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5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传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未使用超声引导)的危重患者55例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穿刺次数少于参考组,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短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和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了解输液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12月本科336例行IVAP植入术患者和214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的病例资料,对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周期、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IVAP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周期、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PICC组(P<0.05);IVAP组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穿刺点血肿,无穿刺点感染、皮疹、静脉炎及静脉血栓;PICC组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穿刺点血肿、穿刺点感染、皮疹、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等,IVAP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P安全有效,简单可行,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 d,平均43 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98例设为治疗组,采用PICC穿刺的方法即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为颅脑损伤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途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98颅脑外伤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方法作为静脉输液途径。分别对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等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方面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穿刺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及时的保证了药物的有效的使用,减轻了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反应,减少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PCS)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53例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观察组),另外53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309.8±155.7)d,对照组为(76.1±38.2)d,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B、C级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出现操作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患者数分别为2例、3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可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32例和对照组(按传统PICC置管)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贵要静脉比例高,头静脉比例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黄记裕 《江西医药》2021,56(4):543-545
目的 分析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与X线定位的优劣区别.方法 以2018年7月-2020年6月为本次研究工作的起止时间,选取于我科住院并符合脐静脉置管指征的新生儿共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6例)及对照组(n=26例).研究组采用床旁超声实时定位引导脐静脉置管末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脐静脉置管后X线定位调整的方法,观察及对比2组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9.2%,导管留置时间10.88±1.07d显著长于对照组8.54±0.81d,并发症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30.8%(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脐静脉置管相比于传统方式的脐静脉置管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技术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与20例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操作时间、补液速度、抢救成功率及其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动脉导管鞘组耗时为(3.57±0.63)min,中心静脉导管组耗时为(9.74±1.36)min。补液速度动脉导管鞘组较深静脉导管组快(P〈0.01)。结论: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两组给药方法相同。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3%和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9〈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经深静脉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生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0-1792
目的:探讨两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A组65例,B组35例。A组采用德国贝朗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B组采用美国ARROW公司的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观察两组导管置管及使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过程中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术中渗血量、疼痛、操作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程中在使用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出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肿瘤患者常规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根据患者疗程、血管条件、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针对100例普外科手术术后行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并与100例进行常规护理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患者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分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静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注射顺畅度,药液外渗率,脱出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66.66%(24/36)。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疗效佳,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注药顺畅,药液外渗少,导管脱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