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德阳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分析德阳地区14家血液透析中心2018年6月1日~6月30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长期血管通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使用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50例,其中动静脉内瘘1405例(90.65%),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136例(8.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9例(0.58%)。动静脉内瘘、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平均使用时间分别为(46.27±36.11)月、(28.69±21.32)月、(27.99±15.27)月。透析通路血流量多集中在200~300ml/min。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左侧1019例(72.53%),右侧386例(27.47%)。最常见的吻合血管为桡动脉-头静脉1370例(97.51%),吻合方式绝大多数为端侧吻合(98.08%)。结论德阳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仍有下调余地。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与发展,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组38例、股静脉临时导管组46例、动静脉内瘘组42例,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限、并发症、透析充分性.结果 股静脉临时组使用时限明显低于长期颈内静脉组与动静脉内瘘组(P<0.05);动静脉内瘘组局部/全身感染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各组间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临时组最高,动静脉内瘘组最低;股静脉临时组透析充分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动静脉内瘘组的综合使用情况最优,而对无法行内瘘手术的患者,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留置同样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方法 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53例)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 (21例)2种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2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经AVF透析的患者53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21例.AVF患者年龄、感染等并发症较CTC组低(P<0.05); 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CTC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2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方法对18例人工血管堵塞后患者采用改良血管通路引血端穿刺点,从堵塞的人工血管与肱动脉吻合口下方进针,进入肱动脉,回血端穿刺外周静脉.结果吻合口穿刺与自体内瘘穿刺比较1,2,3年的血管瘤发生率分别为11.11%,3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 mm,节段狭窄直径1 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 mm,流速20 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 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内瘘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内瘘,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难度AVF的成功率,节约有限的血管资源。输尿管导管成本低廉,探查血管风险极小,值得临床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静脉穿刺5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临时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19.77%),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其他4种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重要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38月,评估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三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68例;经PTFE移植血管透析的患者1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18例。AVF患者的年龄及感染的并发症较PTFE移植血管和CTC组低(P〈0.01);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PTFE移植血管低(P〈0.01);CTC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虽未发生栓塞并发症,但3例患者血流量不足;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2,以AVF为最高(与CTC相比P〈0.01)。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PTFE移植血管和CTC仍可作为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AVF组)和无动静脉内瘘侧(NAVF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内皮舒张功能(EDD)随透析时间增跃有无改变及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AVF组、NAVF组肱动脉和健康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的变化以及肱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 本研究显示透析时间小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与NAVF组的肱动脉IMT、EDD均无差异(P>0.05);透析时间大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肱动脉IMT、EDD均低于NAVF组,差异显著(P<0.001);无论透析时间长短,两组的ED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NAVF组的肱动脉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与无动静脉内瘘侧肱动脉IMT、EDD因透析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敏  梁瑞弟  潘宝婷 《护理学报》2005,12(12):60-6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为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本透析中心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3种应对方式的分值与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被调查的血液透析患者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男、女性患者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5);透析时间≥4年患者采取“屈服”方式相对要多些(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类别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应对特点,正确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多贝斯)0.5,3次/d;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 1次/每晚,随访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4周、8周、12周检测患者血清CRP、白蛋白I、MT。结果和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CRPI、MT均明显降低,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明显(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及IMT,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作用越明显,临床疗效与辛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血透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透中心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开始在血透中心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统计对比实施前、后血透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报率以及患者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 RCA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较实施前提升(P0.05);RCA实施后,血透中心的护患纠纷发生率相比实施前降低(P0.05);实施RCA后,患者对血透中心护理的满意度相较实施前提升(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血透中心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血透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降低血透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20年7月起建立并实施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选取在中心行规律透析的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2020年4月至6月)与实施后(2020年7月至9月)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透析药品不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量.结果 ...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交接单在病房和血透中心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透析特殊要求、透析方式、脱水量等信息设计成表格式记录单,病房、输送中心、血透中心工作人员持交接单转运患者。结果:应用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交接单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转运相关投诉减少,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交接单设计合理、填写便捷,规范了转运交接流程,有效降低了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营造了病房、输送中心、血透中心工作人员及患者整体满意度提高的多赢局面,为更好地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声评价尿毒症患者MHD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组为40例尿毒症患者,经MHD 1年,超声评价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40例健康对照。结果:MHD前,研究组LAD、LVIDd、LVWPD、IVSD、VE、VA、E/e"、LVM、LVMI均增大,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E/A、EF差异不显著(P >0.05)。MHD后,研究组LAD、LVIDd、LVWPD、IVSD、VE、VA、E/A、E/e"、LVM、LVMI减小,EF值增加,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尿毒症患者MHD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改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至2010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  相似文献   

19.
Deborah Bowe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2008,35(4):371-7, 394; quiz 378-9
Intravenous iron therapy is widely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and anemia management protocols provide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IV iron therapy. The author's hemodialysis center implemented an initial anemia management protocol in 2004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program, detailed by Bowe and Ammel in the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 in 2005. Successive revision using the CQI process has resulted in additional benefits regarding patient outcomes, which are reported her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value of a CQI program for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ho have anemia and are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下,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行为、服药行为、生命体征的管理行为等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life,HRQOL)之间的关系很少报道.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HRQOL的关系,特别是自我管理行为与HRQOL的预测因子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设计以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抽样调查.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护理部和血液透析中心.对象本研究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完成.研究对象2003-07/2003-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二院透析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龄19~79岁,平均(52±12)岁.纳入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上,开始透析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每周两三次血液透析,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急性病和精神障碍者.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问卷(short-form 36health survey,SF-36)调查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HRQOL,运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自我管理行为和HRQOL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HRQOL的相关性.结果有效问卷107份,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躯体、社会心理活动是影响躯体健康的重要因子(回归系数2.709,R2=0.150,P<0.01);一般状态的管理、社会心理行为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回归系数1.126,R2=0.041,P<0.05).结论改善透析患者的躯体、社会心理活动和一般状态的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其HRQ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