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5年(1964~1999)大肠癌住院病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动态分析35年来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方法 应用我院1964-1999年大肠癌住院病例3751例分析发病情况、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构成的变化。结果 从1964年至1999年,大肠癌病例数明显上升,其中男性稍多,但女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从60年代的1.6:1下降于90年代的1.3:1,发病年龄高峰后移,中位发病年龄由48岁上升至53岁;发病部位直肠癌为主,占70%,但呈下降趋势,自90年代以前的74%下降至90年代的67%;而同期呈明显增加的是右半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结论 大肠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比例增加,发病年龄高峰后移,发病部位仍以直为主,但有向近侧大肠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大肠癌发病部位的变化趋势。方法筛选1984~1989年及1997年~2002年两个时间段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按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总计报告7056例大肠癌病例。对其报告的病例资料分别进行统计,然后对比分析大肠癌在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类型几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1)直肠癌所占比例由80年代组的65.27%下降到近年组的52.94%,结肠癌所占比例由34.73%升至47.06%,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其中近侧结肠癌所占比例由19.63%升至29.16%,有显著差异,P<0.001%。(2)发病年龄高峰后移,中位发病年龄由50岁上升至57岁。(3)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病理类型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4)近年组Dukes A期病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80年代组,分别为20.61%、5.60%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但肿瘤的解剖分布明显向近侧迁移;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后移;大肠癌患者的性别构成及病理类型构成无明显的变化;大肠癌早期患者的检出率增加,病理分期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沙市天心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肺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天心区肺结核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肺结核疾病类型及性别构成差异。结果 2005-2006年天心区肺结核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2008年较为平稳,2009年又呈下降趋势。痰检涂阴病人多于涂阳病人,两者比例为2.64∶1.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青壮年,15~54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0.1%,0~15岁及(75岁年龄段的肺结核病例较少,仅占病例总数的6.7%。病例以工人、学生及离退休人员为主。4、5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肺结核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春季为发病高峰,应根据肺结核发病特征有重点的开展肺结核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朔州市2000年至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对朔州市2000年至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的乙型肝炎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差异和季节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以25岁~45岁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但儿童发病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朔州市乙肝报告发病呈逐年上升,提示朔州市乙肝的防治应以加强全人群乙肝的预防接种为重点,并实施安全注射,预防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陈庆  刘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48-1449
目的了解怀远县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最终消除甲肝。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怀远县1990~2011年甲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怀远县甲肝疫情呈总体下降趋势,基本经历3个阶段:病例高发阶段、疫情快速下降阶段和疫情有效控制阶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流行,基本为每3~4年呈现一次流行高峰,2000年以后流行周期性则不明显,但仍有周期性趋势。季节性分布特征较为明显,1992年前以春季高峰为主,1992年以后呈现较为明显的冬季发病高峰,2000年以后季节性发病高峰消失,呈现高度散发状态。性别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69∶1。1999年前城区发病高于农村,2000年以后基本一致。甲肝疫苗使用前后流行特征有所改变:流行周期性消失,甲肝的低年龄发病年龄高峰和青壮年发病高峰消失,出现明显的发病年龄后移,60岁以上人群发病构成比明显增加。结论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的关键,经过采取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怀远县甲肝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属甲肝低流行区,仍需提高甲肝疫苗有效接种率和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2001-2010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6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2年为一时间段分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结果 10年间大肠癌收治率增加了111.2%,年平均增长率为9.3%;男女发病比以2005-2006年段为拐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以≥60岁者居多;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锐减趋势;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者居多;Dukes分期以B期者居多.结论 宁夏地区2001-2010年女性大肠癌患者发病率有所升高,患者以≥60岁者居多,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上升,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下降,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为主,且多为中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7.
1992~2007年昆明地区大肠癌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研究昆明地区近16 a来大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至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1411例大肠癌患者资料.按其发病时间分为1992~1999年和2000~2007年两个连续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1999年时间段有555例,2000~2007年时间段856例.前后两时间段比较,收治率上升54.2%.平均年龄由54.00岁上升至58.04岁(P<0.001).青年性大肠癌(≤40岁)比例由19.6%下降至11.3%(P<0.001).直肠癌比例南58.0%下降至50.2%(P<0.05).诊断DukesA期患者比例由5.6%上升到9.7%(P<0.05).结论 该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比例下降;青年性大肠癌比例下降;早期诊断患者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濮阳市手足口病病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濮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6 736例,重症病例848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21.38/10万。濮阳市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趋势,2016、2018和2020年为高发年。发病有明显的春夏季节性,呈单峰分布,2015—2019年濮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每年5月,2020年发病高峰后移至8月。濮阳市需重点防控区域为市城区(华龙区和开发区);按重症构成比分析,需重点防控区域为濮阳县和范县。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5∶1,以散居儿童为主,报告20 849例,构成比为77.98%;发病主要集中0~<5岁年龄组儿童,为24 824例,构成比为92.85%。病原学特征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各年份确诊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18,P<0.05),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他肠道病毒和EV 71是手...  相似文献   

9.
余秀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0):972-973,F0004
目的总结彭阳县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彭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0-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订正年报档案,疫情专报数据;资料分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1990~2009年彭阳县甲肝发病率虽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每3-5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高峰逐渐由冬季高峰月为主向秋季高峰月为主前移;农村人群发病率高于城镇人群(χ2=24.19,P〈0.01);农村内部以经贸发展及人员流动大的南部乡镇发病率高于发展及流动滞缓的北部乡镇(χ2=66.83,P〈0.01);发病年龄构成以5~19岁各年龄组为主,平均占56.87%,呈5~19岁年龄组发病逐年上升,0~4岁和≥20岁年龄组发病逐年下降趋势,即单峰型发病年龄高峰更加突起,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35.92,P〈0.01);发病职业构成比前5位是学生(45.39%)、农民(33.49%)、散居儿童(12.43%)、干部职员(2.37%)、幼托儿童(1.58%),呈学生发病逐年上升,其他人群发病呈下降趋势。结论甲型病毒性肝炎在彭阳县每年都居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首位,传染源及暴露因素持续存在、甲肝疫苗接种率低、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增强是发病率上升主要原因。防控策略和措施一要加强以学校为主甲肝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二要提高HepA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3至2012年10年间791例在我院初次住院的甲状腺癌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前后5年甲状腺癌发病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 前5年甲状腺癌住院病例为269例,后5年为522例,后5年甲状腺癌住院病例明显增加,比前5年上升94.05%;总体男女比例为1∶3.4;其中前5年男女比例为1∶3.8,后5年男女比例为1∶3.2,前后5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 2 =0.985 P=0.321);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占全部病例的66.88%;前5年平均年龄45.57±14.410,后5年平均年龄43.55±14.325,发病年龄前后5年平均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872 P=0.062);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前后5年均以乳头状癌为主,分别为85.13%、87.55%,比较前后5年病理类型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4).结论 甲状腺癌住院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近5年甲状腺癌病例增加明显;以乳头状癌为主,近5年乳头状癌比例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人群;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近5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广州市伤寒、副伤寒近50年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对1950~1999年广州市传染病年报的伤寒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近50年发病率在1.27/10万-61.33/10万水平波动,逐代年下降,50年代发病率38、70/10万为最高,6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90年代为3.04/10万;死亡率、病死率逐年代大幅下降,50年代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9/10万、2.32%,1987年后仅1999年有1例死亡病报告。病例分布广泛,从90年代以前以市区为主转变为90年代的以市辖县为主状态;全年均有病例,8月份为最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0—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的31.01%,并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职业分布以儿童、工人、学生为主,农民和干部职员有增加倾向。结论 广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21世纪广州市伤寒病的防治应以农村和儿童青少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发病趋势,为广州市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广州市2004-2013年肿瘤登记处发病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调整发病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对2004-2013年期间各年度结直肠癌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广州市2004-2013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共26 579例,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3.77/10万(其中男性37.16/10万,女性30.26/10万)和23.96/10万(其中男性28.16/10万,女性20.1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7∶1.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在40岁开始快速上升,80岁达到发病高峰.在结直肠癌发病部位构成中,以结肠癌和直肠癌为主,其中结肠癌发病率又高于直肠癌;10年间结肠癌粗发病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平均APC为2.11%,直肠癌粗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APC为-0.73%.结论 广州市2004-2013年10年间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发病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以结肠癌发病上升为主,应积极探索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研究和开展综合防控,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20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20年猩红热发病数据进行三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20年1月猩红热发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2月后发病水平较低。每月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且呈现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发病人群以3~7岁儿童为主(79.39%);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76∶1;白云区和天河区发病数和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报告病例类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95.51%)。结论广州市猩红热发病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广州市应大力推进猩红热病原学监测,并提高确诊病例的构成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80~2008年肺癌发病年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梧州红会医院肿瘤科1980~2008年共1627例肺癌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分布呈正态分布.20~和40~岁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从1980~年的6. 77%和44.79%上升至2000~年的7.90%和49.14%,经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其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女性在80~ 年代的构成比由17.84%,上升至21世纪的27.61%, P<0.01.结论 近年肺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连市旅顺口区1991-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趋势,为肿瘤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旅顺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本辖区1991-2010年户籍人口中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发病率及病例数加权基础上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计算。结果:1991~2010年间,男性所有部位恶性肿瘤患者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由199.1/10万上升至244.0/10万,女性由156.0/10万上升至225.0/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直肠癌和膀胱癌患者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肺癌和肝癌患者的发病率变化不大,胃癌患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呈显著上升趋势,胃癌和肝癌患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结论:男性直肠癌、膀胱癌和女性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恶性肿瘤已成为旅顺口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沈钰  黄利民  李林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4):274-276,278
目的:了解我市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STD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运用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南通市崇川区2005-2008年4年来的淋病、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南通市崇川区2005-2008年淋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其中胎传梅毒发病呈稳步下降趋势),20~44年龄段为3种性病报告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2.40︰1,女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发病占2.23%,职业分布以工人居多。结论:梅毒呈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实施政府重视、加强宣教、加大培训等干预措施,提高群众的认知力和自我保护,切实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自我防护,从而降低法定报告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1952~2008年乐山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登智  江正斌  徐蓉芳 《当代医学》2010,16(25):154-155
目的探讨乐山市百日咳流行规律与变迁趋势,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用SPSS12.0软件完成。结果开展计划免疫后百日咳发病率下降了92.62%,死亡率下降了92.85%,流行周期消失。1979~1990年与1991~2008年比较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x2=18.975,P〈0.000),男性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x2=7.291,P〈0.01),发病职业学生呈上升趋势(x2=38.657,P〈0.000),发病季节呈4~6月集中分布趋势(x2=111.93,P〈0.000)。结论乐山市百日咳发病率已下降到历史较低水平,但少、边区县局部流行时有发生,完善冷链设备,提高疫苗接种质量,加强病例监测和传染源管理以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防止百日咳再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彭朝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40-1641
目的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1993—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3~2005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发病率1996年后上升,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淋病传播和漫延。  相似文献   

19.
陆宝钿 《吉林医学》2014,(2):321-322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大肠癌发病模式的变化规律。方法:总结分析广东四个地区五间医院1988年~2008年收治的8 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6~2008年段与1988~1990年段比较,中位发病年龄从52岁上升至60岁,上升了8岁,性别比由1.7∶1下降到1.4∶1,右半结肠癌从19.7%上升到25.8%,DukesA期的比例由4.5%升到7.7%。结论:近20年中位发病年龄上升了8岁,右半结肠癌比例上升,发病部位右移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鞍山市城区2005—2014年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及分布情况,为更好的防治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鞍山市肿瘤登记处2005—2014年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指标。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结果 2005—2014年,鞍山城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而世标率2008年之前呈缓慢上升,2008年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2005—2014年鞍山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24.1/10万,中标率为198.0/10万,世标率为192.0/10万,截缩率(35~64岁)为214.9/10万,累积率为(0~74岁)21.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为339.0/10万,女性为309.4/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3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5岁之后上升较快,60岁之后上升更快;男、女发病率均在80~84岁组达到高峰,85岁之后有所下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肺、结直肠、肝、胃、膀胱,占全部恶性肿瘤68.0%。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乳腺、肺、结直肠、子宫颈、肝,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5.6%。结论 2005—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是今后工作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