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黄春  蒋伟  耿承芳  陈琪华  周洁 《江西医药》2010,45(12):1223-1224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仪对3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共检出主要过敏原31类111种,主要是螨类169例,占46.43%,蛋白103例,占28.30%,香烟95例,占26.10%.结论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摩拉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种类更多,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以频发瘙痒,有红斑、风团,可伴有划痕征为主要表现.病程超过两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笔者应用苦参素胶囊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IgE、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及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常规抗组胺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L-5及IFN-γ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IL-5均较前降低,IFN-γ、IL-15增高;观察组治疗后IgE、IL-5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及IL-1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可以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纠正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及体液免疫紊乱,对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5.
<正>2007-01~2007-12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51例小儿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6例,女55例;年龄1~14岁,平均6.15岁。急性荨麻疹54例,慢性荨麻疹97例。伴有腹痛5例、哮喘3例。病期7d至5年。所有患  相似文献   

6.
蒋伟  黄春  耿承芳  周洁 《江西医药》2014,(9):898-901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在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皮肤病中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提供的36大类近千种常见过敏原样本的快速筛查或患者提供的可疑过敏原,对经采用规范性治疗方法,规则治疗4周以上,无明显效果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212例,过敏性紫癜5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2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粉尘螨、蛋白、糖、小麦麸、花粉;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细菌、虾、蛋白、花粉、药物。212例慢性荨麻疹和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10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和74.07%。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过敏原检测种类多,覆盖面广,疗效明显,无试剂消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5例过敏性皮炎患者(包括荨麻疹101例,湿疹70例,接触性皮炎61例,特应性皮炎23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RA生物共振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安全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9%.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9%.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分别给予盐酸西替利嗪和生物共振仪治疗,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03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63%;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9.1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理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160例都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120例,阴性40例;然后给予特异性免疫疗法。结果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临床有效率为76.7%,阳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均未出现死亡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与细胞紊乱.基于白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种针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特异疗法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间就诊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的高于健康体检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原因之一,在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采用联合抗HP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和观察组(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IgE、HA、E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5-HT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较佳,可影响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46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方法可靠、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依巴斯汀治疗的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照组,另将同-时期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治疗用药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透明质酸(HA)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5-HT、ECP、HA及EO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对于降低疾病相关指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屏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玉屏风胶囊和依巴斯汀片,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两组疗程均为28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例中观察组复发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依巴斯汀,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枸地氯雷他定序贯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皮肤科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序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瘙痒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序贯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优于枸地氯雷他定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国产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50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国产西替利嗪,30例),对照组(口服比利时UCB公司产西替利嗪,20例)。每日10mg,急、慢性疗程分别为7d、14d。结果 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6.67%,不良反应轻微,与进口西替利嗪相比无差异显著性。结论 国产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作用强,无中枢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运用西药(咪唑斯汀和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抗敏止痒颗粒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寻找最佳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3%,显效率35.6%,好转率8.3%,无效率2.3%;对照组治愈率34.6%,显效率34.5%,好转率21.1%,无效率7.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