否在人早孕期胚泡植入中发挥作用,目前尚不能确定。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早孕的正常人流绒毛组织和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各30例,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表达等各方法验证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各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主要表达在于绒毛外的合体滋养细胞的胞浆,胞核和少许间质,细胞滋养细胞Occludin表达低。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表达等各方法验证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正常人流和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均有表达,前者的表达低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绒毛组织有表达,细胞滋养细胞Occludin低表达可能是细胞滋养细胞极性消失的原因之一,参与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形成,但胚胎发育停滞并不单是细胞滋养细胞侵润能力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自然流产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地区51对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同时比较流产次数和染色体之间相关性。结果 51对102例受试者中,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染色体异常32例(31.37%),其中以多态变异比率最高,占染色体异常数的56.25%,占总数的17.65%,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且与其他变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10例(31.25%),女22例(68.7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多态变异最常见,占56.25%;染色体多态性中以46XY(Y≥18)发生率最高,占33.33%,流产次数最高,占30.77%;RSA次数和染色体异常率中以流产3次异常率最高,占43.4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发性流产不仅和染色体结构有关,同时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结局者妊娠早期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早期单胎妊娠妇女314例,随访至孕3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及睾酮.根据妊娠结局及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妊娠结局者早期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妊娠组167例(53.18%);异常妊娠组147例(46.82%),其中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102例(69.39%),难免流产组29例(19.73%),胚胎停育组16例(10.88%);正常妊娠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及胚胎停育组[(3 104.6±1 507.1)、(2 361.0±1 057.9)、(1 250.0±624.5)、(1465.7±724.4)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雌二醇及睾酮水平与孕周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62、0.24,P均<0.05),孕酮水平与孕周无相关性(r=0.15,P=0.06).结论 动态检测孕早期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及睾酮可以指导临床医师保胎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异常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异常早期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例早孕期出现阴道流血,下腹隐痛或急性下腹疼痛伴晕厥、休克的患的超声检查进行结果回顾性分析,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B超诊断宫腔内无异常早孕229例,异常早期妊娠1781例(早期妊娠死胎380例,先兆流产817例,难免流产115例,不全流产225例,葡萄胎13例,异位妊娠231例),均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异常早期妊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受孕时间短,孕卵发育小,声像图表现不典型,结合血β-HCG化验进行B超动态观察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并进行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对从2007-01-2011-05因不育不孕和不良孕产史来本室进行染色体检查的1 521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 521例患者中检出2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其中不孕不育9例,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6例,胚胎发育异常、畸形6例.结论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可能是导致不孕不育和不良孕产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早期绒毛膜细胞原位培养及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用COOK公司的绒毛活检吸管,经宫颈吸取绒毛膜细胞(chorion ic villous samp lings,CVS)标本,分两组:1组直接行地贫基因诊断,另1组进行绒毛膜细胞原位培养,收获细胞后行地贫基因诊断。结果取材手术69例,64例取材成功,63例绒毛膜细胞原位培养成功,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8.44%。64例中有6例绒毛取材量极少,无法直接提取DNA行地贫基因诊断,经培养后完成基因诊断。产前诊断结果:63例中29例正常儿,异常34例,其中:Bart’s胎儿2例,HbH胎儿1例,α地贫基因携带者12例,HbCS胎儿2例,β地贫纯合子3例,β重型地贫6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5例,α β复合地贫纯合子1例,α β复合地贫杂合子2例。结论孕早期绒毛膜细胞原位培养方法简单易行,技术稳定,需标本量少,安全,结果可靠。可应用于地贫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