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共使用256条外引流管和256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256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56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12例黄疸消退,并于术后4周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减轻黄疸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2月—2011年12月不能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2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PTCD 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137例(支架组),男83例、女54例,年龄(67.64±12.68)岁;姑息性胆肠 Roux-en-Y 内引流术73例(引流组),男50例、女23例,年龄(64.69±12.9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支架组和引流组均可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在身体状况、黄疸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在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引流组,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9.25±6.24)个月和(10.36±8.02)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去手术切除肿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选择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相比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及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断情况,以及ERCP相关性治疗,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MBD)、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ERCP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经ERCP检查,共成功发现病变显影54例(79.4%),其中壶腹癌(16/18)、乳头癌(10/12)、胆管下段癌(8/l0)、胆囊癌(5/5)、肝癌侵犯胆管(2/2)肝门部胆管癌(6/11)、胰腺癌(6/8).术后7d胆红素及AL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8例(14.8%),电解质紊乱9例(16.7%),并发消化道出血3例.49例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死亡12例(24.5%).结论 ERCP及其相关治疗手段能够减轻黄疸,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B超引导下应用PTCD治疗胆道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胆道梗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国产PTCD F8-F9套管针,在B超引导下行PTCD,在右腋中线第7~9肋间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局麻后皮肤戳孔3 mm,置入肝穿针,经肝行胆管穿刺,选择直径在5 mm以上且离肝下缘较远的扩张胆管。结果23例经皮肝插管外引流均获得成功,1次穿刺成功17例,2次穿刺成功6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21例引流获得较好效果。结论PTC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的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TC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并且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PTCD组患者手术后1周与术前TB、DB、ALT、AST和APK比较变化明显,PTCD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和内镜内支架植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0%,生存时间分别为(7.5±2.6)个月和(4.8±2.8)个月,PTCD组明显优于内镜内支架植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PTCD治疗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TCD治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消化内镜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置入技术是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高位梗阻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不能进行外科治疗的胆系肿瘤患者急需消除黄疸,顺应生理性引流,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比经消化内镜置入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胆道梗阻,塑料胆管支架,金属胆管支架,生物相容性”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biocompartibility”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及Medline(1989/2009)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筛选纳入35篇文献进行评价,探讨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的治疗现状、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经内镜置入胆管支架是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主要手段。胆管内支架主要包括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两种。金属支架在预防细菌滋生,保持支架持久通畅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价格昂贵。塑料支架较易细菌附着,胆泥淤积导致支架阻塞,但具有容易更换、价格低廉的优点。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均有待于提高,对于胆管恶性梗阻的患者,胆管内支架置入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有助于预防支架梗阻。对于胆泥的形成,支架的移位和堵塞,以及支架降解产物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了解梗阻性黄疸胆道内、外引流术式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43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中,胆道内引流32例,胆道外引流术11例,43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测得血清IL-6和IL-12含量。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内、外引流术前血清IL-6和IL-12低于正常组,行胆道内引流术后血清IL-6、IL-12的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免疫功能有所恢复,而胆道外引流术后血清IL-6、IL-12的值低于正常组,表明免疫功能仍受损。该结论提示在临床上对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行根治手术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应尽可能行胆道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16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11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80例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经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支架置入术后是否进行HIFU治疗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与单纯支架组(42例),对比2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期。结果 2组患者黄疸均在胆道支架置入后缓解。7例患者在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胆管炎。80例患者随访(5.13±2.94)个月。15例患者发生支架再狭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79 d,中位生存期为209 d;单纯支架组患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19 d,中位生存期为145 d;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胆道支架术后进行HIFU治疗及肿瘤分期较早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0.05)。结论胆道支架联合HIFU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HIFU能够显著延长胆道支架通畅的时间以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黄伟强 《医学信息》2007,20(10):898-89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上段胆管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方法对诊断为上段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实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胆道引流成功,所有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好转,随访1个月引流效果均较满意。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内皮引流是一种姑息性方法,如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或结合对肿瘤的化疗、放疗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