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电生理特点,对34例PSVT进行TEAP,发现38例次中,AVRT18例次(47.4%),OAVRT16例次,AAVRTZ例次,显性预激5例,隐性预激13例次IAVNRT17例次(44.7%),AVNRTs-F16例次,AVNRTF-S1例;LART2例(5.3%),AAT1例(2.6%).OAVRT的R-P'最短70ms,S2-R无跳跃,AVNRTs-F的R-P'50~150ms,S2-R跳跃大于50ms.PI-CL与其对应的PSVT-CL间、PT-CL与PI-CL间,经直线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2、0.495;经直线回归,PI-CL=0.6×PSVT-CL+91ms,Pr-CL=0.45×PI-CL 98ms.发现这些电生理特征和建立回归方程,有利于OAVRT与AVN-RTS-F的鉴别,可提高TEAP诱发或中止PSV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差异,以确定经食管电生理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将142例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患者的术前食管电生理与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表心电图V1导联P波-经食管心电图P波(PVI-PE)〉25ms、心电图R波(R)-PE〉70ms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PVI-PE≈0、R-PE〉70ms为右间隔旁路;PVI-PE〉25ms、R-PE〉150ms,且R-PE〉PE-R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RT);PVI-PE〈25ms、R-PE〈70ms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论:经食管电生理的PVI-PE和R-PE对PSVT的类型及旁路定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小儿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突发突止、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规心电图常难以记录而影响诊断,我们采用食管电生理诱发PSVT,以明确对小儿PSVT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且在做射频消融术(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的患者116例,对比观察TEAP时多导ECG检查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本组116例初诊为PSVT患者、其中110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相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4.8%,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不符合,其诊断错误主要由于P波记录不清、RP标测不准确、属于复杂病例及不能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结论: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简化射频消融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照射损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计湘 《安徽医学》1990,11(2):32-34
<正>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DAVNP)是产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首要电生理基础,约占所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60%。本文报道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DAVNP26例分析,并简要探讨其临床电生理特征。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26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7~63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8例,心肌病3例,其余1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诊治药物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价值.方法 选择90例PSV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给予药物治疗,仍无法终止的患者给予TEAP治疗,并记录治疗前12导体表心电图及治疗时食道心电图,如不成功,间隔数10s再重复1次,同时记录刺激过程中经食道心电图.结果 药物治疗无效的60例患者,经TEAP治疗后,57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有效率达95%.结论 经TEAP能有效终止PSVT, 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不具备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条件的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食道心房调搏(TEAP)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是应用食道调搏仪,经放置在食道的电极导管,间接刺激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这样便可以对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发现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并可终止某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学(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 TEAP)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刺激新技术,其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特点。我院于1996年1月-2005年1月对208例患者进行了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及诊疗,现将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 (TEA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30例 ,并与普罗帕酮对比 ,结果TEAP终止PSVT有效率为 6 6 .7% ,且安全 ,副作用少 ,能对PSVT进行电生理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价值及各类型在食管心房调博上的特征。方法:对10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用腔内电生理检查(IEPS)和射频消融术(RF)。结果:发现食管心房调搏的诱发率为79.4%,食管心房调搏能鉴别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AVNRT S-F)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能鉴别左、右侧房室旁道所致AVRT顺向型,但不能进一步鉴别侧壁、后侧壁、后间隔等。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电极在食管中与左房的位置有关。故食管心房调搏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术前判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食道调搏方法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各型电生理特征,达到既诊断又治疗的目的。方法:2005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反复发作住院的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用食道调搏终止发作。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70.4%),占首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例(14.8%),居第2位,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及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各4例,各占7.4%,较少见。结论:食道调搏方法无创伤、复律快、无药物毒副作用,尚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是基层医院治疗、教学和研究心脏电生理简便、安全的方法,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陶涛  王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26-127
目的:探讨术前食管电生理检查与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对照。方法:100例患者用电生理刺激仪进行程序刺激,直至诱发出PSVT或达心房不应期。结果:与心内电生理对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94%。结论:术前仔细分析食管电生理特点,可以减少手术操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确定了252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190例(占75.39%),多发性损害174例占(69.05%),其中46例无自觉症状,3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体征;糖尿病病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大大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TEC-100C型眼电仪是一种新型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其特点是通过评析视觉系统对光刺激的生物电变化,反映视网膜和视通路功能状态。视路的某一部位有病变,可影响生物电反应及其传导。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视网膜各层次和机通路各节段疾病,客观地提供诊断依据。我院于1994年10月购进TEC-100C型限电生理检查仪一套,开展眼电生理系列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②视网膜电图(ERG)③眼电图(EOG)④视网膜振荡电位(OPS),共375例,临床检查最多的是VEP和ERG,检查人次337例,其余38例分别是EOG、OPS。在375例病人中,我…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很多见,在没有神经电生理柃查之前,DPN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体征。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能得到更早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死亡的判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我国卫生部编写的(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中,明确规定脑电图、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作为脑死亡诊断的实验室标准.而儿童脑死亡的诊断是否可以参照成人标准,而电生理检测在儿童脑死亡诊断中作用、发展现状,将在本文中做出介绍.  相似文献   

17.
周云连 《浙江医学》2010,32(7):1071-107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急症之一。由于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技术在儿科应用时存在较大的风险难以开展,因此目前国内小儿PSVT的诊断主要依靠体表心电图及病史资料,治疗仍以药物为主。PS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而且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病以婴儿时期多见。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婴儿PSVT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电生理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意义.方法用针电极记录拇短展肌动作电位,用表面电极记录拇指-腕、食指-腕、中指-腕感觉神经电位,腕-肘运动神经电位.结果经过腕部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少.严重病例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失神经改变.轻度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完全恢复.结论肌电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尚不足以诊断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131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值对比。结果:131侧正中神经中6侧运动神经动作电位、7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消失;95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腕部潜伏期(DML)延长;114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47块拇短展肌见有失神经电位。其中,拇指至腕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伍  卢瑛 《吉林医学》1999,20(4):207-208
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 126 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 C 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 95 例(占 7539% ),多发性损害 87 例(占 6905% ),其中 23 例无自觉症状,19 例无周围神经病体征;糖尿病病程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S C V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程的增加及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易发生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