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仲瑛教授从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擅长从风痰论治。认为风痰阻肺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病机病证,风邪为患有外风与内风之异,外风责之于肺,内风则与肝、脾有关。缓解期虽以正虚为主,但风痰内伏之宿根仍然存在,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在扶正治本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祛邪。据此认为风痰阻肺之病机贯穿于哮喘病的全过程,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玉教授认为儿童鼻鼽的发生,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亏虚,夙根(痰饮)伏肺,外因责之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致敏原接触,饮食无节制如生冷咸酸等引动内伏之痰饮,风痰相合阻滞鼻窍而发病。风与痰的病理特征贯穿本病的始末。彭玉教授指出:鼻鼽病机衍化的基础是风痰阻肺,风、痰贯穿疾病的始终,并提出"祛风化痰"的基本治疗大法。在此,本文介绍彭玉教授从风、痰角度辨治儿童鼻鼽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儿童鼻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属中医“哮病”范畴。古代文献多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宿痰伏肺。何明教授在临床中发现,痰饮伏肺虽为哮病之“夙根”,但“风邪”和“脏腑虚损”是哮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更是难治性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据此总结出“三因”致哮的理论,提出了以“风、痰、虚”为核心的哮病辨证治疗新思路,在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哮喘缓解期主要病机是正虚邪恋,其正虚有肺脾气虚,营卫失和,肺肾阴虚,肺脾肾三脏俱虚等,其邪有风,寒,热,湿,痰,食等;哮喘患儿的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多见。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可运用中药汤剂,冬令膏方,穴位敷贴等方法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提出支气管哮喘病变本位在肺与肝,病理本质为痰气交阻;宿痰伏肺、虚风内生,为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支气管哮喘发病与体质偏颇、外邪侵袭、劳倦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沈其霖教授擅长诊治慢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系疾病。沈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寒邪挟风邪,治以温肺祛风,可加用清热化痰药。过敏性哮喘本虚在肺、脾、肾,标实是风痰,病位在肺,咽喉亦是该病症状最明显之处,治以祛风化痰,固护肺、脾、肾。肺痿以本虚为主,标实为次,治疗应扶正虚、行气滞、化痰浊、祛血瘀,并应加强消散肿结之药,不仅祛邪滞,还可防癌变。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主要责之于“宿痰”伏肺,治疗多从化痰着手.韩新民教授认为,“瘀”亦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痰瘀互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并于2003年提出了“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的学术观点.对此学术观点从临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痰瘀关联、肺肠相关的机制,证实了“哮喘必当活血通腑”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法则之一.通腑能够急折哮喘危重之病势、化瘀可以去除哮喘之病根,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及反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可分为多个类型,诸如肝气亏虚且郁结型、痰热蕴肺型、风寒哮喘型以及肺脾两虚型等,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而痰饮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了整个病程。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聚湿成饮,凝液为痰,痰饮伏于肺而成为哮喘潜在的致病因素。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祛痰法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正虚和邪实两方面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各医家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病机认识和治疗方法。[结果]各医家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从正虚和邪实两方面论治,从正虚治疗主要包括单独从肺、从脾、从肾论治,从肺脾、肺肾、脾肾治疗以及从肺脾肾三脏综合论治;而从邪实治疗则包括单独从风、从痰、从瘀论治以及痰瘀综合治疗。[结论]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即在改善患儿体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以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小儿一种常见而难治之病,易反复发作.宿痰内伏,是小儿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也是根本病因.而宿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脾、肾密切相关.哮喘发作重在治肺,缓解宜治于脾,稳定当治其肾.笔者将哮喘分为三期,采用分期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肖和印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丰富,认为该病乃内外合邪致病,外因以风邪为首,内因多责之于脾虚痰伏,肝热移肺,病位多与肺、肝、脾3脏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风邪外袭,引动伏痰,肝热夹痰犯肺,搏结气道,气逆不降,咳嗽不止,治疗以疏风柔肝,健脾化痰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分别从外感六淫和五脏虚实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肺、脾、肾虚为本,风、痰、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急性期以祛风化痰、活血散瘀为大法;缓解期则从益肾、补肺、健脾3个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16.
王烈教授毕生致力于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对小儿哮喘病的防治有独到的见解。尊古创新,首创哮喘三期分治论,并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止哮汤、缓哮汤、防哮汤、固哮汤、哮咳饮等一系列防治哮喘的方剂。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反复发作是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亏、脾虚、肺弱以及风、气、痰、瘀有关。哮喘发病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病理因素是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痰浊蕴肺,表现为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故王老在三期分治过程中始终贯穿祛风、理气、除痰、化瘀之法。文章从风气痰瘀论治小儿哮喘,认为祛风、化瘀是治标,固肺、脾、肾之气,从而达到化伏痰是治疗哮喘之根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文献,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性证素以(外)风、气虚、火(热)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两证素组合以风邪犯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等为主;三证素组合时以肺脾气虚、风寒束肺等较为常见。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性主要为(外)风、气虚、火(热)和痰,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政  李玲 《中国医刊》1999,34(9):46-48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等邪气所致 ,或素有痰饮者感受诸邪更易发病。本虚则责之于肺、脾、肾诸脏亏虚。或本有肺、脾、肾虚 ,感受外邪而发病 ;或外邪侵袭发为哮喘 ,日久诸脏受损 ,终致本虚标实之虚实兼杂症。其中血瘀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何种哮喘 ,轻症可以逐渐自行缓解 ,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发作时 ,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每分钟呼吸常在 2 8次左右 ,持续一…  相似文献   

19.
小儿哮喘内因责之于"伏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外因则与六淫之邪、饮食调护、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有关。湿邪与小儿哮喘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主要包括:脾虚生湿酿痰,上贮于肺,留为伏痰;肺脏气机失调,湿由内生,哮喘迁延;肾虚水湿上泛,聚而为痰,动则为喘;湿邪侵袭肺卫,触动伏痰,发为哮喘。无论内伤或外感,湿邪在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在本病的治疗中应注意祛湿方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儿先天禀赋有异, 形成“伏风”内潜的体质, 加之贼风外邪侵犯, 两风相合引起哮喘发病。提出在传统哮喘发作期、缓解期的分期方法之外增加迁延期, “消风法”三期分证论治小儿哮喘: 发作期疏外风消伏风, 降气平喘; 迁延期扶正气抑伏风, 缓解发作; 缓解期补脏气御外风, 调补肺脾肾。论述如何从消风论治小儿哮喘三期证候, 明确哮喘“伏风”证候演变特点及辨证治疗规律, 结合现代机制研究, 为小儿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