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掌、腕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5例。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皮瓣切取面积 5 cm× 5 cm~ 15 cm× 9cm。结果 :15例皮瓣 ,13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 0 .5 cm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1例皮瓣坏死 ,创面植皮后愈合。结论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不牺牲主要血管 ,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Berteli等[1]报道以皮神经血供的岛状皮瓣以来,1994年宋建良等[2]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获得成功;1997年芮永军等[3]对手部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了解剖学研究。1995年起,我们采用不同皮...  相似文献   

4.
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后,设计出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伴行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1)所有上肢皮神经都有来源于上肢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2)与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沿途又发出分支营养皮肤。(3)皮神经的伴行血管穿出深筋膜的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1)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并可形成逆行蒂或顺行蒂岛状皮瓣。(2)以第2、3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神经行走变异较多,伴行血管不稳定,临床选用时须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5.
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廉洪文,杨韩芳,潘换丽足背部的深度组织缺损,以往多用游离皮瓣或同侧小腿以一条主要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或需复杂手术,或需付出牺牲小腿一条主要血管的代价。因此,我们自1992年9月以来,应用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带蒂皮瓣可以是血管蒂,也可以是筋膜蒂。血管蒂皮瓣常存在静脉回流问题,而筋膜皮瓣由于没有知名血管,切取的面积有限。逆行岛状皮瓣是以知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如桡动脉、胫后动脉,甚至皮神经营养动脉)而形成的岛状皮瓣,皮瓣利用远端的动脉吻合支、动脉弓或动脉环而逆行供血。皮瓣的存活受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两个因素影响,静脉回流尤为重要。临床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浅筋膜蒂改善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逆行岛状皮瓣是以知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如桡动脉、胫后动脉、甚至皮神经营养动脉)而形成的岛状皮瓣,皮瓣利用远端的动脉吻合支、动脉弓或动脉环而逆行供血。皮瓣的存活受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两个因素影响,静脉回流尤为重要。临床上,静脉危象常是造成皮瓣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我们通过术中保留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浅层的条形筋膜,皮瓣通过血管蒂动脉逆行供血后,经过浅筋膜内的浅静脉及动脉伴行的深静脉两套静脉回流,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目的应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伴行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拇指桡、尺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第三、四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共5种15块,修复指部皮肤缺损15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相似文献   

9.
扩大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其扩大切取。方法:对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3cm*8cm,最小4cm*5cm。结果:15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行扩大切取,随访6-3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腌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为修复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且能行扩大切取,扩大了该皮瓣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1990年3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足跟软组织缺损18例,采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筋膜皮瓣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5~46岁。车祸伤12例,机器挤压伤4例,农具刺伤2例。左足10例,右足8例。伴跟骨骨折4例,跟腱断裂2例。急诊5例,择期13例。采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0例,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8例。皮瓣最大15cm×10cm。皮瓣血管蒂长4~6cm;筋膜蒂长8cm,蒂宽5cm,逆行旋转180°。本组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带血管蒂…  相似文献   

11.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宽的皮桥,作为切开隧道的顶部,这样可避免皮瓣蒂经皮下隧道时血管受压。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6cm×5cm,平均9cm×6.3cm。结果7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下肢受区皮肤血运条件差的患者也可成活。  相似文献   

12.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7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3例 ,踝部 3例 ,足部 8例 ;其中 1例交腿移位。切取皮瓣范围 4cm×3cm~ 14cm× 12 cm,血管蒂长 7~ 16 cm,均为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成活 ,1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其中 10例伤口 期愈合 ,3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坏死的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 9例获得随访 ,时间 3~ 2 1个月 ,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转移范围大 ,损伤小 ,操作简便 ,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 1/ 2软组织缺损 ,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1年Bertelli等通过对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的研究,提出了皮神经皮瓣的概念;1992年Masqudet等提出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的概念;此后,不同供区来源的神经皮瓣不断出现,并愈来愈受到重视。自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笔者对18例足踝部及小腿下1/3处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指动脉岛状皮瓣的设计类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设计10种以指动脉为轴型血管的岛状皮瓣,为修复指部不同创面提供合适术式。方法;用顺行,逆行带蒡,三角皮瓣推移及游离移植4种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15例,顺行,逆行带蒂,逆行桥式交叉转移3种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8例;顺行,逆行带蒡,逆行桥式转移3种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5例。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自 1996年 4月以来 ,采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14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年龄 16~ 5 2岁。损伤原因 :创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10例 ,足跟部贴骨瘢痕慢性溃疡 4例。缺损范围 3cm× 4 cm~ 8cm× 12 cm。采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切取皮瓣 14 cm× 10 cm~ 3.5 cm×4 .5 cm,蒂长 5~ 12 cm。手术方法 ;以窝中点至外踝内缘的连线为皮瓣中轴。彻底清创 ,根据足踝部缺损面积 ,在中轴线两侧设计皮瓣 ,皮瓣远端可达小腿中上 1/ 3处 ,皮瓣蒂部旋转…  相似文献   

16.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6例,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8cm。经6~2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供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为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6例,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8cm。经6~2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供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为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依据受压部位,大小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8例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为6cm×8cm。经8~24个月随诊,效果满意。结论依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管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为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来稿: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带血管蒂微型岛状皮瓣移植,对 31 例手指皮肤缺损病人进行显微外科修复。皮瓣类型:带指神经血管蒂 V Y岛状推进皮瓣、指根部带指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邻指带指固有动脉的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结果:除 1 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边缘坏死,其余均成活。体会:采用带血管蒂微型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其功能外形满意。带血管蒂的微型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徐跃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 @卢厚微$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 @吴可沁$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  相似文献   

20.
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已不再是难题。对于踝周及足跟皮肤缺损,除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以外,还可以利用小腿内侧、外侧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自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以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踝周及足跟皮肤缺损,获得满意效果,且方法简便,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侧大腿中部上气囊止血带,以便于鉴别蒂部小隐静脉,手术开始前不驱血,先抬高患肢3~5分钟,再将气囊止血带充气至800mmHg。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