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右侧腓总神经损伤局部植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后的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①选取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②各组大鼠全麻状态下均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距神经入肌点约1cm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缝合神经外膜,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植入圆柱形复合物(含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5μg,纤维蛋白凝胶载体7.5mg);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缝合神经外膜,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载体7.5mg;空白对照组缝合神经外膜但不给药。③各组大鼠全麻下对称显露双侧胫前肌,行右侧(处理侧)与左侧(正常侧)对比,观察右侧胫前肌外观变化情况,并记录各组右侧胫前肌湿质量。6周后取材进行酶组织化学指标检测。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胫前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果: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两侧胫前肌对称且无明显肌萎缩,肌张力正常;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右侧胫前肌均明显萎缩,肌肉硬度增加,肌张力下降。②各组肌肉湿质量检测结果的比较:与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空白对照组比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肌肉湿质量明显增大(0.82,0.81,1.26,P<0.001)。③各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强,接近于正常侧,染色均匀,运动终板结构规则;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弱,染色不均,运动终板结构松散、周边不规则。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证实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植入大鼠失神经支配肌肉可以明显减轻运动终板退行性改变及肌萎缩.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预防失神经支配运动终板退行性改变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组、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方法:各组大鼠全麻状态下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距神经入肌点约1 cm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组缝合神经外膜,失神经支配胫前肌神经区周围肌间隙植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组修复神经肌肉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空向对照组修复神经肌肉不给药.主要观察指标:6周后分离切取腓总神经胫前肌分支神经肌肉接头及其附近肌肉,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染色,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部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毛细血管计数,采用图像分析测定毛细血管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灰度值.结果:①光镜下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定位存毛细血管壁:酸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组毛细血管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数量多,血管壁内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广泛、密度高,毛细血管密集;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组及空白对照组毛细血管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数量少,血管壁内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范围少、密度低,毛细血管稀少: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组毛细血管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组及空白对照组.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高于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凝胶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毛细血管,通过改善运动终板附近微循环而保护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寻求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实验室完成。选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失神经支配组、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有神经支配组,每组20只。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大鼠的脊柱上作一个2cm&;#215;2cm的矩形全层皮肤缺损,切断0.5cm T11~L2神经,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大鼠只做同样的皮肤缺损.但不阻断神经。对各组大鼠损伤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并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上应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3,6,9,12,15d后取创周皮肤和创面内肉芽组织,检测各组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标记指数。 结果:80只SD大鼠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无明显感染,分泌物少,随负压引流作用时间的延长,肉芽组织鲜红,呈细颗粒状;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创面均有感染。②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肉芽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可见大量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与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 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明显促进失神经支配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升高,刺激创面的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了解其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作用。方法 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三组。实验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把腓总神经远断端吻合到胫神经的侧方,胫神经外膜开窗,腓总神经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肌肉上12例。未吻合组:于左侧相应部位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远、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附近肌肉上6例。正常组:腓总神经不予切断6例。术后7个月行肌肉组织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 实验侧胫前肌体积和正常组近似,而未吻合组胫前肌萎缩明显。组织学发现实验组胫前肌形态良好,而未吻合组肌肉细胞核明显增多,肌纤维截面积缩小。实验组胫前肌均可引出不同比例的“M”波,波幅接近正常组,而未吻合组却始终未引出诱发电位。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法可以对失神经肌肉提供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金树  刘郑生  赵斌  唐佩福  刘芙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48-4449,i001
目的:在肌肉水平神经再生动物模型中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局部应用对肌肉水平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9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前肢的尺神经。将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与正常屈指深肌浅头在分别切除肌膜后沿肌肉全长缝合在一起,并在一侧局部应用HGF,对照侧不应用HGF。通过肌电图、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运动终板染色、肌球蛋白ATP酶染色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肌肉之间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应用HGF后(实验侧)诱发的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为(10.8&;#177;0.8)mV,明显高于对照侧(8.1&;#177;1.2)m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25,P&;lt;0.01),可观察到有运动神经末梢从正常的屈指深肌浅头向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生长,并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运动终板计数显示实验侧再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多于对照侧。结论:HGF可以促进正常肌肉与失神经肌肉之间运动神经末梢的再生,加速再生的神经末梢与失神经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  相似文献   

6.
背景:纤维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促分裂作用的多肽生长因子.两者结合有利于干细胞在高度交联的凝胶支架内迁移,并且促进其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胎肢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纤维蛋白凝胶组,纤维蛋白凝胶中加入正常培养基.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在纤维蛋白凝胶中加入含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10 μg/L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基.对照组,采用无凝胶正常培养基培养.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大鼠胎肢细胞,取第3代细胞接种于以上培养基中.分别在第3,5,7,14,21,28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mRNA表达及细胞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在有纤维蛋白凝胶组内培养至7 d细胞具有较长突起且连接成网,而在无纤维蛋白凝胶组内的细胞呈纺锤形或立方形;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7,14,21 d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单纯纤维蛋白凝胶组和单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组(P < 0.05).各时间点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 < 0.01).提示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细胞形态发生,并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剧烈运动导致的神经损伤往往会影响骨骼肌的功能,为更好治疗和恢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和变化,对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肉变化规律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10与失神经肌肉变化相关的文章,检索词“losing innervation,muscl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01/2005-10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失神经,肌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失神经肌肉变化相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经验和个案报告文献。 资料提炼:在检索85篇文献中有40篇文献是关于失神经后肌肉的变化等研究的文献。删除16篇重复性研究,进行资料整理.选用其中24篇作为参考文献。 资料综合:失神经支配后的骨骼肌中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和肌糖原含量随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脯氨酸-4-羟化酶的含量和活性都有提高,亚细胞结构变的杂乱无序,成肌调节因子家族在失神经后大量表达对神经在支配其很重要作用。 结论:对各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要尽量减少以上的退行性变化,为神经再支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因素很多,各种营养因子可以不同程度地刺激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如何使神经干细胞大量分化为神经元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脑海马组织,传至第4代克隆球直径约为200μm时,滴加DMEM/F12+2%B27+20μg/L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单细胞克隆培养,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组。观察传代后的克隆球进行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计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②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元的比例最高(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提高神经生长因子诱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惠莲  姜学钧  杨柠  任重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71-73,i00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面神经去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简称眼肌)和口轮匝肌(简称口肌)运动终板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反映运动终板退变和再生情况的乙酰胆碱酯酶在运动终板区含量的变化与面肌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第二电镜室进行。取白色瞬目反射正常豚鼠30只.随机分为压榨右侧面神经总干15s组10只,30s组10只,切断组10只,每组又依术后观察时间分为l周和1个月两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从30只豚鼠中随机选取5只豚鼠的左侧面神经作为对照组。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进行组织化学分析及光镜和电镜下眼肌和口肌的运动终板形态观察。结果:参加实验豚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周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灰度值:压榨15s组,压榨30s组和切断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眼肌:68.13&;#177;6.68,65.75&;#177;7.75,67.56&;#177;4.86,66.41&;#177;5.89,P&;gt;0.05:口肌:67.4l&;#177;4.85,66.25&;#177;6.03,65.86&;#177;5.9l,64.52&;#177;5.12,P&;gt;0.05]。②术后1个月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灰度值:术后1个月时各组豚鼠口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灰度值仍没有明显变化(64.2l&;#177;7.23,68.4l&;#177;7.86,67.58&;#177;5.75,64.52&;#177;5.12,P&;gt;0.05),而压榨30s组和切断组高于对照组(76.12&;#177;4.51,85.21&;#177;5.12,66.41&;#177;5.89.P&;lt;0.05)。③透射电镜下运动终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去神经支配后1周,突触后膜和神经末梢萎缩,初级和次级皱褶均变浅,眼肌与口肌运动终板结构相似。去神经支配后1个月,切断组口肌,初级和次级皱褶继续变浅;压榨15s和30s组,口肌初级突触间隙接近正常。去神经支配后1个月,压榨30s组和切断组眼肌初级和次级皱褶继续变浅,有些次级皱褶消失。结论:①不同程度神经损伤后l周和1个月时,口肌运动终板处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去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处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②不同程度神经损伤&;gt;1个月时,眼肌运动终板处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下降较明显,提示对去神经支配的敏感性与肌肉种属和肌纤维类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肌肉水平神经再生动物模型中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局部应用对肌肉水平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9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前肢的尺神经。将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与正常屈指深肌浅头在分别切除肌膜后沿肌肉全长缝合在一起,并在一侧局部应用HGF,对照侧不应用HGF。通过肌电图、苏木精-伊红染色、运动终板染色、肌球蛋白ATP酶染色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肌肉之间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应用HGF后(实验侧)诱发的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为(10.8±0.8)mV,明显高于对照侧(8.1±1.2)m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25,P<0.01),可观察到有运动神经末梢从正常的屈指深肌浅头向失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生长,并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运动终板计数显示实验侧再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多于对照侧。结论:HGF可以促进正常肌肉与失神经肌肉之间运动神经末梢的再生,加速再生的神经末梢与失神经肌肉建立新的终板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