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所引起的症状,如皮肤潮红、轻度或者中度腹泻、右心瓣膜病变、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女性多于男性,呈现散发特点。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起源于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器官。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得到了提高。本文针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此疾病诊治水平,为后续的相关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以及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18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6例。结论:在胰腺内分泌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学相关激素水平测定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率以及为术前患者肿瘤浸润程度进行评估。手术切除则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受体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高表达,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受体.因此,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以实现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精准成像和靶向治疗.随着生长抑素类似物和放射性核素的不断开发,基于生长抑素受体的核医学成像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已成为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并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2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CT共计确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89.66%,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2级的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均呈现最高强化程度,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均呈现最低强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准确性较高,可为术前恶性程度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0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入选90例患者手术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检查方法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CT、DSA以及超声,阳性率分别为:81.1%、71.1%以及61.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感染患者采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效果理想,对确诊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相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3例.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经典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因肝脏多发转移行开腹探查术+肿瘤活检.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脾脏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随访期间,1例因发生多器官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多发生于胰头部,也可见于胰体尾部,呈浸润性生长,术前诊断困难,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卿松  魏正强 《现代保健》2010,(11):188-189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称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起源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属APUD细胞),可分泌多种激素,而某一特定的肿瘤则以一种激素为主,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一类较罕见且颇具特色的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0.4%-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影像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有关临床料;结果CT极MRI瘤体可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规则的圆形实性、囊实混合性或囊性团块,其中实性1例,囊、实混合性3例,囊性1例;瘤体均具有包膜,其完整者3例,局部呈浸润性生长2例。依据该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将其分为实性均质型、囊实混合型和类囊肿型三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及MRI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分泌肿瘤广泛存在于人体各部位,以胃肠、肺脏、胰腺、乳腺等部位居多,均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激素的功能,而分泌的激素暂时未能确定者称为神经内分泌癌.1965年由Raychowdhuri首次报道尸检中发现1例筛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我院2006 - 2009年收治3例筛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我们参考国内外文献,探讨筛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瘤发生率较低,是最常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全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0-80%.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2年8月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23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种定位、定性检查的应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院过去11年中胰腺肿瘤的影像检查所见,总结不同胰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Pearse提出APUD系一神经内分泌细胞组织的概念后,内分泌病理学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人们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深入的认识。近年随着新的细胞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的应用,胰腺内分泌肿瘤得到了早期诊治。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正位内分泌肿瘤一、胰高血糖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是发生在胰岛A细胞,偶尔亦牵涉D细胞的一种胰岛细胞瘤。它产生大量胰高血糖素,导致称为糖尿病—皮炎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瘤为一罕见肿瘤,发病率估计为每年4/100万,但却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有些患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就诊,所以易被误诊。加之该类肿瘤体积常较小,难以被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尤其是CT、MRI、DSA、胰腺灌注CT等影像学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临床少见,症状复杂多样,可由良性逐渐发展成恶性,病程缓慢,易与内分泌原发疾病相混淆.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普遍不足,误诊和漏诊常见,容易导致病人长期误诊误治,甚至出现严重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1,(6):150-150
4月12日,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对辉瑞公司舒尼替尼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符合2008亚洲诊断标准的AIP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总结胰腺及胰腺外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5例AIP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大。病灶区在T1WI上信号明显降低,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15例均见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见“鞘膜征”,9例AIP胆总管胰腺段的狭窄,3例ERCP均示胰管不规则狭窄,2例双肾多发节结影。结论:AIP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检查是诊断AIP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进行分析,探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进展,目的是提高该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组织的肿瘤,种类繁多,表现多样,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位置隐蔽,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常规影像学手段检出率低,定位较困难。而目前关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在诊断及辅助治疗NET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肿瘤大多位于皮层下,病灶位于额叶5例,颞叶3例,顶枕叶1例.病灶一般较大,肿瘤边界常较清楚,占位效应明显,但不伴或只伴有轻度水肿.病灶大多数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囊变、坏死8例,钙化3例,出血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9例.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增强8例,中度增强1例.结论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治国  谢宗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73-5175
目的 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研究新的病理学分类方法,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胃肠道病变32例,对肿瘤进行常规镜检,并做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部位、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32例患者可分为4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1 12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2 9例、神经内分泌癌9例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中来自前肠15例,中肠8例,后肠9例.不同类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表现各有不同.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学诊断是其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免疫组化的合理应用可提高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率新的病理学分类方法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