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法(VFSS)在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病理特征类型及影响环咽肌开放的因素。 方法观察3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患者的VFSS表现,并据此制订相应治疗方案。 结果3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通过VFSS检查可判断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病理特征类型,舌骨上肌群及舌骨下肌群收缩牵引括约肌前壁、食团推进及由咽部收缩产生的正压是影响环咽肌开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其中由环咽肌失弛缓引起吞咽障碍所占比例是5.7%~([2—3])。环咽肌是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ter, UES)的主要组成部分,UES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及颈段食管近端组成。正常情况下,环咽肌在呼吸时处于收缩状态,阻止气体进入食管,而在吞咽过程中松弛从而令食团通过。环咽肌失弛缓既可表现为松弛幅度减少或无松弛,也可表现为松弛持续时间缩短,导致通过食管的食物减少或不能通过,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共选取10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利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口颜面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及进食指导练习等。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结果上述患者经平均19.7次球囊扩张治疗后,其扩张球囊注水量由(2.65±0.91)ml增加至(8.20±0.92)ml,环咽肌开放功能显著提高,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共显效7例,有效2例,这9例患者能完全经口自主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进食糊状食物时,其咽部期残留明显减少,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现象消失,仅余下1例患者只能达治疗性进食水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其吞咽肌无力,环咽肌开放不全,仍存在误吸现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分级,发现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球囊扩张术能显著改善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咽期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的压力测量和定量扩张问题,设计开发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并予以临床初步研究.方法:该装置的导管和膨胀气囊部分以导尿管结构为蓝本,选择硅胶作为气囊材料,制成三个独立气囊,上下两个气囊为定位气囊,通过中间气囊对环咽肌张力进行测量及垂直定向加压扩张.将之应用于两名受试者(环咽肌失弛缓患者1例和吞咽正常受试者1例).结果:环咽肌失弛缓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Ⅴ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失弛缓,环咽肌压力值高;患者行扩张治疗5d后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降至Ⅰ级,吞咽造影检查基本正常,环咽肌压力值明显下降.吞咽正常受试者洼田饮水试验Ⅰ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正常,环咽肌压力值较环咽肌失弛缓患者低.结论:该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数据测量简单可靠,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医疗成本低,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点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1年后随访。结果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终点,28例患者中有22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固体食物、流质物及水,24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吞咽造影中,治疗后咽通过时间缩短(P<0.05);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终点时VFSS疗效评价显示总有效率达89.28%。1年后随访发现,23例(82.14%)患者均能从口进食普通食物;12例患者咽通过时间、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已接近正常。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且具有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必要性及治疗方法。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选择脑干梗死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2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检查。拟诊环咽肌失弛缓症。病例1单纯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而病例2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结果:经治疗后,2例患者均可独立自主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环咽肌正常开放。结论:球囊扩张术对于脑卒中引起的环咽肌失弛缓症并非必要。可通过咽喉肌肉神经运动功能,促进环咽肌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脑干卒中的常见症状,是造成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并全方位地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是一项多学科的任务。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策略,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放射性脑病、脑干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各1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和光纤内窥镜吞咽检查,拟诊环咽肌失弛缓症。利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牵拉导尿管,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球囊,使球囊反复多次通过狭窄的食道入口,逐渐扩张环咽肌。同时在颈部结合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进食指导训练。结果 分别给予4次及15次扩张治疗后,2例患者均可独立自主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吞咽动态造影是明确诊断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经口到胃的通道中的任何疾病均可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神经系统疾病、咽肌无力等~([1])。脑干损伤是最常见的引起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引起的吞咽障碍中,环咽肌失弛缓是常见原因。我们采用食管球囊造影联合CT引导,进行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成功治疗脑干损伤后顽固性吞咽障碍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功能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采用16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终点采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吞咽评级)、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20例患者临床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吞咽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SS咽通过时间治疗前(0.27±0.04)s明显高于治疗后(0.15±0.05)s(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后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延髓的损伤,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脑卒中发病后3d,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51%,其中脑干损伤引起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病率为80%~([1—2])。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3]有:(1)物理因子疗法: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技术;(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方法 回顾本院1例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延髓背外侧梗死后,导致环咽肌失弛缓,经常规吞咽治疗和球囊扩张术后未见明显好转,予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经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量表、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评定和透视荧光吞咽检查分析,吞咽功能改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吞咽功能正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环咽肌失弛缓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球囊扩张术在儿童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对1例1岁9个月小儿进行报道。结果经14次扩张治疗后,电视透视摄像造影评价(VFSS)显示:食物能较顺畅地穿过环咽肌处进入食道,钡剂在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残留量明显减少,无呛咳或误吸入肺部,环咽肌开放正常。患儿可拔除胃管,经口安全进食。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应用于小儿环咽肌失弛缓症,有效缓解环咽肌失驰缓,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冰水、常温水球囊扩张对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并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40例)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冰水球囊扩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温水球囊扩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共有36例患者可独立自主进食糊状食物,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显示食团在通过咽喉时,其环咽肌均正常开放,食物能顺利通过环咽肌,误吸消失。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环咽肌开放情况、留置鼻胃管例数、正常进食例数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评分(FOI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实验组平均治疗次数[(7.45±2.3)次/例]、平均住院天数[(16.7±4.8)d/例]、平均治疗费用[(6430±874)元/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水球囊扩张或常温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均能有效改善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障碍,并且与常温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冰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能进一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每周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终点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经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6周后,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13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15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仅3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11例进食糊状食物,7例效果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VFSS检查发现,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创新性球囊扩张术对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 方法30例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造影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终点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进食功能评价进行测评。 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球囊扩张术治疗10~24次后,15例患者中有12例进食功能改善,对照组仅7例进食功能有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频吞咽造影检查分析发现,治疗组12例环咽肌开放情况改善,而对照组中仅7例有所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吞咽造影检查中咽通过时间比较,治疗组中治疗前平均0.23 s,治疗后为0.1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球囊扩张术对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咽期及食管期症状。  相似文献   

17.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环咽肌常见疾病。环咽肌不完全松驰的原因尚不明,可能病因包括脑损伤、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继发于放射及手术瘢痕形成、插管后状态等[1]。环咽肌失驰缓症的病人因食物不能通过环咽肌而发生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更严重者导致窒息而死亡。我院采用环咽肌球囊扩张新技术,导尿管作为球囊扩张的工具,治愈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右上肢及双下肢乏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1月余。诊断:1.右侧脑梗塞恢复期;2.左侧脑梗塞后遗症;3.高血压病;4.鼻咽癌放疗后;5.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于2006年4月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鼻咽癌史23年,经放疗后病情好转未复发,留有左耳失聪后遗症;于2004年出现左侧颈总动脉狭窄,已行左侧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63/70mmHg。神志清楚,构音不清,右上肢及双下肢乏力,吞咽困难,带有鼻胃管,喉头分泌物多且粘稠,不能独立翻身、坐起,大小便正常,日常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纤维喉镜检查示“慢性咽喉炎”。吞咽造影示“环咽肌不完全开放”。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缺失并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切除术后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患儿。患儿无咳嗽反射,环咽肌完全不开放,误吸严重。予安装说话瓣膜,行呼吸训练、球囊扩张术、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吞咽手法训练及电刺激等康复。结果 7周后,患儿大口进食稀流质时发生误吸,有弱咳嗽反射,进食浓流质和糊状食物无误吸,环咽肌开放正常。于第11周拔除气管套管后拔除胃管,完全经口摄取足够营养。结论气管切开后并发严重误吸的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佩戴说话瓣膜和综合吞咽训练减少误吸,改善咳嗽反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和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 0. 05),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护理干预能提高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的治疗疗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VF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因脑梗死致环咽肌失弛缓症利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的临床经过。结果经38次扩张治疗后,患者可独立自主进食,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