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6例,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其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少量外漏,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8.2±1.5)分降至术后(2.6±1.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2.78±0.62)分降至术后(1.31 ±0.32)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且可以减少患者和术者的放射线暴露,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手术入路有经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目的:探讨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83例,分别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入路组208例)或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入路组175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目测类比评分并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填充量、X射线照射次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25-98个月(平均43.3个月)的随访。(1)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射线曝光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 <0.05)。(2)单侧及双侧入路组组内目测类比评分、ODI功能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  相似文献   

3.
<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是指在X线透视的引导下,经椎弓根放置球囊,通过球囊扩张来复位被压缩椎体,再向骨折的椎体中注入骨水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对72例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共86个椎体行经单侧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椎体CT测量、模型实验和临床实验,初步分析经椎弓根单侧操作,预弯弹性引导针达到椎体对侧的可行性。方法对110例正常腰段和胸腰段椎体(T_(10)-L_5)进行水平位CT测量,了解弹性引导针达到对侧需要的预弯弧度和弧形长度,模型操作成功后,对4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进行术中实际操作,透视观察,进行影像学资料收集及分析。结果腰段和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单侧椎弓根放置弹性引导针,需要弧度35°±5.6°,长度4 cm±1.1 cm,可以达到椎体对侧,完成单侧椎弓根穿刺后放置球囊到对侧的初始步骤。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放置预弯弹性引导针到椎体对侧是确实安全可行的。是《安全性单侧椎体成形系统研发》课题中的最重要步骤,手术所需要特定的扩张器械和球囊尚在进一步完善中。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邻近椎体骨折:是常见的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约占术后再发骨折的50%。邻近椎体骨折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腰椎骨密度、初始骨折部位、骨水泥的材料及灌注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生活方式等,其中骨水泥渗漏后在脊柱局部形成硬性结构,影响邻近椎体间的受力状况,进而引发邻近椎体骨折。 骨水泥渗漏:是椎体成形术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骨水泥通过椎体骨折间隙或椎体静脉间隙发生渗漏,其发生率相对较高,多数无临床症状,无需采取临床干预治疗,但有可能因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截瘫、肺栓塞、局部或者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背景:临床上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的入路方式主要有单侧椎弓根入路、双侧椎弓根入路、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但对于3种入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仍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3种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40-71岁。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3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23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记录骨水泥灌注量与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随访1年,对比3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重建率、Cobb角改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获得海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伦审HKL20151203。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椎弓根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单侧椎弓根组、单侧椎弓根外组(P < 0.05),单侧椎弓根外组少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②3组间椎体高度重建率、Cobb角改善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组术后随访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③双侧椎弓根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椎弓根组、单侧椎弓根外组(P < 0.05),单侧椎弓根外组低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④双侧椎弓根组邻近椎体骨折率低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⑤结果表明,3种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椎弓根入路可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ORCID: 0000-0002-6589-3407(张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1)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 <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 <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2...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是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具体的椎弓根入路方案研究尚少,采用单侧还是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方案治疗,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后凸侧凸Cobb角矫正度数、椎体平均高度变化、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34%)比双侧组(37%)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1 > 0.05)。两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侧凸Cobb角矫正度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前或治疗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两组间治疗前或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1年目测类比疼痛评分、OD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单侧组骨水泥注入量比双侧组低(P=0.001 < 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短(P=0.000 <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提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均有满意的止痛和修复效果,尤其是单侧入路具有水泥注入量少、渗漏率低、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开口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利用单侧侧方开口的骨水泥推注器,一侧经椎弓根建立通道,在DSA透视下沿工作通道将低粘度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连续透视并调整开口方向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5例(33椎体), 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 结果 25例患者随访时间6~12月,平均每节手术时间(27.75±5.29)min,每节注入骨水泥(3.8±0.92)ml,VAS评分术前(7.12±0.78)分、术后3 d(2.2±0.57)分、术后12月(1.44±0.71)分,与术前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术中DSA透视及时终止骨水泥渗漏4例,椎体前方及椎间隙渗漏各1例, 椎旁渗漏2例,无椎管内渗漏,无神经及血管并发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侧方开口骨水泥推注器可有效改变术中骨水泥的弥散方向,有效控制骨水泥的进一步向外渗漏,通过调节开口方向可通过单侧椎弓根入路达到骨水泥的双侧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后外上方入路单侧穿刺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科收治的109例(14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平均年龄(76.7±9.9)岁(55~96岁),采用后外上方单侧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注入的骨水泥体积、并发症发生率、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穿刺针尖端的最终位置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椎体中的扩散。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随访(9.1±2.9)个月。每个骨折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0±3.5) min。注入骨水泥的平均体积为(4.8±0.6) m L。术前平均VAS评分为(8.4±0.7)分,术后1 d为(1.6±0.6)分,末次随访为(1.2±0.6)分。术前ODI平均得分为(70.97±7.73)分,术后1 d为(27.99±4.12)分,末次随访为(19.65±3.49)分。穿刺针尖端的最终位置:119根穿刺针到达中线,15根接近中线,10根超过中线。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类型:81例为类型1(56.3%),37例为类型2(25.7%),18例为类型3(12.5%),8例为类型5(5.5%),无病例为类型4。1例术后出现气胸,无其他并发症(如血肿、骨水泥栓塞、脊髓及神经损伤)。结论 椎体后外上方入路单侧穿刺的椎体成形术,可较为方便地穿刺至椎体中线,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经过5.31个月的随访,手术均获得成功,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结论 对新鲜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为手术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科对经过保守治疗9个月以上仍无效的20例(22足)跖筋膜炎患者,在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在足底内侧建立两个通道,首先在跖筋膜下方进行清理、松解,切开跖筋膜内侧1/3-1/2,进入跖筋膜上方间隙进一步松解。12例存在跟骨骨刺给予切除骨刺,3例存在足底麻木者给予松解足底外侧神经及第一分支。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9月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0例(2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术治疗后,随访6~9个月,20例(22足)患者AOFAS-HA评分明显增高,平均由46.8分升高到89.1分,VA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由8.6分下降到1.2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术具有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是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PVP治疗的78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单侧组33例,男6例,女27例,年龄56~100岁,平均(74.2±9.6)岁;双侧组45例,男6例,女39例,年龄57~94岁,平均(75.0±8.3)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后凸Cobb角恢复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56.9±29.7) min较双侧入路组(71.1±25.7) min短,骨水泥平均注入量(2.6±1.0) mL较双侧入路组(4.1±1.1) 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骨水泥渗漏率18.2%(6/33)略高于双侧入路组15.6%(7/4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程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短、穿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血管瘤11例,共18节椎体,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9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无胸腰背部疼痛加重,未出现血管瘤复发,无椎体骨折出现。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测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分析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安返病房,随访时间为13~21个月,平均16.7月。相比椎体成形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月较对照组BMD及OPG均有一定程度增高(0.05);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月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后续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0.05)。相比椎体成形术前,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优于术前椎体高度(0.05);且治疗3月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较优于对照组(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obb角明显减小(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持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一定程度增加椎骨骨密度,抑制骨保护素的降低进而防止骨破坏,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以及疗效。 方法 2013 年8月- 2016 年8 月采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321例,男170例,女151例,年龄在46~84岁,平均76岁,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3月跛行率及Trendelenburg 征阳性率、并发症,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 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为8.4cm(7.0~10.0)cm,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110~300)ml,手术时间平均40 min(30~50)min,术后平均下地行走时间为2.5d(2~5 d),术后3个月跛行率及Trendelenburg 征阳性率3%,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情况,随访时间最短3月,最长达3年,平均Harris 评分达94.5 分。 结论 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多个胸、腰椎骨折所致疼痛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和止痛机制。方法: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为充填材料,在CT监视定位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结果:31例52个压缩性骨折椎体只需治疗35个,PMMA平均充填量为2.6ml,术中PMMA渗出者3例3个椎体,无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为77.4%。结论:少充填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椎体的PVP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改良Goel术式)的可行性及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上颈椎手术治疗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71(35.1±16.9)岁;陈旧性齿突骨折不愈合所致的寰枢关节不稳定13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后脱位、不完全脊髓损伤4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椎枕骨化的寰枢关节可复性脱位6例。患者均接受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术中在2~20倍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寰枢关节后方的神经血管丛,显露并直视寰椎侧块、枢椎峡部全长、寰枢侧块关节后方,并以其为解剖标志直视下确定进钉点、建立钉道,然后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峡部螺钉。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以及螺钉位置和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寰枢前间隙(AA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23例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0.8)h,出血量(80.4±17.8)mL。术后第2天复查CT示枢椎峡部螺钉均位于骨内,位置满意。术后3个月AADI(屈曲位)以及JOA评分分别为(2.5±0.8) mm和(11.8±1.8)分,较术前的(8.8±2.6) mm和(9.2±1.5)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52、12.058, P值均<0.01)。随访6个月CT示植骨融合良好。未见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结论 术中使用显微镜辅助放大与照明,实施改良Goel术式比裸眼下施术具有更好的可行性;通过对后方神经血管丛的精细解剖,使相关解剖标志可被直视,从而提高了该手术安全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入路(DAA)改良切口和经典切口的解剖特点,为术中避免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由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国人尸体髋关节及股骨标本6具6侧,其中男2具2侧、女4具4侧,年龄48~72(61.7±8.2)岁。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方式做DAA手术切口,切口起点均为髂...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关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非常有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4例167个椎体,根据麻醉记录对局部麻醉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10 min 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均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以3 min时最为明显(P < 0.05,P < 0.01),10 min时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同时心率也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时间点明显加快,同样以3 min时最为明显(P < 0.05,P < 0.01),10 min时心率基本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后所有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百分数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一过性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