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志论包括七情、五志两大方面的内容,现今已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情志学说。《内经》形成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它综合了当时的主要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二千多年来一直被中医学界称之为"经典著作",其理论精深,内容广博,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天文学、地理 相似文献
2.
于艳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1-2
"范进中举"是过度惊喜之后导致癫狂的故事。这一例子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呢?考中举人这一事件是范进癫狂的始发因素;过度惊喜成为明显的情志刺激,是引发范进癫狂的主要致病原因;对惊喜的承受力低下是范进癫狂发生的个体自身因素;不良的人才录用机制是范进癫狂的社会环境因素。可见, 相似文献
3.
试述《内经》中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则有利于推动临床的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中的心理调护是以唯物观 ,整体观及藏象理论为基础 ,具有丰富的心理学 ,独特的心理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现就《内经》中唯物辩证的神形观 ,脏腑系统理论的心理整体观及其总结创立的心理治疗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形神合一的辨证唯物观 《内经》认为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 ,以及气血所构成… 相似文献
4.
情志又称情感,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情志反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双重性,既有利亦有弊,人的情绪变化亦如此.《黄帝内经》首次对情志致病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此浅析如下.1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整体观念1.1 天地人三才合一《内经》强调天地人三才合一,《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生于天地之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有一种共生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结合环境变化,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对人体进行诊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故《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所谓\"人事\",泛指社会人际诸事.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因素与生物学、社会学因素互动,左右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中介机制影响人体. 相似文献
5.
6.
《黄帝内经》所论情志致病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感反映,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和心理表现.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适度的情志活动乃是人体的生理需要,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康是有益的.正如《灵枢·本脏》所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然而,若刺激过大或过强,超过了正常限度,即超过了人体正常的耐受能力;或是刺激过久,而个体本身又缺乏移情易性的能力,不会或不能转移客观环境的不良刺激,那么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7.
8.
9.
中医学的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7种情绪,又称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国古代有关情志的学说并非只有中医一家。儒家也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指的是人的7种本能。《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佛教的七情指喜、怒、忧、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致包括了西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它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总结,认为《内经》在汲取先贤有关情志认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与中医学固有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对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了系统认识。主要包括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规律以及对情志病症的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内经》养生思想是在吸收道家养生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在理论原则还是实践方法上与道家养生观都非常一致,其中道家"无为"思想在《内经》养生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家"无为"的"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中,提倡恬淡虚无的精神调养;二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思想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强调顺物合道保持心境平和;三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在《内经》的情志养生中,主张节制情欲勿使情绪过极、节欲保精以保全生命活力。总之,在《内经》的情志养生中,处处体现着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神实质,其最终还是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目的,以求健康长寿,尽其天年。 相似文献
17.
18.
《内经》所言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其理论核心是"保护脾胃功能,调节情志,增加体育运动,调摄内脏功能"。对《内经》养生益寿理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七情为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黄帝内经》早已根据藏象的特性将七情进行合理的划分,建立情志与五脏之间关系体系.中国古典文学源于生活,对人物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其中不乏因人物性格、情感而产生情志病的故事,通过对古典文学的研读,将有助于更具体、真切地了解情志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几个古典文学故事浅谈五脏与情志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其主宰,最初是多归于“神仙”、“上帝”、“圣人”的创造,因而对许多自然现象,如日月、山川、雷电、雨雪、干旱、疾病、死亡等无法予以解释时,就认为是“神仙”、“上帝”的主宰。正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为鬼神所统治,所以在原始社会末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