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肌痉挛患儿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药物干预脑性瘫痪患儿的肌痉挛可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便其他活动、延迟手术干预时机,总结脑性瘫痪肌肉痉挛药物治疗的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湘雅医学院图书馆(http:www.xysm.net)2000-01/2004-12脑性瘫痪肌肉痉挛的有关药物干预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erebral palsy;spasticity;pharmacal treatmen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与脑性瘫痪肌痉挛治疗相关的药物方面的文献,无论有无对照组,不排除未随机试验及盲法对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与药物干预脑瘫肌痉挛相关的文献86篇,其中5篇文献与口服途径的药物相关,81篇与胃肠外给药途径相关.进一步查看全文,筛除明显重复或太陈旧及综述类文献,纳入28篇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脑性瘫痪肌痉挛的药物治疗进展不多,治疗的主要药物仍然是苯甲二氮草、巴氯芬、替扎尼定、无水乙醇、苯酚、A型肉毒毒素等常用药物,给药的途径主要有口服、鞘内注射或肌肉注射.同时对各药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结论:药物解除脑性瘫痪患儿肌痉挛是有效的,但需要了解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操作技术,且不能排除其他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常见技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以探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技法的选择和运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functiontraining,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8-2004期间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专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有关的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专著,然后筛除与功能康复技法无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对照临床试验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的文献和专著,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3篇。53篇中35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6篇是综述文献,12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①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的多种疾病均可致本病,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②脑性瘫痪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康复医疗,应采用物理、作业、语言、手术、中医手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矫治和训练,其中以建立在小儿发育神经学、运动神经学、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Vojta法、Bobath法、Rood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作业疗法等。④对较小年龄和程度较重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Vojta和Bobath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效果较显著。对年龄较大、有一定运动功能基础和语言智力较好患儿,需进行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肌肉控制能力训练主观能动性较强,对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有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且经过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在患儿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程序。结论:脑性瘫痪的康复在于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的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脑性瘫痪康复的每一种训练,都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规范这些技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9的与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surgicaltreatmen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1997-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外科治疗”,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除与目的无关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②临床试验研究。排除标准为脑性瘫痪的非外科治疗。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文献57篇,并查找全文,其中37篇涉及脑瘫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5篇涉及脑瘫的矫形外科手术治疗,5篇涉及脑瘫的综合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综合:57篇文献对有关脑瘫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论:手术治疗总的原则为:全面临床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通过解除痉挛、纠正畸形为康复治疗提供条件或起辅助作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和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及时的、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只是为康复创造条件或为补充的手段而不能替代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及其临床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湖南省儿童医院网上办公系统-应用系统-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1994-01/2005-01有关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辅助检查的文献,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以“脑性瘫痪”为检索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为检索词进行第二次检索。资料选择: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与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文献。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第一次检索共有865篇文献。第二次检索文献内容分别如下: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41篇、磁共振13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篇、脑电图15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2篇、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篇、头颅超声3篇、眼视光学2篇、TORCH2篇及染色体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脑性瘫痪患儿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学改变,也可了解相关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结论:将上述检查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早期诊断水平,对于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技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常见技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以探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技法的选择和运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func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8—2004期间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有关的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专著,然后筛除与功能康复技法无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对照临床试验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的文献和专著,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3篇。53篇中35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6篇是综述文献,12篇为Meta分析研究。 资料综合:①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的多种疾病均可致本病,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②脑性瘫痪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康复医疗,应采用物理、作业、语言、手术、中医手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矫治和训练,其中以建立在小儿发育神经学、运动神经学、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Vojta法、Bobath法、Rood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作业疗法等。④对较小年龄和程度较重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Vojta和Bobath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效果较显著。对年龄较大、有一定运动功能基础和语言智力较好患儿,需进行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肌肉控制能九训练主观能动性较强,对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有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且经过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在患儿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程序。 结论:脑性瘫痪的康复在于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的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脑性瘫痪康复的每一种训练,都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规范这些技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国内外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的应用出发,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康复的有效性和系统性。资料来源:在天津市医学情报站、天津市医学图书馆,手工检索2000-03/2005-02的与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有关论著与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检索词“cerebral、stimulation”,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Bobath法、voijta法、上田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方法,以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资料提炼:共收集50余篇关于脑性瘫痪文献,选用27篇近5年国内外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报道。资料综合:分别涉及到神经发育疗法、Bobath疗法、Rood疗法、感觉统合治疗、上田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口运动障碍治疗、电刺激疗法、矫形支具、教育康复、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等14种康复措施。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实施运动疗法肯定有效,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改善患儿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但康复方法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多病机异质性疾病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和现有的治疗药物,展望其先进治疗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6/2004-06与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相关文章,检索词“AD,mechanisms,therap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的与老年痴呆相关文献,检索词“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实验研究类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对检索出的文献查找全文,筛除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的文献,保留近期和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32篇,符合纳入标准17篇,其中11篇关于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4篇关于老年痴呆的治疗药物、余下2篇与两者均有关系。排除的15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病机异质性疾病,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常渐起病,起病可在老年前期,但老年期的发病率更高。老年痴呆症较为认可的4类发病机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学说、Aβ毒性学说、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学说和早老素基因突变学说,对老年痴呆症相关基因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及老年斑主要成分的Aβ毒性学说近年来研究较多。临床可分为6类治疗药物方法:胆碱能类药,干扰Aβ形成和沉积的药物,雌激素类药物,促进脑代谢药物,基因治疗,中医药治疗。抓住老年痴呆症患者神经纤维缠结和早老素形成的中心环节,不断调整和设计老年痴呆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策略,有可能推进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结论: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无论从病因病机及治疗药物、动物模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防治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疑难问题,目前临床上较难治愈,国内外的研究均处在探索积累阶段。从基因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思考,以Aβ为突破口,阻止Aβ肽的聚集,抑制其形成低聚物,可能寻找到有效方法和研制有效药物的途径,对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有助于老年痴呆症药物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4-09的与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surgical treatmen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1997-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外科治疗”,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除与目的无关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②临床试验研究。排除标准为脑性瘫痪的非外科治疗。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文献57篇,并查找全文,其中37篇涉及脑瘫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5篇涉及脑瘫的矫形外科手术治疗,5篇涉及脑瘫的综合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综合:57篇文献对有关脑瘫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论:手术治疗总的原则为:全面临床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通过解除痉挛、纠正畸形为康复治疗提供条件或起辅助作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和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及时的、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只是为康复创造条件或为补充的手段而不能替代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脑性瘫痪教育康复的现状及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期间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教育”,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研究对象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研究内容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相关专业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性瘫痪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为59篇,参考书籍8本。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观念陈旧的文献,纳入12篇文献和5本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资料综合:脑性瘫痪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康复要解决患儿运动、感觉、交流障碍,应早期干预、寓教于乐、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兼顾个体,采取家庭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引导式教育,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之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结论:①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性瘫痪儿童教育的学校缺乏适应其需求及身心特点的教育康复课程。因此,为学龄脑性瘫痪儿童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已势在必行。②建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和教育网络档案可有效提高连续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技术的特征。资料来源: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小儿脑性瘫痪、中医、针灸”,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治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等6个方面选取近10年与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适合非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8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6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及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对剩余22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中医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主要由于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阴气不运,肌肤失其温煦所致。辨证分型施治是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疗脑性瘫痪方法很多,如中药、推拿按摩、针灸等,目前多采用2种以上方法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在抑制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是国内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发展趋势。结论: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具有显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①脑性瘫痪的中医分型、诊断、疗效没有统一标准,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疗效比较。②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实验室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