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距150年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的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对当今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研读有关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伤寒杂病论》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其所倡导的辨证论治思想与当今肿瘤治疗中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肿瘤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端,呈现出多部位的损害并产生多种变证,针对肿瘤疾病的演变过程和产生的诸多变证,《伤寒杂病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因势利导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宝贵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理法方药对现代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通过六经辨证的体系以及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伤寒杂病论》的398条原文中,并非只着眼于理法方药,其中与针灸有关的论述共35条,而太阳篇占21条、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五十二病方》、《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等出土文物及《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有关方药方面的文献进行综合剖析和论述,使《伤寒杂病论》成书前的方药及其方剂中“辨证施治”法则的具体运用等状况得到较深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直接来源及间接继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所载方剂被尊为"经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方剂,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可靠。其中,很多方剂名称相同而仅有大小之分,文章试从病机、主证、治法、方药、用量等方面阐述《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大、小"之别,并阐明张仲景此为的深意,深入体会张仲景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思想,旨在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开拓治疗思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所记载的方剂上溯歧黄,下逮百事,被称为“方书之祖”。其组方精简,配伍严密,科学性很强,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方剂的配伍主导着药物在方中的功效发挥。我们对《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配伍与功效发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麻黄是全书使用频率较高的药,《伤寒杂病论》载205方,含麻黄的方剂共有25方,占总方的12.20%,仅次于甘草和桂枝,麻黄在《伤寒杂病论》中功效广泛且特色明显,现将麻黄的不同配伍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简论仲景方药的双向调节张改莲张居运(河南省西峡县卫生学校,河南474500;西峡县中医院,河南474500)主题词张机《伤寒论》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是我国古典医学著作之一,是阐述多种外感病辨证论治和杂病论治的专书。笔者在反...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常见的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困扰,甚至影响工作及家庭生活。临床上,《伤寒杂病论》之方在妇科领域多有应用,疗效显著。现笔者试从《伤寒杂病论》着手,探析经方治疗围绝经期情绪不宁、失眠、汗出等常见症状的理法方药,以期为临床更好的应用经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代伟大的医学家,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后人多誊之为医圣。其遗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统括多种外感热病与杂病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医学经典巨著,为祖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开拓了  相似文献   

10.
《医垒元戎》系元代医家王好古(1200-1264)所撰,凡12卷.该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病.其特点是打破了伤寒与杂病的界限,既把六经辨证的原则用于杂病,又把杂病方药用于六经诸证,将伤寒与杂病的治疗统一起来,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书现存多种版本,经调研考证,归纳为12卷本和1卷本2类.12卷本系全本,为王好古所撰,而1卷本则仅摘录其要义,并非全文,为元代杜思敬所辑.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期,由医圣张仲景所著,其所载方药至今大部分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被尊称为"经方"。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症。《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应用甚广,其中《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8首,除去重复的葛根汤、大小青龙汤3首,《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达28首之多,且应用出神入化,配伍严谨灵活,应用于临床均有很好的疗效。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虚劳最早见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该书因战乱散失,后世将其杂病部分整理成《金匮要略》.张仲景在著作中系统论述了虚劳的脉、证、治、方药,在对虚劳病的治疗上强调重视脾肾、甘温扶阳,调补阴阳、缓中补虚,并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的大师张仲景的原著《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后人把伤寒部分专辑为《伤寒论》,以论治外感病为主;杂病部分专辑为《金匮要略》,以论治杂病为主。从此《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变成两部经典著作。中医常说的四大经典,张机独占半壁,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学中医者必读之课本。故作者以"杂病"冠  相似文献   

14.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创立了辨证论治法则,为后世温病学说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就《伤寒杂病论》对温病学说发展的贡献作一概述。一、阐明了温病主证及病因张仲景“勤求古训,搏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在《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伤寒杂病论》失眠相关经典原文及方药,总结出经方中的失眠药对,分析失眠药对配伍规律及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论述失眠病机总以阴阳失交为关键,或阳盛扰动心神,或阴衰心神失养,或二者兼有。《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配伍严谨,按功效可以分为6类,包括清热安神药对(栀子-豆豉)、和胃安神药对(栀子-厚朴)、滋阴安神药对(黄连-阿胶、百合-生地)、养血安神药对(酸枣仁-川芎)、温阳安神药对(附子-干姜)、重镇安神药对(龙骨-牡蛎)等。[结论]《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发挥合用增效的优势,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准则,辨证分型为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若临证应用得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伤寒部分经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而形成后世流传的《伤寒论》,而杂病部分则直至北宋年间林亿等人删减校订了翰林学士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而形成后世流传的《金匮要略》。该文试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含有甘草生姜大枣的方剂中归纳总结仲景对草姜枣的配伍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外感伤寒”、“内伤杂病”二者概念的沿袭,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杂病的形成责之于内,其实不然。作为医方之祖和治疗杂病典范的《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虽不忽视正气抗邪的重要作用,但尤为重视外邪对人体的伤害,倡导以邪为主的治则治法,其理法方药一...  相似文献   

19.
浅识《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在中医内科急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医圣张仲景以《内经》、《难经》等理论为指导 ,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 ,著成《伤寒杂病论》。一部分以六经分证概括 ,认识外感病 ;另一部分则以脏腑病机来分类概括 ,认识内伤病。其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辩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辩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非王叔和原本所固有,主要论据有:从王叔和撰写的《脉经》序文、书名及其卷一至卷六论脉部分已经将仲景著作中有关论脉的文字直接引用并明确标注等来看,卷七至卷九不应该收载有《伤寒杂病论》内容;王叔和确实整理过《伤寒杂病论》,但收录在《张仲景方论》一书,而不是《脉经》;孙思邈撰写《千金要方》时所看到的《脉经》也没有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是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之后、北宋校正医书所校勘《脉经》之前,为了使《脉经》这部纯理论著作广为流传,才将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内容的《张仲景方论》的一个古传本径直加入《脉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