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分析4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建立2004--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8例SLE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并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08例SLE患者脏器损害中肾脏损害最常见,达82.1%,免疫学指标中抗核抗体(ANA)阳性最常见,达91.9%。而≥50岁患者的肺部受累或视觉障碍发生明显多于〈50岁组患者,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发热、ds—DNA抗体阳性率以及疾病活动指数≥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0岁组患者。男性组患者肾损害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而光敏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女性组患者。结论:SLE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疾病,在临床症状和免疫学指标上有其特征性改变,因而重视早期诊断,对延缓SLE患者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4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同期住院的424例非老年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472例SLE患者男女比例为1 ∶ 8.08,老年患者占同期所有SLE患者的10.17%。与非老年组SLE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男女比例(1 ∶ 3.8)较高;关节炎、发热、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补体C4降低的发生率;抗RNP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降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LE老年组患者肌痛、肌无力、浆膜炎、心脏损害、肺脏损害、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而蝶形红斑、脱发、肾脏损害、雷诺现象、光敏感、补体C3降低的发生率和抗双链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阳性率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老年SLE患者临床特征具有轻型化、非典型化特点,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指标阳性率较低,临床上应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60抗体水平及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了60例SLE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抗HSP70、HSP60抗体水平和采用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抗体水平。结果:SLE活动期患者抗HSP70和HSP6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稳定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的狼疮肾病患者抗HSP7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病组;SLE患者中EB病毒感染阳性组抗HSP70和HSP60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EB病毒感染阴性组。结论:抗HSP70和HSP60抗体可能在该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SLE脑损害危险因素的临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初步探讨发生SLE脑损害(NPLE)的危险因素,对17例NPLE患者及29例无脑损害的SLE(非NPLE)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的统计学比较,并分析NPLE与各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PLE病组发热、血小板减少、抗Sm抗体阳性、脑脊液(CSF)抗核抗体(ANA)阳性、CSF蛋白增加及氯化物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PLE组(P<0.05),而盘状红斑发生率则显著低于非NPLE组(P<0.05);发热、血小板减少、抗Sm抗体阳性、CSF ANA阳性、CSF蛋白增加及氯化物减少可能是发生NPLE的危险因素,盘状红斑及抗Ro抗体阳性可能是NPLE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红斑狼疮(LE)疾病亚型及其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7例盘状红斑狼疮(DLE)、6例硬皮病、5例皮肌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uA水平,根据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对LE患者AnuA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水平与SCLE、DLE、硬皮病、皮肌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01);SLE活动期患者血清AnuA水平与SLE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均<0.01);SCLE、DLE、硬皮病患者血清AnuA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皮肌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uA水平与SLEDAI有明显相关性(P=0.015,r=0.441),SLE患者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nuA水平与LE的亚型和是否活动有相关性,对诊断疾病、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抗Sm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72例SLE患儿分成无活动组和活动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儿的血清抗Sm抗体,分析抗Sm抗体与SLE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72例SLE患儿中无活动组28例(38.9%),活动组44例(61.1%)。血清抗Sm抗体阳性17例(23.6%),阴性55例(76.4%)。抗Sm抗体阳性者肾损害的发生率(70.6%,12/17)高于抗Sm抗体阴性者(41.8%,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活动组抗Sm抗体阳性14例(31.8%,14/44),无活动组抗Sm抗体阳性3例(10.7%,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清抗Sm抗体不仅是SLE患儿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SLE病情活动及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伴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伴雷诺现象(RP)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4年在我院住院的42例拌RP的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116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与无RP组相比,有RP组出现脱发、肌炎/肌病、心脏受累和肺动脉高压的几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6.90%-83.33%,9.48%-23.81%,29.31%-59.52%,1.72%-21.43%,P<0.05或0.01)。γ-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抗RNP及抗Sm抗体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分别为50.52%-73.68%,68.47%-87.80%,24.04%-70.00%,7.69%-35.00%,P<0.05或0.01)。而两组患者在肾炎、神经系统受累及血液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125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15年的随访,其中包括全部的1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并发右心衰竭(有RP组)。结论:SLE患者出现雷诺现象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对伴雷诺现象的SLE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红斑狼疮患者的光生物学反应,了解红斑狼疮光敏感性与其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41例红斑狼疮患者进行UVA最小红斑量(UVA-MED)及UVB最小红斑量(UVB-MED)测定,同时评估测定结果与光敏感病史、临床病情及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1例红斑狼疮患者中,19例(46.34%)UVA-MED和/或UVB-MED降低。其中11例仅UVA-MED降低、5例仅UVB-MED降低,3例UVA-MED及UVB-MED同时降低。19例红斑狼疮患者接受2 ~ 4 MED的UVA或UVB照射后产生的红斑持续2周及以上仍未消退。光敏试验阳性组及阴性组抗Ro/SSA抗体的发生率分别为52.63%及9.09%(P = 0.001),但光敏试验结果与光敏感病史、临床病情及其他血清学检查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UVA及UVB可能同时参与红斑狼疮皮损的发生。MED的测定有助于红斑狼疮光敏感的判定。抗Ro/SSA抗体与红斑狼疮光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班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SLE患者的发病年龄构成相对不集中,10-20岁年龄段发病最高;易并发狼疮性肾炎且肾脏损害较重;ANA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可能与狼疮性肾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男性SLE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2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临床及实验资料,并与以往报告的160例SLE及Sontheimer等报告的27例SCLE进行了比较.SCLE较SLE皮疹及光敏发生率高,而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少,同时发现SCLE的血液系统受累也较少.SCLE病人中的抗Ro(SSA)和(或)抗La(SSB)抗体阳性率为63.6%我们还发现,在SCLE中,环形红斑型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更少,低补体血症发生率也低,而抗La(SSB)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约半数病人可以不用激素治疗,对DDS的治疗反应较好.丘疹鳞屑型则均需要激素治疗.我们认为SCLE是红斑狼疮谱中一个预后较好的亚型:而环形红斑型则为一个预后更好的SCLE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天津市长征医院收治的伴RP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91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伴RP的SLE患者出现脱发、指/趾末端血管炎、甲周红斑、肺脏受累及心电图改变的频率较高,抗U1RNP,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且该组患者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RP的SLE患者更易发生系统损害和免疫学异常,疾病活动性明显,应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患者系统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 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在SLE患者组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36.21%,HL型占62.07%,LL型占1.72%,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由脱氧三磷酸腺苷到脱氧三磷酸胸苷,A→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疾病活动期,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群中,HL组患进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SLE患者中ECR1葙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上升可能在SLE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某种作用,将H/L基因型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运用,有可能对判断SLE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1例SLE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检测结果显示,活动期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为53.7%,AECA阳性率为9.76%;各系统损害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均无明显差异;AECA阳性者其血清ANCA阴性。表明SLE患者免疫机制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 Ⅰ,DNase 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 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 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 Ⅰ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祛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祛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缓解期的疗效。方法SLE缓解期患者180例,分为治疗组150例,以祛毒胶囊治疗为主,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实验室各项化验指标、自身抗体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及0.01)。结论祛毒胶囊治疗SLE缓解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临床特征和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SCLE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所有病例予青凌草方治疗,若皮疹多,合用羟氯喹或少量皮质类固醇。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SCLE的光敏感发生率高(57.14%),抗Ro抗体阳性率高(64.29%),而较少合并内脏损害。经3个月治疗,临床缓解率35.71%,显效率28.57%,有效率21.43%,无效率14.29%。结论 SCLE有鲜明的临床特征;青凌草方对SCLE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免疫吸附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DNA抗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笔者采用DNA免疫吸附剂对有明显脏器损害(如心、怖、肾、骨等),且病情处于进展期的SLE患者进行治疗,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7例SLE及8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AnuA和抗dsDNA抗体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结果 AnuA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19%和97.62%,其敏感性显著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P<0.05),其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达95.72%。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发生率更高,24h尿蛋白异常和补体C3降低(P<0.05)。结论 AnuA对SLE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SLE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可提高SLE的诊断;AnuA可能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病变临床及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浆膜病变临床与实验特点。方法分析1000例SLE患者浆膜病变发病情况,比较有、无浆膜病变两组的临床与实验特点。结果SLE浆膜病变发生率为34.8%,可累及多浆膜腔,一个部位受累及胸膜病变最常见。有浆膜病变组神经系统、肾脏受累、抗dsDNA抗体(+)、C3降低及CRP升高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浆膜病变组。结论SLE浆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并浆膜病变时多数患者重要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