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毒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晓健  李明  李家顺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31-34,I002
目的 探讨神经毒素兴奋性氨基酸(EAA)和神经肽在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损伤后伤段组织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两种EAA的含量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脊髓损伤段组织中神经肽之一强腓肽DynA1-13含量的变化;观察了蛛网膜下腔注射Glu,DyanA1-13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3-(2-羧基哌嗪)丙基-1-磷酸(CPP),DynA1-13抗血清(A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EAAs)、抑制性氨基酸(I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24);炎症损伤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Asp、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苏氨酸(Thr)和色氨酸(Ser)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DRG炎症损伤介导脊髓背角EAAs和IAAs释放增加。结论:EAAs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明  杨晔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109-113
为探明强啡肽A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病理过程中的受体机制,本实验首先观察了鞘内注射抗强啡肽A1~13血清(AnDynA)或高选择性阿片肽κ受体拮抗剂nor-BNI(nor-binaltorphim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然后,比较了nor-BNI拮抗不同剂量强啡肽A1~13或强啡肽A2~17鞘内注射致瘫效果。神经功能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鞘内分别注射AnDynA1~13或nor-BNI均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无论是作用强度,还是持续时间,AnDynA1~13的功能都大大超过nor-BNI;nor-BNI能对抗低剂量(20nmol),而不能对抗高剂量(30nmol)DynA1-13鞘内注射所致瘫痪。Dy-nA2~17不作用于阿片受体,但鞘内注射同样可引起大鼠双后肢瘫痪,预先鞘内注射阿片肽K受体拮抗剂nor-BNI无预防或阻止其鞘内注射致瘫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强啡肽A在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作用中的受体机制是阿片样和非阿片样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Allen's打击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和脊髓灰质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EA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SCBF的影响,探讨EAA在SCI中的作用。结果发现: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h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下降与第一次下降相差显著。伤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MDA明显加剧SCI后脊髓缺血。Glu、Asp伤后10min均明显升高,1~24h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h较2h略有回升;Glu在伤后10min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h、8h较2h略增加。EAA变化与SCBF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SCI后EA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微透析技术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动态地观测了NO对急性脊髓压迫伤后伤段脊髓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脊髓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明显升高了伤段脊髓组织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而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则降低了其上升的幅度。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NO的产生能促进EAA的释放,从而加重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微透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动态地观测了NO对急性脊髓压迫伤后伤段脊髓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脊髓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明显升高了伤段脊髓组织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而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硝基或旋精氨 酸甲酯(L-NAME)则降低了其上升的幅度。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下血浆内源性阿片肽水平与胆心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中血浆内源性阿片肽(EOP)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与MAP,HR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探讨EOP有胆心反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本身对EOP释放无明显影响。进腹探查激活EOP系统,血浆强啡肽(DynA1-13)水平呈上升趋势,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5),牵拉/分离胆囊时胆心反射组血浆DynA1-13水平急剧增高(P〈  相似文献   

8.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已被证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中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其受体机制,本实验用大鼠脊髓突触质膜作受体制剂,[3H]CPP作标记配基,建立体外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分析的方法,并以Alen脊髓损伤模型分析了脊髓损伤后NMDA受体的改变。结果表明脊髓NMDA受体亲和力(Kd)为3.51±0.26nM,最大结合数量(Bmax)为662.82±47.59fmol/mg蛋白质。脊髓损伤后NMDA受体的改变具有时间相关性,创伤后[3H]CPP特异结合在损伤后急性期内逐渐减少,其中伤后4小时减少最明显(P<0.01),至24小时已有恢复。Scatchard分析表明NMDA受体的改变表现为受体数量的减少(P<0.01),受体亲和力未见显著改变。这些结果为NMDA受体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颈髓损伤后内皮素-1(ET-1)mRNA、内皮素受体-A(ETR-A)mRNA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颈髓损伤后颈髓组织ET1mRNA、ETR-AmRNA表达,观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伤后6~72h颈髓组织ET1mRNA、ETR-AmRN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伤后6~72h颈髓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水含量呈不同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及其受体(GluR)在脊髓缺血过程中的量变特征在继发损伤中的作用及2氨基膦酸基戊酸(APV)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25kg的日本大耳白家兔70只,用腰动脉分支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模型,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脊髓缺血损伤后05~24h期间及在缺血60min时用APV处理后脊髓神经细胞膜的GluR活性(Bmax,KD)。结果:缺血60min后GluR的最大结合量降低,亲和力升高,开始再灌流后最大结合量迅速升高,至2h到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至再灌流4h降至最低,此后缓慢回升,而亲和力在再灌流05h时继续升高,然后下降,再灌流2h降至最低,此后趋势与最大结合量变化相反。APV在再流灌早期使受体活性增高,再灌流4h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lu通过其受体中介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但在缺血再灌流过程中GluR活性的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效应,同时也说明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单以Glu兴奋性损伤是解释不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