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了解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NMDA受体4个亚单位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记,对20个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家系共83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43名,女40名,患病同胞对20对40例。采用受累家系成员法(ASP)对分型资料进行连锁分析。结果: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NMDAB2A位点16p13.2附近的微卫星标记D16s3075的优势对数值(LOD值)为0.81,NMDAR2B位点12p12附近的标记D12s1617的LOD值为0.47,其余位点附近的10个微卫星标记与前2个标记一样,其LOD值均未达到提示性连锁的阈值(LOD=2.2)。结论:未能肯定NMD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但亦不能排除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方法对56例高发家系进行探讨。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连锁遗传,而符合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上最主要的重性精神病。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为寻找病因而作了不懈的努力,证明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该病易患基因的连锁分析也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围绕精神分裂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上最主要的重性精神病。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才为寻找病因而作了不懈的努力,证明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该病易患基因的连锁分析也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尚无明确结论本围绕精神分裂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染色体22q11泛有素融合降解1型蛋白基因(UFD1L)和腭心面综合征缺失的核定位信号基因(NLVCF)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在138例吉林省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的核心家系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UFDlL基因rs1547931(G/C碱基改变)和NLVCF基因rs1473109(C/T碱基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应用基于家系的连锁不平衡方法,包括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RR),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及Transmit双位点单体型分析,分析基因型数据。结果 (1)HRR显示UFDlL基因rs1547931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χ^2=4.260,ν=1,P=0.039),NLVCF基因rs1473109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2)TDT显示UFDlL基因rs1547931与精神分裂症有连锁和关联(χ^2=5.333,ν=1,P=0.021),NLVCF基因rs1473109与精神分裂症无连锁及关联;(3)Transmit双位点单体型分析显示rs1547931-rs1473109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χ^2=9.723,ν=3,P=0.021),rs1547931(C)-rs1473109(T)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呈负相关(χ^2=6.607,ν=1,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UFD1L基因本身或其附近的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1亚单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NR1亚单位基因所在区域的2个微卫星标记D9s1838和D9s1826,对94个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DSM-Ⅳ)的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家系成员共376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性194名,女性182名。采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制订的《遗传研究诊断问卷》(DIGS),对家系成员躯体和精神状况进行评定;采用NIMH制订的《遗传研究家族问卷》(FIGS)了解家系结构。选用GENEHUNTER2.1软件对分型资料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两点、多点非参数分析最大LOD值均位于D9s1826,分别为1.70(P=0.050),2.08(P=0.015),两者均大于验证性连锁阈值1.2。结论NR1基因区域微卫星标记与精神分裂症存在验证性连锁关系,提示NR1基因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家系调查、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已经证实精神分裂症属多基因遗传方式。多巴胺功能亢进和 5 -HT系统异常假说是过去二十多年来精神分裂症病因机制的主要生化假说。近年来发现 ,多巴胺受体和五羟色胺受体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效应可能存在重要的联系[1]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此项研究作一综述 ,并供参考。1 研究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与基因关系常用的方法有连锁分析 (linkageanalysis)和关联研究 (associationstudy)两种。1.1 连锁分析以家系或患病同胞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致病基因与某种遗传标记是否在同一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亚单位基因(NR2A)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NR2A亚单位基因所在区域的3个微卫星标志[D16s407、D16s3075及NR2A启动子区的1个(GT)重复序列],对中国汉族81个独立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其家系成员共324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166名,女158名,患病同胞对81个162例。采用受累同胞对法对分型资料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324人的两点、多点非参数分析最大LOD值均位于D16s407,分别为2.643(P=0.004),2.504(P=0.005),均大于2.2。结论NR2A基因微卫星标志与精神分裂症存在提示性连锁关系,NR2A基因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中间,遗传因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该病易患基因的连锁分析已作过一些探讨,但至今尚无明确结论。由于精神分裂症有可能受多基因控制,因而关联分析对病因研究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英国Cordiff和法国Rouffach的两个研究小组曾分别报道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3受体基因(D3RG)的关联。在扩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系调查、双生子以及寄养子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关联分析、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 ,本病的易感基因最有可能分布在第 13、 8、 2 2和 6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系调查、双生子以及寄养子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关联分析、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本病的易感基因最有可能分布在第13、8、22和6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嗣后人们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讨了众多染色体区域及候选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其中主要集中于染色体6p、22q、8p、13q及单胺类功能基因。由于研究结果很难在不同的样本或人群中被重复,迄今为止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6号染色体及连锁区域内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并获得较多阳性支持的证据,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汉族人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75名正常人(以下简称对照组)、1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下简称难治组)及97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下简称非难治组)的apoE基因型,分别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难治组和非难治组间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apoE3/4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39.6%,2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3.3%),而其2/2基因型、3/3基因型和£3等位基因(0.0%,48.5%,72.3%)明显低于对照组(1.3%,78.7%,88.7%),P均〈0.01。难治组apoE3/4基因型、g4等位基因频率(46.4%,26.1%)高于非难治组(29.9%,16.0%),而其2/3基因型频率(4.3%)明显低于非难治组(13.4%),P均〈0.01~0.05。结论 apoE3/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及其难治性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基因型配对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验证精神分裂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假说,选取了73组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和其父母为试验对象,以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DXYS14基因座的探针p29C1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探测,并以该探针划分的单体型进行了患病同胞基因型配对分析。在DXYS14基因座附近,父母的等位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中的分离与假设无连锁前提下的理论预计有明显的差异(P=0.0087)。此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精神分裂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连锁分析、相关分析、染色体及其它相关的研究途径,综述了近年来手边文献报道的精神分裂症候选易感基因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相似文献   

16.
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DTNBP1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志D6s 289,对81个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 家系成员共324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166例,女158例,患病同胞对81对162例.对分型资料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和传递不平衡分析.结果:两点非参数分析Lod值为0.697 57(P=0.264 885),传递不平衡分析无阳性发现.结论:未能肯定DTNBP1基因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国汉族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家系中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技术,检验111个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MTHFR基因A1298C和C677T多态性,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LD)以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A1298C及C677T等位基因在父母与先证者间传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642;χ2=0.143;P=0.706);连锁不平衡检验表明A1298C与C677T之间存在中度连锁不平衡(D'=0.529);单体型TDT显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各单体型传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及C677T多态性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同胞家系的6号染色体基因组扫描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通过对6号染色体进行候选区域的基因组扫描,探索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以分布于6号染色体的28个微卫星标记在137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家系样本中进行候选区域的基因扫描,采用受累同胞对分析方法,结合诊断分类,量表及必要的临床资料。通过GENEHUNTER ,MAPMAKER/SIBS等软件系统进行质量性状及数量性状的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结合诊断分类的质量性状连锁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Haseman Elston数量性状连锁分析,结合PANSS-P分析所得最大Lod值为1.39,位于D6S1960附近,结合PANSS-G和PANSS-N所得最大Lod值分别为2.50和1.56,位于D6S291附近,变异因素数量性状分析与Haseman-Elason分析结果一致,即在相应的数量性状分析中,在D6S1960和D6S291附近,位点本身的遗传效应有明显作用的趋势。结论:6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A252G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个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β基因+A252G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并进行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HHRR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虚拟对照组之间+A252G位点的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8,P<0.05);TDT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过多地传递等位基因G给患者(2=5.49,P<0.05),提示该多态位点在精神分裂症中存在传递不平衡;按临床亚型进一步分层分析,+A252G位点只在96个偏执型分裂症家系中存在明显的传递不平衡(2=11.23,P<0.001)。结论在广东潮汕人群中,TNF-β基因+A252G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存在连锁,它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尤其是偏执型分裂症的易感基因或与之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收集到2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共54个个体,其中9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DTNBP1基因附近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D6S422、D6S289、D6S276、D6S309),采用两点和多点非参数连锁(NPL)分析和Genohunter 2.1软件对这2个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D6S276两点NPL值为0.978(P=0.086),多点NPL值为1.033(P=0.069),未达到验证性连锁的阈值。D6S422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154和0.204(P均>0.05);D6S289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457和0.685(P均>0.05),D6S309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221和0.324(P均>0.05)。结论:未能验证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但亦不能排除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